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化学   515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135篇
物理学   4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修饰环糊精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2气保护下, 用单-(6-对甲苯磺酰基)-CD(β-CD-6-OTs)和过量的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在80 ℃反应2 d, 合成了5种新的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 化合物的结构用IR, 1H NMR, 13C NMR, UV, 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由于环糊精的屏蔽效应, 在2-氨基-1,3,4-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的 1H NMR中, 修饰产物中的噻二唑质子发生了高场位移. 其它的谱图数据同理论值相吻合, 这证明合成与分离方法是可行的. 研究了产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2d, 2e)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22.
铅(II)-氨基多羧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铅(II)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和 (乙酸-N-羟乙基酯)乙二胺三乙酸(AHEDTA, A = 乙酸-N-羟乙基酯)的配合物,C10H20K2N2O12Pb (K2[Pb(EDTA)]4H2O), C10H22K2N2O11Pb (K2[Pb(HEDTA)]4H2O)和C12H23KN2O11Pb (K[Pb- (AHEDTA)]3H2O), 并测定了K2[Pb(EDTA)]4H2O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具体测定结果如下: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 = 24.59(2),b = 11.79(1),c = 14.08(2) 牛琤 = 108.15(2),V = 3876.0(7)) 3,Z = 8,Mr = 654.65,Dc = 2.213 g/cm3,m = 9.196 mm-1和F(000) = 2480。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 = 0.0458,wR = 0.0640 (对3372 (I > 2.0s(I))可观测衍射点)。在K2[Pb(EDTA)]4H2O中,配合物离子[Pb(EDTA)]2-具有六配位的非标准三棱柱体结构,EDTA作为六齿配体提供4个O原子和2个N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Pb2+形成配键。  相似文献   
923.
含锡介孔分子筛MCM-48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M41S问世以来[1],其在吸附、催化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纯硅M41S本身不具有催化活性中心,不能直接应用于催化反应中,将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掺杂在分子筛骨架中是赋予M41S系列介孔分子筛催化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献[2,3]已报道了一些金属掺杂在MCM-41中  相似文献   
924.
合成了β-环糊精(β-CD)的组氨酸(His)一取代和二取代衍生物(β-CD-His,β-CD-His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该衍生物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并与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水解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种β-环糊精-组氨酸衍生物能激活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脱氧核糖核酸,且这种激作用不只是β-环糊清-组氨酸衍生物水解DNA的能力与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DNA的能力的叠加,具有正协同效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925.
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在很低的电位下(-0.8 V, vs SCE)就可发生解离吸附.其解离产物氰基(CN-)与电极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形成AuCN-物种(红外吸收谱峰位于2100 cm-1附近).吸附在纳米金膜表面的CN-给出红外吸收显著增强、红外谱峰方向倒反和半峰宽增加的异常红外效应特征.吸附态CN-在低电位抑制H2O和OH-的吸附,当电位高于0.2 V可氧化产生OCN-;进一步升高电位到0.3 V则形成.溶液相物种OCN-和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为2169 cm-1和2145 cm-1.实验结果指出,金以的形式溶解是导致电极表面质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6.
环境响应性β-环糊精高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  范晓东 《有机化学》2003,23(Z1):299-300
环糊精聚合物既有着与其母体分子相同的分子包合及识别能力,又具有聚合物良好的机械强度、稳定性等,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医药等许多领域[1].由于环糊精分子的结构特点,使得线性环糊精高聚物的合成变得较为困难,其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2].  相似文献   
927.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Pt(Ⅳ)配合物{[cis-Pt(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及相应的 15N标记化合物{[cis-Pt(15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5N-1).利用1H NMR和ESMS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5N-1的2D[1H,15N]HSQC NMR发现,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同分异构体.2D[1H,15N]HSQC NMR技术跟踪了化合物15N-1与Guanosine-5'-Monophosphate(5'-GMP)和Glutathione(GSH)的反应.结果显示,5'-GMP能在0.5 h内将化合物1还原,而GSH在6 h以后才能够部分的将化合物1还原.化合物1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能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28.
浸渍溶剂对Fe/AlPO_4-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马静红,范彬彬,李瑞丰,曹景慧(太原工业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关键词Fe/AlPO_4-5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溶剂,CO加氢反应AIPO4-5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选...  相似文献   
929.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的ALS抑制活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骁  姚建华  吕龙  唐庆红  范波涛 《化学学报》2006,64(11):1097-1105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或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存在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很多此类酶的抑制剂实际上作为除草剂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对ALS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在此基础上, 我们用两种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方法: 比较分子立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3D-QSAR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 其中, 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2)为0.801, 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47, 标准偏差(s)为0.136, F值为133.371. CoMSIA模型的rcv2为0.744, r2为0.883, s为0.202, F值为56.472. 计算结果表明,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与ALS抑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获得的CoMFA和CoMSIA模型, 将应用于指导该类化合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930.
含有色满环(2H-1-苯骈吡喃-3,4-二氢)结构的天然产物有抗氧化,抗病毒,免疫,强壮神经等功能。合成这类中间体结构,很早就为人们所关注。早期根据生源合成理论,将异戊二烯和酚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合成出色满衍生物。此后在这方面作过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