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111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51.
依据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采用受外力驱动的转动马达装置,依托PASCO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开发了适应大学物理实验的受外力驱动的混沌摆实验。探讨了新型基于外力驱动的混沌摆实验仪在研究混沌效用上的应用,实验发现利用该装置可以直观的研究系统的初值敏感性,奇异子现象等,操作简单、直观、灵敏度高,实验除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外,同时适合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基础实验中开设出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2.
给出了一个基于自混和效应的激光测距仪设计。通过使用差频模拟锁相环(APLL)独特的优点来处理信号,明显地提高系统的测距精度和扩大测量的动态范围。同时通过选取合适的三角波电流调制频率fm=400-600Hz.来对测量系统的性能进一步的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采样时间是0.1s时,整个系统的测量动态范围也能达到50-500mm,且精度为2mm。  相似文献   
153.
采用水热反应强化碱溶酸析法提取废弃桑枝中木质素,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提取桑枝木质素的适宜参数,运用FTIR分析木质素组分结构,解析桑枝木质素溶出过程。结果表明:加入2.25mol·L~(-1)的NaOH溶液体积(ml)与桑枝质量(g)比为15﹕1,于150℃的烘箱中水热反应80min后,经体积浓度为5%的盐酸溶液调节pH值为6.5,2.0000g桑枝能提取木质素121.5mg;解析红外光谱图可知,桑枝中C-O、O-H和C-H等键明显减弱或消失,表明水热反应可加强破坏桑枝细胞壁和糖类复合结构,加强桑枝植物组织中羧基、羰基、醚键等官能团结构裂解,有利于木质素碱溶酸析反应的进行;而影响木质素提取的反应条件主次因素顺序是pH值NaOH浓度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将合成的三种配体与二价金属离子Zn(Ⅱ),Ni(Ⅱ)形成配合物,在25℃不同pH值时,研究了它们在CTAB胶束溶液中催化水解PNPP的反应。利用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模型,处理获得了相关的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PNPP催化水解中,活性物种为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l:2的双核金属配合物。不同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与配合物的桥联基团及反应的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55.
天然活性多糖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结构修饰及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多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6.
罗成礼  匡永清  王莹  姜茹 《合成化学》2008,16(3):351-353
以双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1,4-双(9-O-奎尼定)-2,3-二氮杂萘为手性配体催化萘基烯丙基醚的不对称二羟化反应得到(2S)-3-(1-萘氧基)-1,2-丙二醇(2),光学纯度90%e.e..然后一锅法将2转化为(2S)-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3);3经异丙胺亲核开环和氯化氢成盐得(S)-盐酸普萘洛尔,总产率45%.  相似文献   
157.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RHF/PM3对4种“双”吡唑啉衍生物进行构型优化,经振动分析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用RHF/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所得结果与文献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8.
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RHF/AM1对3种有较高杀霉活性的2—苯乙烯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探索新型有机发光材料以及设计具有特定光电转换功能材料的分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对各化合物进行的构型优化表明,分子具有一定的平面结构,且具有较大的离域π键。对优化后的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其最小振动频率分别为13.50,9.66,7.53cm^-1,均未出现虚频率。4种化合物的HOMO和LUMO之间的能量差△E分别为7.838,7.706,7.288eV,△E较小,离域电子容易激发。在此基础上用RHF/CI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荧光光谱,选用1153个组态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9.
董刚  柴常春  王莹  冷鹏  杨银堂 《计算物理》2011,28(1):152-158
针对VLSI设计中存在的互连电感效应、热电耦合以及互连温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一种缓冲器插入延时优化方法.首先根据互连温度分布的特点得出其电阻模型和延时模型,通过延时、功耗和温度之间的热电耦合效应求得考虑互连温度分布的缓冲器插入最优化延时,利用Matlab软件求得最佳优化结果.采用该方法针对45 nm工艺节点的缓冲器插入进行分析和验证,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忽略互连电感效应会高估芯片的优化延时,忽略互连温度分布会低估芯片的优化延时,在全局互连尺寸较小(线宽为245 nm)时,忽略互连温度分布会低估互连延时8.71%.  相似文献   
160.
利用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单核镍(Ⅱ)配合物[Ni(3,5-(So3)2CatH2)(phen)2(H2O)]·4H2O(CatH2=1,2-二羟基苯,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镍离子与一个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根离子、两个1, 1O-邻菲罗啉配体和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Ni(3,5-(SO3)2CatH2)(phen)2(H2 O)]结构.在结构单元中,还有四个未配位的水分子.未配位的水分子和[Ni(3,5-(SO3)2CatH2)(phen)2(H2 O)]结构通过O-H…O氢键相连,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与配体相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谱发生红移,发射峰在645 nm.荧光寿命为1.07 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