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561篇
化学   1022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217篇
综合类   85篇
数学   451篇
物理学   102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112.
113.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基本的保障,必须加强检查、严格监督。一些不良企业利益熏心,为了谋求暴利,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浸泡有毒物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依靠一切不良手段,向消费者出售一些不安全食品,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14.
建立了修饰金纳米通道分离β-雌二醇和雌酮的新方法。以聚碳酸酯膜为模板,基于模板合成-化学沉积原理,在其表面及膜孔内壁均匀沉积纳米金层,得到一定孔径的金纳米通道,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其进行研究表征,制备得到均一、可靠的金纳米通道膜。在制备好的金纳米通道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将β-雌二醇核酸适体修饰在金纳米通道内,得到对β-雌二醇具有选择性的纳米通道。β-雌二醇较容易通过修饰后的纳米通道,而雌酮不易通过。考察了β-雌二醇和雌酮在β-雌二醇核酸适体修饰的金纳米通道的迁移特性,以此实现二者的分离。利用50 nm聚碳酸酯膜沉积金3 h,得到孔径约20 nm金纳米通道膜,在0.5 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 7.4)中,进样池浓度为1.76×10!5mol/L的β-雌二醇和雌酮,分离度达到1.76。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壳聚糖上的氨基与硬脂酸和硫辛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反应,将硬脂酸和硫辛酸接枝在壳聚糖上,引入的疏水性基团使修饰的壳聚糖具有两亲性。对修饰壳聚糖残留的自由氨基进行甲基化,使氨基的pKa值由6.6增加到6.8~7.1。修饰的壳聚糖在水介质中经超声分散即可形成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为正值,说明修饰壳聚糖中残留的氨基和甲基化的氨基处于纳米粒子的表面。纳米粒子经二硫苏糖醇还原,然后经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纳米粒子中形成二硫键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16.
不久前,德国权威机构最新调查发现,德国市场流行的部分花果茶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若长期饮用可能伤身。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选取221种德国市场上常见花果茶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茴香茶、甘菊茶、薄荷茶、荨麻茶等,而红茶、绿茶等因样本数量过小,风险分析时未予考虑。结果发现,部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类  相似文献   
117.
阎虎生 《高分子科学》2013,31(2):294-301
Single-hole hollow polymer nanospheres were fabricated by raspberry-like template method using "graft-from" strategy through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Nanometer-sized silica spheres were covalently attached onto the surfaces of micrometer-sized silica spheres. Crosslinked polymer shells on the nano-sized spheres outside the attached area were formed by "graft-from" strategy through ATRP. After removal of the silica cores, single-hole hollow crosslinked polymer nanospheres were obtained. In this strategy, most of ATRP monomers may be used and thus many functional groups can be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single-hole hollow crosslinked polymer nanospheres.  相似文献   
118.
制备了基于溶菌酶适体竞争机理的信号减弱型电化学传感器,在玻碳电极上修饰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将带有氨基的互补适体DNA连接到多壁碳纳米管上。由于道诺霉素崁入电极上的互补DNA,而产生电化学信号,当有目标物时,适体与结合力更高的溶菌酶结合,原本的互补链解链,导致插入双链的道诺霉素脱落,电化学信号减弱。以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溶菌酶,响应的范围为1~500 nmol/L,相关系数0.999,检测下限为0.5 nmol/L(S/N=3)。  相似文献   
119.
蛋白质折叠是目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解蛋白质结构折叠机制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生命科学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并且该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学科领域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蛋白质大多数在数十毫秒、微秒或几秒内完成自我折叠过程, 但其折叠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结构精细转变却在纳秒甚至更短时间尺度内完成. 由于其折叠时间分辨率的限制, 目前无论是从常规实验还是理论计算角度对其研究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首先概述了蛋白质折叠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以结构典型且可快速折叠的人工设计多肽Trp-cage为例,主要对其折叠过渡温度、折叠形成模型及其肽链上关键氨基酸残基在折叠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综述了模型多肽Trp-cage的折叠动力学行为分别在实验和理论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就如何有效化解蛋白质残基间相互作用网络进而降低其折叠机制的复杂性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不仅有助于阐明该迷你蛋白Trp-cage快速折叠、稳定形成的驱动力成因, 而且也能为蛋白质折叠机制研究和多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以廉价、低毒的醋酸亚铁为催化剂,在三氟乙酸助催化下,2-甲基氮杂芳烃与芳香醛经过加成与脱水反应,直接选择性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反式2-烯基氮杂芳烃化合物,水是唯一副产物.该合成方法催化剂用量少,后处理方便,产率高,选择性高,底物适用范围广.治疗哮喘药顺尔丁中间体(E)-3-[2-(7-氯-2-喹啉基)乙烯基]苯甲醛(3v)的克级合成展现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