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冶金、材料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化学课程设置的弊病 ,结合冶金、材料类专业的特点 ,以化学的三级学科或四级学科为“模块”单元 ,按“模块”与“网络”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了将“四大化学”融合为一体的化学系列课程新体系 ,较好地解决了“少学时”与“宽基础”的矛盾  相似文献   
32.
AB5型非化学计量贮氢合金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取代元素对非化学计量AB5型贮氢合金氢化物电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因素,对LaNi5.15,La(NiSn)5.14,La(NiSnCo)5.12,La(NiSnMn)5.12和La(NiSnCoMnAl)5.10开展了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采用线性极化的方法,控制电极过电势小于5mV,测量出不同荷电容量下电化学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电极在满充电状态下i0并非最大,当电极部分放电后该值达到最大。对Co,Mn或Al部分取代形成的非化学计量多元贮氢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研究表明,Co有利于提高i0,而Mn和Al不利于提高i0。当氢化物电极中贮氢容量较小时,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与电极中贮氢容量存在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对于具有几乎一致的电极反应电子传递系数β的La(NiSn)5.14,La(NiSnCo)5.12,La(NiSnMn)5.12,La(NiSnCoMnAl)5.10氢化物电极,造成交换电流密度差异来源于热力学吸附平衡常数K0与反应活化能W0。含Al贮氢合金K0较低,这是影响交换电流密度的主要因素。对K0值接近的3种贮氢合金La(NiSn)5.14,La(NiSnCo)5.12,La(NiSnMn)5.12,活化能W0是造成交换电流密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文首次应用自由基捕获方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检测铝酸钠溶液在超声波空化作用下产生的羟自由基.本实验利用DMPO捕获羟自由基而生成寿命较长的DMPO-OH这一特性,分析了超声输出功率、超声处理时间等对DMPO-OH的自旋共振谱图中对称振动峰强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输出功率达到或超过空化阈值,过饱和中等浓度铝酸钠溶液中水分子可裂解为羟自由基和氢原子自由基;同时自由基的产量与超声输出功率、超声作用时间以及溶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4.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以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由接枝的路线合成水可分散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乳化及固化成膜一系列的反应机理,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有关因素对各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制备了仲钨酸钠Na(10)H2W(12)O(42)·27H2O,用X射线衍射、Raman光谱及化学分析进行了表征.热分析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热分解过程包括六个步骤.其中前四步为脱水步骤,温度分别为331,353,403及588K左右,而失水数分别为10H2O,9H2O,5H2O及4H2O;第五步可能为中间产物的相转变,温度为691K左右,第六步生成Na2W2O7和Na2W4O(13)的混合物,温度为733K左右.前五步中每一步的产物在标题化合物馆和溶液的气相中平衡处理之后,又都能得到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Fe3+和Cr3+掺杂对K4Nb6O17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铌酸盐K4Nb6O17及Fe3 , Cr3 (1.0%, 摩尔分数)掺杂的K4Nb6O17, 并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镜等对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在甲醇为电子给体、 Pt为助催化剂的情况下, 研究了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作为催化剂在~400 nm紫外辐射下分解产生氢的光催化活性, 并讨论了引起3种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 Fe3 , Cr3 的掺杂促使K4Nb6O17的最大吸光波长由原来的400 nm分别拓展到500和450 nm. 在甲醇为电子给体、 Pt作为助催化剂时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作为催化剂, 光催化分解水的产氢速率分别为5.35, 5.00, 6.25 mmol·L-1·h-1.  相似文献   
37.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连接剂,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Raman光谱等方法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光电流测试、交流阻抗谱(EIS)、瞬态光电流谱和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等方法,研究复合薄膜电极在光电作用下界面上的载流子转移过程和电荷传输行为.结果表明,组成薄膜的氧化钨纳米颗粒与石墨烯充分复合,光电性能显著提高;与石墨烯复合后,薄膜的瞬态时间常数增大,电子-空穴对寿命延长;电子传输时间减少,为纯氧化钨薄膜的47.5%.  相似文献   
38.
氧化钨介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介孔二氧化硅(KIT-6)为硬模板, 硅钨酸为钨源, 用硬模板法制备WO3-SiO2复合材料, 再利用HF除去二氧化硅, 得到了介孔三氧化钨材料. 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扩散X射线(EDX)、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 对制备复合材料的物料比、煅烧温度以及不同分散剂等条件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硅钨酸与硅介孔的物料比(m(WO3)/m(SiO2))在3:1到4:1之间, 在600-750 ℃下煅烧, 能制备结构较好的介孔氧化钨. 乙醇和蒸馏水为分散剂时, 用乙醇为分散剂所得的介孔WO3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相似文献   
39.
以2-萘酚为目标污染物,在对比电化学法和微生物法降解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隔膜式电解体系中基体材料性质、电解池隔膜种类、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生物膜电极法降解2-萘酚作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电极法相比传统的电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对2-萘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优势,其作用效果与微生物生长状态有直接关系.以碳毡为基体的生物膜电极降解效果起始阶段优于钛网基生物膜电极,但一段时间后钛网基生物膜电极降解性能更稳定.阴离子交换隔膜电解池体系对2-萘酚的降解效果优于阳离子交换隔膜电解池体系,35℃条件下0.5 mA/cm2电流密度是最佳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40.
用吸光光度法分析了丁二烯电化学合成山梨酸的中间产物乙酰氧基己烯酸 (AA)。试验表明 ,A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10 .1μg/ 10ml ,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 5 30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7 64× 10 4 L·mol- 1·cm- 1。催化剂CuCl最佳用量为 0 .75 μg/ 10ml ,最佳pH为 2 .7~ 3.3,温度条件为 2 7~37℃ ,水解时间为 30min ,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回收率达 92 .6%~ 10 3.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