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2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21.
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呋喃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草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线性高分子量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该聚酯的结构;由乌氏黏度计法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建立了该聚酯在一种混合溶剂体系中特性黏数和重均分子量的关系:[η]=2.82×10-6Mw0.99dL/g,25℃,苯酚-四氯乙烷(1∶1,W/W);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测定了该聚酯的热转变性能,结果表明该聚酯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4℃,熔点为211℃,起始热分解温度高于37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运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PEF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F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相对分子量的减小和温度升高,其非牛顿指数增大,在高于PEF熔点20~40℃,剪切速率为2.17×10-2~1.14×102s-1时,PEF的非牛顿指数为0.85左右.  相似文献   
22.
以2-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与三乙氧基取代化合物经加成反应制得取代烯酰胺类化合物(3a~3c);3a~3c与芳肼经环合反应得取代吡唑-4-甲酰胺类化合物(5a~5d);5a~5d与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1-芳基-3-取代-5-取代氨基-4-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7a~7f),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7a~7f对人乳腺癌细胞(A)、人宫颈癌细胞(B)和人肝癌细胞(C)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3-甲基-5-[4-(甲磺酰胺基)苯甲酰胺]-1-苯基-1H-吡唑-4-甲酰胺(7f)的抑制活性最好,对A,B和C的IC50分别为3.25μM,8.74μM和10.47μM。  相似文献   
23.
在甲醇-乙醇混合溶剂中, 含有N, O给体的二齿配体2-(2-羟苯基)苯并咪唑与NiCl2•6H2O在常温下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1.2046(2) nm, b=1.4891(3) nm, c=2.1342(4) nm, α=96.787(3)°, β=104.862(3)°, γ=99.993(3)°, V=3.5904(12) nm3, Z=2, Dc=1.349 g/cm3, F(000)=1516, GOF=1.008, R1=0.0583, wR2=0.145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 晶体学不对称的三个配位中心Ni(II)原子配位环境各不相同, 五个配体提供的五个氧配位基中有四个起着桥联的作用, 形成了一个新颖的V型金属簇状化合物.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在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4.
惠赟  姜敏  李珺  王晨  严俊峰  张逢星 《化学学报》2006,64(11):1183-1188
在甲醇-乙醇混合溶剂中, 含有N, O给体的二齿配体2-(2-羟苯基)苯并咪唑与NiCl2•6H2O在常温下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1.2046(2) nm, b=1.4891(3) nm, c=2.1342(4) nm, α=96.787(3)°, β=104.862(3)°, γ=99.993(3)°, V=3.5904(12) nm3, Z=2, Dc=1.349 g/cm3, F(000)=1516, GOF=1.008, R1=0.0583, wR2=0.145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 晶体学不对称的三个配位中心Ni(II)原子配位环境各不相同, 五个配体提供的五个氧配位基中有四个起着桥联的作用, 形成了一个新颖的V型金属簇状化合物.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在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25.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锌Ⅱ/镉Ⅱ配位聚合物:{[Zn(1,3-bip)(bpdc)]·0.5H2bpdc}n1),{[Cd2(1,3-bip)2(bpdc)2]·DMF}n2),H2bpdc=4,4''-联苯二甲酸,1,3-Bip=1,3-二(咪唑基)丙烷。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一个五重穿插3D→3D三维空间网络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二重穿插的2D→2D二维的(4,4)网格层状结构。另外,研究了2个配位聚合物在室温下的热稳定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6.
卢久富  刘举  姜敏  葛红光 《结构化学》2015,34(2):248-252
A new Cd(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namely, [Cd(1,3-bip)(3,5-pdc)]n(1,3-bip =1,3-bis(imidazol)propane and 3,5-pdc = pyridine-3,5-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Compound 1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elemental analysis,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40178(7), b = 1.72502(12), c = 1.41635(6) nm, β =92.653(4)o, V = 3.4212(3) nm3, Z = 4, C316H15 Cd N5O4, Mr = 453.73, Dc = 1.762 g/cm, F(000) =1808, μ = 1.310 mm-1, R = 0.0899 and w R = 0.1945. In compound 1, each 3,5-pdc ligand links three Cd(Ⅱ) ions and each Cd(Ⅱ) attaches to bip ligands to form a complicated 2D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1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7.
姜敏 《人工晶体学报》2009,38(5):1290-1294
根据文献合成了联苯二甲酸,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n(bpda)(benzidine)]n暗棕色的针状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是基于bpda分子四齿μ3-配位形式,使得该配体的热稳定性要明显高于另一配体联苯胺.  相似文献   
28.
姜敏 《人工晶体学报》2006,35(2):319-321
本文以对氨基苯甲酸和联苯胺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制备Co(Ⅱ)的配合物,得到Co(Ⅱ)(C7H7O2N)2(C12H12N2)(C7H7O2N=p-aminobellzoic acid,p-abza,C12H12N2=Benzidine)深蓝色微晶颗粒。通过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以生物基单体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PEF聚酯部分取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备了系列PET-b-PEF嵌段共聚酯。通过核磁共振仪(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系列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75.8~80.3℃之间,且随着PEF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PET-b-PEF嵌段共聚酯的Tg先降低后升高,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逐渐降低。当PEF链段含量高于15%时,共聚酯没有结晶峰。该系列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在392.2~407.9℃之间,与所制备的PET起始分解温度403.3℃接近。且当共聚酯中PEF链段含量低于15%时,起始分解温度均在407℃左右,优于PET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用交流阻抗谱论证了聚乙烯/碳黑(PE/CB)导电复合材料的网络导电机理,分析了热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不同频率和低电压下测定热处理前后及不同长度的导电复合材料样品的导电能力(A)、导电方式(B)和电阻值(Ra Rc),证明了材料内部存在着直通碳链、小间隙的碳链和大间隙的碳链,呈现三维网络导电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