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3篇
  免费   1670篇
  国内免费   2120篇
化学   7867篇
晶体学   216篇
力学   560篇
综合类   395篇
数学   1301篇
物理学   37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860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768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3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wo comparable discrete complexes [CuⅡ(CH3CN)2L2]·2(ClO4) 1 and [CuI2I2L2]·(DMF)2 2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CuⅡ and CuⅠ salts with a novel dinucleating ligand 2,5-bis(3-pyridinylmethylthio)-1,3,4-thiadiazole)(L),respectively.Complex 1 presents a single nuclear structure while 2 has a dimeric structure where two CuI ions are doubly bridged by halide ions in a μ2-fashion.Both discrete molecules were outspreaded into a on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hain via aromatic interactions such as C-H…π and π…π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952.
The title complex {[AgL]ClO4}n(L=2,5-bis(3-pyridinylmethylthio)-1,3,4-thiadi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Ag(I) salt and a novel flexible ligand L.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with the following data: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n,a=16.5068(13),b=7.6548(4),c=16.5521(13),β=115.119(3)o,V=1893.7(2)3,Z=4,Dc=1.893 g/cm3,μ=1.565 mm-1,F(000)=1072,C14H12AgClN4O4S3,Mr=539.78,T=293(2) K,S=1.067,the final R=0.0342 and wR=0.0870.The silver ion in the complex is in a trigonal coordin...  相似文献   
953.
提出了以钽为内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钨精矿中WO3的新方法。以Na2B4O7和Li2B4O7(质量比65:35)的混合物作为熔剂,Ta2O5为内标,同时加入LiNO3为氧化剂,在1200℃下进行熔融制样,最后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以钽作为内标测定WO3,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操作和仪器测量带来的偏差,也可以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方法用于测定白钨精矿和黑钨精矿中WO3,其准确度和精密度优于重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954.
建立了牛奶和猪肉样品中氨苄西林、青霉素V、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等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法(SPE)富集抗生素残留,考察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对色谱分离条件加以优化,在C18色谱柱上以乙腈-0.1%氨水进行梯度洗脱,可在10min内实现5种抗生素的分离与检测,检测波长为210nm。方法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上述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55.
利用NO2-在酸性介质中氧化亚铁氰化钾为铁氰化钾,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和钙黄绿素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结合离子色谱分离和流动注射技术间接测定了NO2-。结果发现当钙黄绿素浓度为1.0×10-4mol/L,亚铁氰化钾浓度为2.0×10-4mol/L时,NO2-在1.0×10-5~1.0×10-7g/L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NO2-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8),检出限(3σ)为5.1×10-8g/L,对质量浓度为1.0×10-6g/LNO2-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将该方法用于蒸馏水和自来水中NO2-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2%和107.1%。  相似文献   
956.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电子电气产品塑料部件中有机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电子电气产品塑料部件中一甲基锡(MMT)、二甲基锡(DMT)、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一辛基锡(MOT)、二辛基锡(DOT)、三辛基锡(TOT)、三苯基锡(TPhT)。溶解于四氢呋喃的样品经四乙基硼酸钠水溶液衍生、沉淀后,以GC-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5.9%~107.2%,RSD低于10%。在9个电子电气产品塑料部件样品中,2个样品检出含有0.050%~0.212%的MMT及DMT,GC-MS与ICP-AES方法测得总锡含量分别为0.21%、0.18%,方法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7.
建立了牛奶和奶粉中卡巴氧代谢物喹喔啉-2-羧酸(QCA)和喹乙醇代谢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MQCA)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将样品经0.6%(体积分数)的甲酸溶液进行消化,用Tris缓冲溶液调节pH后,加入Protease蛋白酶进行酶解,样品溶液用0.3 mol/L HCl溶液酸化后,采用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Oasis MAX进行净化和富集。分析样品以0.1%(体积分数)的甲酸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经Inertsil ODS-3色谱柱分离,采用负离子扫描,在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喹口恶啉-2-羧酸和3-甲基喹口恶啉-2-羧酸的方法测定下限牛奶为0.5μg/kg,奶粉为4.0μg/kg。对牛奶在0.5~5.0μg/kg,奶粉在4.0~40.0μ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8.2%~82.5%,RSD为3.4%~12%。  相似文献   
958.
研究了输出谱型为近高斯型的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分析了高斯型光谱的自相干函数和影响平均波长稳定性的因素.采用双程前向光源结构,通过选择铒纤长度获得高斯型光谱输出,同时调节泵浦功率来优化铒纤的本征温度系数对光源的影响,得到铒纤长度10.05 m,泵浦功率为172 mW时,整体光路(除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及其驱动电源)在全温-4...  相似文献   
959.
抗混叠轮廓波域采用压缩感知的云图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采用压缩感知的云图融合方法.该方法针对传统轮廓波存在频谱混叠的缺点,结合抗混叠塔式滤波器组和方向滤波器组,构造出一种抗混叠的轮廓波变换,并将其引入压缩感知中的稀疏表示环节,将云图分解成稠密和稀疏两部分;对稠密成份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融合,而对稀疏成份,则在压缩感知框架下,通过少数线性测量的融合,并采用二步迭代收缩的...  相似文献   
960.
为了加快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μLPP)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介绍了该项技术近10年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各种工作模式,并简略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靶特性对激光微推进性能的影响,包括靶材的选择、靶的结构、靶材掺杂,以及靶物相特性等。针对该项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是研制微小卫星姿轨控的激光等离子体微推力器(μLPT),介绍并分析了美国Phipps小组开展的激光微推力器的研制工作。最后,指出了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