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化学   2613篇
晶体学   188篇
力学   285篇
综合类   107篇
数学   507篇
物理学   18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31.
Based on the molecule-packing theory, we defined a molecule-packing function express-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packing among the symmetry-related molecules in a unit cell. Acomputer program imitating the close-packing of molecules in the objective crystal latticeand giving the function value of each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molecule in the unitcell was performed, and it therefore made the close-packing of molecules expressquantitatively. This method not only could judge a correct solution from several peaks ofthe rotation or translation function but it may also independently, quantitatively and quicklysolve some specific problems of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Using known structure of despenta-peptide (B26--B30) insulin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and its programwas inspected, and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solving the translation problem ofthe unknown structure of deshexapeptide (B25--B30) insulin. The molecular close-packingmethod proved by the results of R--search  相似文献   
132.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 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 以CO和CH3OH为探针分子, 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检测了CO和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CO在Pt-CNTs/GC电极上有3个氧化电流峰(Ⅰ, Ⅱ, Ⅲ), 其中峰Ⅰ为CO桥式吸附的氧化峰, 而峰Ⅱ和Ⅲ则分别为CO线形吸附在碳纳米管负载的不同粒径的Pt纳米原子簇以及Pt原子薄膜上所分裂的氧化峰; 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也能自发解离吸附强吸附中间体CO; Pt-CNTs/GC电极对CH3OH的氧化峰电流不总是随CNTs上载铂量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在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时, 应选择合适的载铂量.  相似文献   
133.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在ITO和玻璃表面制备了纳米TiO_2薄膜,研究了纳米 TiO_2薄膜在254及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的循环伏安行为和光致超亲水性。在紫外 光的照射下,TiO_2薄膜电极可表现出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纳米TiO_2薄膜的光致超 亲水性转变及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的速率均取决于紫外光的波长,原因在于纳米 TiO_2薄膜对两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和光子的能量不同。提出了光电化学过程的机 理,认为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_2薄膜的超亲水性变化与产生Ti~(3+)的过程引起的 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存在的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4.
给出了一些特殊的p核p群的分类,并给出了一些非正则p核p群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5.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eaching-practice-test" teaching mode with teach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ontent matching.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 highlighted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and problem-solv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mproved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using professional and disciplinary knowledge; changed learning styles from cramming way to autonomous learning step by step and trained students'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36.
飞机水上迫降以及船体在高速行驶时,均会发生结构物砰击水面的现象,当结构物底面较为平坦,砰击水面时会捕获空气,在板底形成空气垫。研究空气垫的形成及影响,有助于对结构物进行更准确的载荷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涉及到气固液三相的相互作用,在数值模拟中仍是一个挑战,本文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模拟。首先,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其次,系统地研究了平板形成空气垫以及砰击水面的过程,考查了空气、水和平板的动能变化。对比了在SPH模拟中考虑空气与不考虑空气得到的水压力场和平板所受压力,说明了空气对结果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平板宽度对空气垫形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加速度。  相似文献   
137.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核心材料之一,具有高击穿场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抗辐射能力强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良特性,是制作宽波谱、高功率、高效率光电子、电力电子和微电子的理想材料.受制于氮化镓单晶衬底的尺寸、产能及成本的影响,当前的GaN基器件主要基于异质衬底(硅、碳化硅、蓝宝石等)制作而成,GaN单晶衬底的缺乏已成为制约GaN器件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国内外在GaN单晶衬底制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氮化镓单晶生长的最新进展,包括氢化物气相外延法、氨热法和钠助熔剂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生长方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氮化镓单晶材料的发展趋势讲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8.
以聚苯醚(PPO)为基体材料, 通过溴甲基化及咪唑基团功能化, 与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 硅氧烷基团水解交联及磷酸掺杂, 制备了兼具高磷酸掺杂含量、 高质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 以甲基咪唑(MeIm)和咪唑基硅氧烷化合物(SiIm)为功能化试剂(其中咪唑基团提供了磷酸作用位点, 同时SiIm中的硅氧烷基团水解后得到Si—O—Si交联网络结构), 提高了膜材料的机械稳定性. 与PTFE的复合进一步增强了膜材料的机械强度. 结果表明, 复合膜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当磷酸掺杂质量分数为242.5%时, PPO-50%SiIm-50%MeIm/PTFE复合膜在160 ℃不加湿条件下的电导率为0.09 S/cm, 室温下的断裂拉伸强度为3.6 MPa.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台架应变测试试验方法,研究轿车车轮在疲劳试验中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车轮的径向疲劳试验时,轮胎会对车轮的载荷产生较大的影响,轮胎与转鼓的挤压变形以及正反转动都会对车轮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时,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辋与轮胎接触位置沿车轮圆周方向,而在靠近轮心位置的应变较小;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时,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辐靠近轮心的位置,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辐的长度方向;不同的载荷对车轮应变的变化规律并没有影响,但是会对最大和最小峰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0.
突发事件发生后,基础设施之间的恢复依赖为恢复过程带来了严重挑战。为了能够在突发事件后高效而有序的实现基础设施恢复运行,根据相互之间的恢复依赖关系制定合理的恢复决策非常关键。本文基于网络流理论,以累积恢复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时间敏感选项依赖下的恢复设计与调度决策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然后,讨论了模型在完全中心化、完全分散和信息共享决策环境下的应用方法。最后,通过真实基础设施数据集测试了模型,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突发事件后的基础设施恢复决策中具有应用可行性;(2)决策环境显著影响存在恢复依赖的基础设施网络整体累积恢复效能;(3)与完全分散决策环境相比,在信息共享决策环境下独立决策的整体累积恢复效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