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1645篇
化学   3870篇
晶体学   179篇
力学   322篇
综合类   157篇
数学   667篇
物理学   22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81.
Ni-B非晶态合金催化苯丙酮酸加氢合成苯丙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琳  梁群芳  张爱清 《催化学报》2007,28(12):1031-1033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考察了其对苯丙酮酸胺化加氢合成苯丙氨酸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雷尼镍和漆原镍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当非晶态Ni-B合金负载在SiO2载体上时,其活性和选择性均得到较大提高(高达97.67%).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苯丙氨酸合成反应表现出较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原因主要是硼提供部分电子给镍的效应以及非晶态合金颗粒的纳米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82.
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胰岛素为研究对象, 经1,5-I-AEDANS衍生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分析, 发现两者的衍生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3.
Mo对Ni/ZnO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Mo及温度对Ni/ZnO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活性、选择性和抗积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73K适量添加Mo能提高Ni/ZnO催化剂的活性和氢气选择性;Ni/ZnO及Ni-Mo/ZnO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823K乙醇完全转化;873K时,Mo质量分数为0.83%的Ni-Mo/ZnO催化剂对氢气的选择性最高;添加Mo可以提高Ni/ZnO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从而提高该催化剂的稳定性。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添加Mo有利于Ni氧化物在载体上的分散;减弱氧化态镍物种与载体之间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酸萃取技术浓缩分离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比较了两种萃取剂和两种油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选用10%(体积分数)HCl作萃取剂,油剂比为10:1(体积比)时,碱性氮化物的提取率较高;浓缩分离出的氮化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主要是C0-C2苯胺及少量吡啶类、喹啉类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85.
本文利用付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解气相色谱(Py-GC)及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等分析手段,探讨了我国山西繁峙煤镜质组的生烃特征,鉴定了如气体烃、正构脂肪烃、苯酚、单环芳烃以及甲氧基酚类等热解产物67种化合物。用相继等温热解法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取了热解产物如气体组分(C1 ̄C6)、轻烃(C7 ̄C14)、重烃(C15 ̄C30)、正构脂肪烃(nCi)、烷基芳烃、苯酚等的  相似文献   
86.
梁均方 《分子催化》2006,20(5):424-428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WO3/(TiO2-S 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WO3在复合载体TIO2-S iO2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TiO2在S 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W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W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另外TPR实验证明,TiO2的存在不仅大大改善WO3的分散状态,而且使WO3在TiO2-S iO2的还原温度升高,WO3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增强.负载于经TiO2调变的S iO2上的催化剂其HDS、HYD、BHD活性高于负载于单纯S iO2上的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不同组成的对苯二甲酸(TPA),对羟基苯甲酸(PHBA),联苯二酚(BP),间苯二甲酸(IPA)共聚酯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小角散射、差热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共聚酯熔体有很好的液晶性.重点讨论了分子组成、转变行为、液晶性的关系,并对液晶相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8.
聚(C6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C60 苯乙烯)的THF溶液的透射光谱随浓度的增大而不断红移.这种异常的光谱位移可能与富勒烯的纳级(10-9)簇的形成有关.用简单的办法来“调改”一物质的性质是科学家们长期梦寐以求的,而含C60的聚合物正代表了这一群新奇的物质,它们的光学性质可以预期地和可逆地调变,只要简单改变一下浓度.  相似文献   
89.
利用扫描电镜、热失重-红外、元素分析、低温氮吸附等技术和化学手段对聚羧酸基FFC-1离子交换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FFC-1离子交换纤维为含适量酰肼类交联键的聚羧酸(钠)型离子交换材料,外比表面积大和传质距离短是其反应动力学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FFC-1纤维具有良好的化学与热稳定性。在5mol/L硫酸、硝酸、盐酸和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交换容量未见明显降低。但过氧化氢溶液对其功能基有明显破坏,CO2为FFC-1纤维在高温区间(300℃~350℃)的主要分解产物。  相似文献   
90.
FFC-1离子交换纤维对酸碱有害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考察了不同直径及反离子形式的FFC-1聚羧酸离子交换纤维对酸碱有害气体的穿透吸附,各种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水率,以及作为有害气体吸附滤除材料的重复使用与再生性能。研究表明:FFC-1纤维直径的减小有利于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动态吸附容量。在体系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5℃、50%时,以3D腈纶为起始原料的钠型FFC-1离子交换纤维的吸水率≥350mg/g.纤维;对SO2的穿透吸附容量可达200mg/g.纤维。FFC-1离子交换纤维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与再生能力,经20次再生循环使用后,纤维交换容量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