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47篇
  免费   4851篇
  国内免费   7560篇
化学   19178篇
晶体学   869篇
力学   1732篇
综合类   999篇
数学   3844篇
物理学   1183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927篇
  2019年   906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187篇
  2016年   1055篇
  2015年   1256篇
  2014年   1516篇
  2013年   2027篇
  2012年   2096篇
  2011年   2206篇
  2010年   2128篇
  2009年   2074篇
  2008年   2454篇
  2007年   2116篇
  2006年   2097篇
  2005年   1856篇
  2004年   1404篇
  2003年   1072篇
  2002年   1069篇
  2001年   1126篇
  2000年   1035篇
  1999年   662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145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7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Non-covalent attractive forces are commonly employed in biological systems to drive the assembly of highly orga nized supramolecular entities from relatively simple subunits.  相似文献   
992.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及回归分析方法,对一系列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筛选了影响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之间的能量差(ΔεL-H)、分子的疏水性(lgP)以及环D上的总电荷(ΣQD)和环D上R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净电荷(QFR1)是影响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主要因素.所得模型对化合物抗癌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同时, 与ΔεL-H密切相关的LUMO轨道能量及共轭平面面积对药物的DNA-结合及其活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选取具有较强的拉电子性质同时又能与本系列化合物的骨架形成更大共轭体系的取代基R1,设计抗癌活性较高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3.
吴萌  吴锋  栾和林  陈人杰 《化学学报》2005,63(9):787-790
使用2,6-二苯基-4-(2,4,6-三苯基-1-吡啶鎓)苯氧内盐染料(Reichardt's Dye)研究锂离子电池中非水电解质溶剂碳酸酯的极性,并测量极性经验参数ET(30)碳酸乙烯酯为48.6,碳酸丙烯酯为46.1,2,3-碳酸丁烯酯为45.7,碳酸二甲酯为39.0,碳酸甲乙酯为37.3,碳酸二乙酯为37.0.LiClO4加入到碳酸酯溶剂中,显色剂受到离子的盐效应影响,表现为溶液体系的ET(30)值增加,极性增大.由于溶液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环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极性变化趋势不同.极性大的溶剂易形成Ar-O-…solvent…Li+结构,起到缓冲作用,抑制了显色剂的酚氧基与Li+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经烯醇硅醚化,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995.
新型含氟液晶类化合物的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66个新型含氟液晶类化合物的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 66个化合物分为三个类型, 即炔醚类, 炔酯类和炔类. 并利用MS/MS联用技术和高分辨质谱(HRMS)数据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裂解机理, 并总结其规律性, 结果将有助于未知的类似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相似文献   
996.
有限线性扩散区域内EC'反应催化电流吴志斌,董绍俊,吴浩青(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化学系)关键词有限线性扩散空间,EC'反应,催化电流化学修饰电极等有关膜电极及薄层池的电极过程动力学问题均涉及到...  相似文献   
997.
在得到MP4, SCF的关于总能量及结合能的四个势能面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子相关作用, 消除基函数超位误差的Counterpoise(CP)技术对van der Waals配合物He-H2O的平衡几何的影响并得到了更精确的平衡几何预测。  相似文献   
998.
催化湿式氧化中铜基催化剂的流失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备了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用铜基催化剂,并用XRD,XRF和TG-D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由类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焙烧得到的催化剂Cu-Al-Zn-O,其活性组分铜的流失得到了控制;在氧化降解苯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磺基水杨酸时,在初始氧分压0.5MPa和160~22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铜的流失量小于0.3mg/L.对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萜品油烯和2,6-二氧代戊酸甲酯的de Mayo反应,使[2 + 2]环加成产物 3-6经retro-aldol重排,开环生成取代环己烯7和12。在不同反应介质中对开环产 物进行再环合,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在碱性条件下,经分子内Claisen缩合 反应形成螺环化合物;以对甲本碘酸为催化剂的环合,除生成正常的Claisen缩合 产物以外,7和12均发生烯键亲核加成反应,生成具有二环[3.3.1]结构的桥环化合 物9-11和二环[3.2.1]结构的桥环化合物16-18。所得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经IR, ~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The new oxovanadium (Ⅴ) complex, [PyH][VO2(L)] 1 (salicyladehyde 5-bromo salicyloylhydrazone is abbreviated as H2L; Hpy is protonated pyridine) was obtained from a refluxed solution of VOSO4 and H2L in acetonitrile-methanol-pyridine. Similarly, another new complex, [VO(L)(OCH3)] 2 was synthesized by refluxing VOSO4 and H2L in methanol-pyridine. Crystal data for 1: C19H15N3O5BrV, Mr = 496.2, monoclinic, P21/n, a = 7.1885(3), b = 9.2718(3), c = 28.803(1) (A), ( = 96.185(1)(, Z = 4 and V = 1908.6(1) (A)3; for 2: C15H12N2O5BrV, Mr = 431.1, monoclinic, P21/n, a = 12.202(2), b = 8.045(2), c = 16.604(3)(A), ( = 101.29(3)(, Z = 4 and V = 1598.4(2)(A)3. The structures of 1 and 2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analyses and reveal that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s of V atoms in both complexes are of square-based pyramid. Three of the four based donor atoms are from the tridentate "ONO" donor ligand while the fourth is one terminal oxygen atom with the V(1)–O(3) distance 1.646(4) (A) for 1 and one -OCH3 group with the V(1)-O(3) distance 1.753(3)(A) for 2. The V(1)-O(4) terminals occupy the axial sites in both cases. The complexe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1H NMR spectroscop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