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42篇
  免费   6820篇
  国内免费   5704篇
化学   26436篇
晶体学   576篇
力学   2265篇
综合类   395篇
数学   4022篇
物理学   1407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980篇
  2021年   1254篇
  2020年   1426篇
  2019年   1500篇
  2018年   1272篇
  2017年   1309篇
  2016年   1724篇
  2015年   1889篇
  2014年   2308篇
  2013年   2903篇
  2012年   3420篇
  2011年   3522篇
  2010年   2617篇
  2009年   2680篇
  2008年   2898篇
  2007年   2404篇
  2006年   2234篇
  2005年   1797篇
  2004年   1344篇
  2003年   1130篇
  2002年   1143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99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1篇
  1957年   8篇
  192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原位合成分子筛膜毛细管色谱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型多孔层毛细管柱既耐高温又对气体及烃类异构体有选择性,同时又具有毛细管色谱快速、高效等优点,是解决难分离组分的重要柱型.常用作气一固吸附色谱固定相的有强极性的硅、中极性的氧化铝、非极性的碳质及特殊吸附作用的分子筛.其中分子筛以其独特的吸附作用,在永久性气体和烃类碳数族组成分析中有重要地位.Pruecell和Soulages[1,2]等制备了涂渍型5A和13X型分子筛的毛细管柱,对低碳烃类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分离能力,分析柱温较填充柱降低约100℃.邹乃忠等[3~5]也先后制备了分子筛层的毛细管柱用来作直馏汽油的分析.由于通…  相似文献   
993.
系统地研究了染料甲基橙和达旦黄在含席夫碱基囊泡双分子膜阳离子表面上的吸附和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膜聚集结构的影响,染料的吸附和聚集可经电子吸收光谱的因吸附产生的沉淀证实,并且MO的聚集结构的H-聚集,TY的聚集结构为J-聚集。改变pH的研究表明MO在变色pH值以及因形成阳离子而解聚,TY在酸性条件下亦因离子化程度减弱和部分质子化而使聚集被削弱,但在碱性条件下其聚集产生更大的红移。温度变化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94.
As facile,green,low-cost as possible:One more electron-deficient azaacene (TCAF) with deep LUMO (-4.52 eV), strong electronic affinity,excellent yield,and simple purification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created and explored as good electron injection material.It is believed TCAF would be a promising and pervasive acceptor material and bring in mor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o green and sustainable organic electronics including OLEDs,OFETs,OPVs, and perovskite solar cells,etc.  相似文献   
995.
铬系乙烯齐聚和聚合催化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铬系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类催化剂齐聚和合的性能研究和应用,讨论了该催化剂长期引起争议的活性中心,活性价态,以及反应机理,并同时预测了铬系催化剂在工业和纳米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叙述了CAHN-2000磁天平(美国)调试过程中如何解决液氮温区的测试,自制了磁天平与计算机的接口,编写了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高原 软件,节省了几万美元,部分指标超过原配套水平,三年来仪器在对国同外开放过程中,液氮温区的工作一直正常,实测了上千个样品,提供的数据已撰写数十篇文章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由此说明,要充分发挥进口仪器的使用效率,必须对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有透乇的了解,同时要有相当的自  相似文献   
997.
Two‐dimensional (2D) organic nanomaterials are attracting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and expected to be the ideal candidate for future‐ proofed flexible electronics and biotechnologies. Owing to the complex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multipl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organic system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ational molecular design and assembly principles is urgently required. In this review, a collection of molecular packing mode in the 2D organic nanomaterials via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is presented, so as to help explici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lecular structures,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molecular packing motifs in 2D assembly systems. We also provide a rational and accessible schematic model to demonstrate several typical kinds of molecular packing motif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2D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998.
用溴化钾-溴酸钾滴定法测定双键含量,元素分析法测定共聚物组成。讨论了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在不同反应程度时共聚物组成的变化,以及在此三元共聚体系中引入均化剂后,少量均化剂对共聚体系组成均一性的影响。发现在HEMA-NVP-St三元共聚体系中加入均化剂,对共聚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但对共聚物的组成均一性有较大影响。它的加入使三元共聚物中的链节比分布(即不同反应程度时,产物的累积平均组成)向较均一的方向发展。结合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等实验证据,从微观结构上探讨了约化剂的作用。阐明均化剂改善了反应体系的相容性,从而得到组成分布较为均一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999.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通过加热碳纳米管与硼粉的混合物,获得了笔直的硼碳纳米线.对纳米线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主要为B4C纳米线.在部分B4C纳米线的端部存在Ni颗粒,这些端部具有Ni颗粒的纳米线构成了纳米磁针.讨论了B4C纳米线的生长机制,B4C纳米线的生长主要为硼原子在碳纳米管中扩散并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碳纳米管晶格结构发生重组,形成B4C纳米线.反应后,硼原子部分取代了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修补了碳纳米管中的晶格缺陷,获得了形态笔直的B4C纳米线.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席夫碱与亚磷酸酯反应, 合成了新型O,O'-二烷基-α-(6-甲氧苯并噻唑-2-基氨基)-4-氟苯基膦酸酯化合物,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和X单晶衍射确认. X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3d分子属于四面体晶系, 空间群I4(1)/a, a=2.1055(3) nm, b=2.1055(3) nm, c=2.0521(5) nm, α=90.00°, β=90.00°, γ=90.00°, V=0.9098(3) nm3, Z=16, Dc=1.321 mg/m3, =0.250 mm-1, F(000)=3808. 化合物还存在着1个分子内氢键[N(2)—H(2)…O(1)]. 生物测定表明化合物3f在20 g/mL浓度下对PC3细胞的抑制率为8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