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7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948篇
化学   1835篇
晶体学   88篇
力学   159篇
综合类   167篇
数学   323篇
物理学   12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清洁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反应中酸性配体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30%H2O2为氧源,研究了Na2WO4·2H2O催化氧化环己烯制己二\r\n酸反应中的配体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配体的酸性越强,目标产物己\r\n二酸的产率越高.尽管一些酚类配体、L(+)抗坏血酸和8-羟基喹啉\r\n的酸性较弱,但己二酸的产率仍然很高.这表明影响目标产物产率的因\r\n素除配体的酸效应以外,还存在配体的配位效应.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r\n等酚类配体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可能是通过络合催化反应机理完成的\r\n.对酸性配体用量及对反应动力学考察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环氧化物\r\n水解为1,2-环己二醇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体系的酸性起到决\r\n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红  姜恒  孙兆林 《合成化学》2002,10(4):302-305,313
论述了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氧化反应的一些最新进展。由于采用水溶性催化剂,使得水/有机两相体系中的催化反应具有催化剂与产物容易分离的优点。阐述了水溶性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水溶性配体、水溶性催化剂以及催化氧化反应实例。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73.
建立了微波消解样品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用人发标准参考物质(GBW09101)、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BW07603)以及实际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的方法对文中所述的分析流程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参考物质的标准值或推荐值一致;样品标准加入实验的回收率在97%~104%之间.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1~0.31 ng·g-1(10σ,n=10,干样).  相似文献   
74.
神府煤焦与水蒸气、 CO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采用高温微量热天平和自制水蒸气发生装置进行神府煤焦与水蒸气和CO2气化实验,考察热解速率、不同气化剂(CO2和水蒸气)以及温度对气化反应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吸附仪测定煤焦的初始结构.两种煤焦孔径为2 nm~170 nm的孔占总孔容的90%以上.神府快速煤焦(FP)与水蒸气气化活性比慢速煤焦(SP)高4.16倍,FP比SP挥发分脱除快,破坏其孔结构,减少缔合机会和二次反应.SP的BET比表面积为1.077 7 m2/g,FP的BET比表面积为1.893 9 m2/g.SP与水蒸气气化活性是CO2的9.94倍,FP与水蒸气的气化活性是CO2的7.15倍,水蒸气比CO2气化时进入的孔径范围广及水蒸气比CO2更容易解离.同种煤焦与水蒸气和CO2气化时的气化速率与转化率之间的趋势相近.用随机孔模型拟合并求取反应动力学参数,温度对SP与水蒸气、CO2反应速率,以及FP与水蒸气反应速率影响相似,而对FP与CO2反应速率影响明显比前三个反应要小.  相似文献   
75.
王文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7):774-781
利用X衍射(300, 270, 250 K)和中子衍射(300, 260, 250, 240 K)研究D-氨酸单晶在静态的和动力学的变温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以及考证Salam预言的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 实验发现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P212121对称性没有改变. 实验结果否定了构型相变的可能,但是发现在~250 K有一个微小的、连续的对称性破缺发生. 晶体分子振动产生的环电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D-和L-丙氨酸单晶直流磁化率和天然旋光角相反的现象, 与之相关的中子衍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变温过程中αC-H(2), N-H(1), N-H(4), N-H(6) 键长的不同变化. 中子衍射还显示了质子移动所导致的动力学无序,来源于分子内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氢键和分子间αC-H和氨基形成的氢键,从而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 实验结果表明Salam预言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而是由于温度效应导致了在相变点附近分子的宇称破缺能差(PVED)增大,然后通过氨基酸分子的隧道效应扩大了宇称破缺能差的影响,这一研究为生命现象中快速的均一手性形成提供了非线性机理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6.
宫永宽 《化学学报》2005,63(7):643-647
在氨气氛中对聚丙烯薄膜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 获得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氨基. 表面氨基的数量经1,6-己二异氰酸酯键合三(2-氨乙基)胺可成倍增加. 用还原胺化法将磷酰胆碱醛共价接枝到表面氨基上获得了磷酰胆碱改性的聚丙烯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表明, 接枝磷酰胆碱基团的表面覆盖率可达20%~40%.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动态接触角测定结果也都说明磷酸胆碱基团被成功地接枝于聚丙烯表面. 还原胺化法结合等离子处理及表面氨基放大技术, 有望成为获取新型生物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钮扣电池中铅和镉的含量,对测定条件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用在线双毛细管标准加入法消除了基体的干扰。按所述方法测定电池样品中铅和镉,测定结果的RSD依次为3.58%和5.87%,铅和镉的浓度水平分别为5.4×10-3%和2.3×10-4%(质量分数),回收率结果为93.0%~100.1%(铅)和95.0%~101.0%(镉)。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聚乙烯醇与丙基乙烯基亚砜经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含亚砜基的改性聚乙烯醇功能高分子.用IR、~1H-NMR、X-射线衍射等鉴定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随着亚砜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结晶性降低,而在冷水,DMSO,CH_3OH,C_2H_5OH和CH_2Cl_2中的溶解性提高.  相似文献   
79.
通过研究罗丹明B与单双链DNA作用过程中,胶体金加入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发现在胶体金加入的前后,罗丹明B均以沟槽方式与单双链DNA相作用;胶体金的加入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大化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0.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Cu(OH)2纤维,再进行Cu(OH)2的分解反应.考察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温度对Cu(OH)2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反应终点pH值为12,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1,NaOH溶液的滴加速度为50 mL.min-1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样品为纳米Cu(OH)2纤维,其直径为10~30 nm、长度为1~6μm;在固相纳米Cu(OH)2热分解制备CuO过程中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不超过200℃时CuO的粒径约为20 nm左右;在液相中先沉淀后升温时,产物的形貌为球形,CuO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于80℃可得到纳米级的Cu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