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674篇
化学   1229篇
晶体学   80篇
力学   163篇
综合类   78篇
数学   232篇
物理学   11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纳米CuFe2O4-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容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Fe2O4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层间,其中CuFe2O4-20% rGO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1 A·g-1时,其比电容为1 952.5 F·g-1,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CuFe2O4-20% rGO复合材料经1 000次充放电后的比电容保持率为86.17%。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利用简单的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辅助水热法合成六方WO3纳米棒束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其形成机理。TEM照片表明:WO3纳米棒束由长200~300 nm、直径25~30 nm的纳米棒组装而成。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溴在纳米棒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结构导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增压O2/CO2燃烧是一种可高效分离回收CO2的新兴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压空气、常压O2/CO2燃烧存在较大差异。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增压条件下总压、氧浓度、气氛及粒径等反应参数对美国烟煤和淮北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煤的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增压O2/CO2气氛下,随着压力或氧浓度的增加,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煤样整体燃烧速率加快。压力提升、氧浓度增加及煤粉细化均可改善O2/CO2气氛下煤样的着火特性。常压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基本属于一级反应;增压O2/CO2气氛下,低温区属于0.5级反应,而高温区属于1.5级反应。  相似文献   
84.
在内构件(传热板和中心集气管)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油页岩热解产物生成特性,并与无内构件的相同常规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油页岩热解行为对比,考察了两反应器中油页岩升温特性、热解产物分布、页岩油品质以及气体产物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置传热板和中心集气管显著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热,相对于无内构件常规固定床反应器,料层升温速率提高了约2倍.对于依兰油页岩,其热解页岩油产率明显提高,最高达11.1 wt%(干燥基),明显高于无构件常规固定床反应器获得的页岩油产率.随着外加热炉温度的升高,内构件固定床反应器的页岩油产率逐渐增加,而无内构件常规固定床反应器的页岩油产率则明显降低.当外加热炉温度为1000℃时,前者页岩油产率是后者的2.3倍,并且内构件固定床反应器的热解水产率较低.两反应器中热解气产物组成相近,其H2与CH4之和占气体总量的70 vol%左右,热值为4406~5400 kcal/Nm3.  相似文献   
85.
光解水制氢是人们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一种重要构想,构建高效的光电化学池是实现这一构想的重要途径,而光驱动水氧化的顺利进行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分子催化剂及染料敏化的光驱动水氧化分子器件的研究和进展,介绍了这些分子器件的组装和性能研究等,并根据这些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6.
生物质醇/醛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 通过催化氧化重整可将其进一步转化为高值含氧化学品或燃料.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催化技术是实现生物质醇/醛氧化最为绿色高效的途径之一. 与传统光电解水制氢相比, 利用生物质醇/醛氧化来替代阳极析氧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阳极产物的附加值, 同时可以提升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效率. 因此, 光电解水制氢耦合生物质醇/醛氧化对绿氢提效降本和高值化学品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评述了光电解水制氢耦合生物质醇/醛的氧化反应机理, 总结了目前光电催化技术在生物质醇/醛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核能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如何高效解决核废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类水滑石材料是一类阴离子型粘土化合物, 因其层板组成及层间阴离子种类的可调控性、 较大的比表面积及粒径和形貌的可调控性等特点已在含放射性核素废水的处理中崭露头角. 本文主要阐述了类水滑石材料对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及其作用机制, 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89.
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的新方法。实验取气相二氧化硅放入顶空瓶中于105 ℃烘箱中加热2 h去除水分,将甲苯稀释的格氏试剂注入密闭的顶空瓶中,格氏试剂与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快速反应产生甲烷(CH4),甲烷量与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成正比。经过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甲烷,通过外标法定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羟基含量。同时对反应溶液用量与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2.0 mL反应溶液,反应15 min为最优的前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硅羟基含量与气相色谱信号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30 mg/g,定量限为1.00 mg/g,开展了4家实验室对5个不同比表面积的样品测试,数据结果的重复性限(r)小于2.5%,再现性限(R)小于6.5%。该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顶空反应操作简单,样品量和试剂用量少,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优于酸碱滴定法,适用于快速检测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的含量,解决了硅羟基利用传统方法难以准确测定的难题。该方法的建立对我国二氧化硅产业硅羟基检测标准的制定和产业技术优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醇选择性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最常用的生成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电催化氧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醇催化氧化绿色生产工艺。本文综述了直接和间接电催化氧化反应的方法,并对各类体系的催化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