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化学   2950篇
晶体学   159篇
力学   282篇
综合类   215篇
数学   629篇
物理学   18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一个与吸附剂浓度有关的Langmuir等温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吸附剂浓度下, 高岭土对Pb(II)和Cu(II)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吸附剂浓度效应, 即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升高而降低. 采用传统的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表明, 此等温式可准确地描述给定吸附剂浓度下的吸附结果, 但不能预测其吸附剂浓度效应. 根据表面组分活度(SCA)模型, 假设吸附剂颗粒间存在相互作用, 吸附剂表面吸附位的活度系数不等于1, 而应为吸附剂浓度的函数, 推导出了一个与吸附剂浓度有关的Langmuir (Langmuir-SCA)方程. 运用高岭土吸附Pb(II)和Cu(II)以及文献中蛭石吸附Zn(II)和Cd(II)、咖啡吸附Pb(II)的实验数据检验方程的适用性, 结果表明Langmuir-SCA方程可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吸附剂浓度效应. 方程的两个内禀参数, 热力学平衡常数(Keq)和特征饱和吸附量(Γm0), 与吸附剂浓度无关, 并可由吸附实验数据拟合求得.  相似文献   
992.
应用电化学技术,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 研究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阻锈作用. 结果表明: 在含3.5% (w) NaCl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 复合缓蚀剂具有协同效应, 对钢筋有良好的阻锈作用. 当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浓度分别为750、250和500 mg·L-1时, 对钢筋的缓蚀效率可达到94.5%. 应用软硬酸碱(HSAB)理论分析缓蚀机理, 可认为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在钢筋表面共同形成保护膜而阻止钢筋的腐蚀.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花状In2O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In2O3材料呈现花状,是由粒径约20nm的椭球状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料.将制备的In2O3与纳米CdO以摩尔比1:1混合后,发现制成的In2O3/CdO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呈现葡萄状多孔结构.测试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410°C)时,对0.05×10-6(体积分数,φ)的甲醛气体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对比测试发现,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对不同浓度甲醛的灵敏度明显优于纯花状In2O3纳米材料.同时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在乙醇、甲苯、丙酮、甲醇以及氨气等干扰气体中具有对甲醛良好的选择性.讨论了In2O3/CdO复合材料气敏元件的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994.
3标度层次分析法下盘锦人口预测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我国人口数量预测方法繁多,优缺点不一的现状,以盘锦市1978~2008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曲线回归、GM(1,1)与等维递补灰色模型、BP神经网络与RBF神经网络、马尔萨斯模型与费尔哈斯模型、宋健模型与Leslie矩阵方法分别对盘锦市2030、2050、2070、2090年人口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设置了盘锦市人口预测方法的多目标定量优选体系,并采用Matla,b2009b软件运用3标度层次分析法方法进行了预测方法的优选.优选结果显示在盘锦市人口预测中,径向基网络(RBF)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气相色谱一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建立了9种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的分析鉴别方法.采用HP-1(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MCT红外检测器与氢火焰检测器同时检测,在程序升温条件下,以十七烷为内标物,研究已知对照品的色谱保留行为及其气态红外光谱图特征,建立相应的特征吸收峰数据库,作为鉴别分析的依据.色谱保留时间与红外特征吸收峰联合鉴别法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将发展的方法应用于可疑毒品物证中苯丙胺类及其衍生物毒品样品的鉴别,获得了理想的结果.本方法可用于涉毒案件毒品物证的检验,特别适用于混合毒品成分的检验.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高盐培养基中的谷氨酰胺转胺酶,优化的凝胶层析的条件,上样量6mL,流速为0.25 mL/min;离子交换层析的上样量50 mL,流速为3 mL/min.酶被纯化了4.22倍,比活力达17.33 U/mg蛋白,回收率为77.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纯酶与AAN01353是同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997.
研制了甲氧苄啶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涂层,并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甲氧苄啶和磺胺药物的分析。分子印迹涂层的厚度约为21.5μm,相对标准偏差为5.9%(n=10),涂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分子印迹涂层的萃取容量是非印迹涂层萃取容量的1.7倍,分子印迹涂层对抗菌增效剂、磺胺药物、三嗪化合物和甲氨蝶呤都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萃取能力。建立了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加标尿样和血浆中痕量甲氧苄啶的分析,线性范围为5~200μg/L,检出限为1.6μg/L,在尿样和血浆中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4.5%~91.7%和71.9%~85.1%,标准偏差分别为2.9%~4.4%和3.0%~7.3%。该方法还应用于加标牛奶中痕量磺胺药物的分析,线性范围为10~200μg/L,检出限在4.5~6.1μg/L之间,回收率为83.2%~110.2%,标准偏差为4.1%~8.0%.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猪肉中磺胺嘧啶残留方法。制备了磺胺嘧啶的分子印迹柱,并优化了分子印迹柱的萃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加标回收率≥75.6%,相对标准偏差≤6.1%。分子印迹柱为固相萃取柱可以预浓缩与纯化猪肉样品中磺胺嘧啶。与氧化铝萃取柱比,分子印迹柱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萃取效率。本方法已成功用于实际猪肉样品中磺胺嘧啶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花生中丙硫菌唑及其主要代谢物硫酮菌唑的方法.花生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掉脂类杂质,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品.采用含有5 mmol/L乙酸铵、0.2%乙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多反应监测离子模式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在2.0,4.0和20.0 μg/kg的添加浓度时回收率为87.22%~102.4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方法定量限为2.0 μg/kg.  相似文献   
1000.
A pyrazole-substituted diiron dithiolate complex [Fe2(μ-pdt)(CO)5(3,5-Me2Pz)](1,3,5-Me 2Pz=3,5-dimethylpyrazole) was prepared as a biomimetic model for the active site of [FeFe]-hydrogenase by CO-substitution of all-carbonyl complex [Fe2(μ-pdt)(CO)6] with 3,5-Me2Pz.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S, IR, 1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9.108(7), b=9.743(8), c=11.192(9), α=109.235(5), β=101.914(9), γ=96.605(6)o. In CH3CN solution,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1 and the acetonitrile-substituted species [Fe2(μ-pdt)-(CO)5(NCCH3)] was detected by both IR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electrochemical proton reduction catalyzed by 1 in the presence of acetic acid was also studied in CH2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