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化学   768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92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246篇
物理学   6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利用环己二酮单腙芳构化反应, 得到9H, 9H, 11H, 11H, 12H, 12H-六氢化苯并[9,10]-(1H, 1H, 3H, 3H, 4H, 4H, 5H, 5H, 7H, 7H, 8H, 8H-十二氢)菲-2, 6, 10-三酮腙, 然后与季戊四醇反应, 得到9H, 9H, 11H, 11H, 12H, 12H-六氢化苯并[9,10]-(1H, 1H, 3H, 3H, 4H, 4H, 5H,5H, 7H, 7H, 8H, 8H-十二氢)菲-2,6,10-三酮缩三(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 再与9-[4-(2,6-二硫杂环己基)苯基]-3-[4-(二甲酯基甲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反应, 制成标题化合物. 中间体和标题化合物经过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2.
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两种新型简便快速的防氧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海容  魏雁声 《分析化学》1996,24(11):1253-1257
在环糊精诱导室温Ling光法中除氧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条件。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在反应体系中以Zn(s)+HCl产生H2和Na2CO3+HCl产生CO2作除氧剂,α-氯代萘作模型化合物的CD-RTP法。  相似文献   
43.
44.
超细Mo/Al2O3催化剂(I):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两种不同制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体制得的Mo/Al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度的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45.
李益民  李海洋  孙巧  王殿勋 《化学学报》2003,61(9):1492-1495
给出了两个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合物PAN和PPN的紫外光电子能谱(PES)。为了 指认PES谱,对两个分子实施了HF和OVGF方法的理论计算,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优 化几何构型、PES谱低电离能区的两个分离(PAN)为11.42 eV和12.07 eV;PPN为 11.08 eV和11.79 eV)被归于分子中主要体现“NO_2”基团贡献的最高占有分子轨 道(HOMO)和次最高占有分子轨道(SHOMO)电子电离作用结果。而PPN的第一电离 能11.08 eV低于PAN的11.42 eV,是由于PPN分子中增加的“CH_2”基团电子的给予 作用,这为PPN应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提供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6.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7.
采用平衡电负性和相对化学键长对传统距离矩阵进行修正,构建新拓扑指数Nt。结合路径数,建立碳氢化合物、醛、酮和硫醇等化合物在24种极性和非极性色谱柱上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指数关系(QSRR)模型,23种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模型经留n法交叉检验,显示出良好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表明色谱保留指数可用分子的大小、平衡电负性、支化度和形状等内在结构信息进行有效表征。模型经Needham公式分析,结果显示新指数Nt对保留指数影响最大。借助Hyperchem软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拓扑化学法优于量子化学AM1法。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用硼特效树脂和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相结合进行珊瑚中硼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满足了正热电离质谱法测定硼同位素的要求,并且对几个珊瑚样品进行了硼的分离和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满意,为研究珊瑚中的硼同位素示踪古海洋环境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9.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50.
L-天冬氨酸被广泛用作氨解毒剂、肝机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等医药品和用于各种清凉饮料的添加剂的生产,还可作为生化试剂、培养基和有机合成中间体[1]。近年米对大冬氨酸的聚合[2]及天冬氨酸缩醛类化合物[3]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4-5]研究较多。郭荣等人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