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469篇
化学   791篇
晶体学   72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159篇
物理学   7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李强  郭朝霞 《高分子科学》2017,35(6):713-720
Antibacterial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 electrospun fiber mats were prepared by adsorption of Ag nanoparticles(Ag NPs) onto TPU/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S) co-electrospun fiber mats from silver sol. The use of APS can functionalize TPU fibers with amino groups, facilitating the adsorption of Ag NPs. The effects of p H of silver sol and APS content on Ag NP adsorp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Ag NP adsorption was evidenced by TEM, XPS and TGA. Significant Ag NP adsorption occurred at p H = 3-5.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Ag NP adsorption i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H3~+ of the fibers and ―COO-derived from the ―COOH group capped on the surfaces of Ag NP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Ag NP-decorated TPU/APS fiber ma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gram-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gram-positive Bacillus subtilis. The antibacterial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PS content up to 5% where the antibacterial rates against both types of bacteria are over 99.9%.  相似文献   
112.
比较研究山姜素和豆蔻明与人-γ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植物药活性组分山姜素和豆蔻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首次对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与人-γ球蛋白(Human gammagobulin,HG)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荧光光谱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均与HG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常数均在104~105之间);山姜素对HG表现为静态猝灭机理,而豆蔻明对HG表现出非常少见的动态猝灭机理.比较不同温度(298,308和318K)下两种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都有所差别,维持药物-HG体系的作用力也不同.山姜素和豆蔻明分子与HG色氨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r值(分别为3.88和4.52nm)都小于7nm,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同步荧光与红外光谱法定性及定量地研究了药物对HG二级结构的不同影响程度.两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了这两种药物与HG的结合区域.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聚(苯乙烯-co-丙烯酸)(PSA)膜材料和氯化镁的复合物包覆在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上,负载TiCl4后制得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呈核壳结构.同时,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中膜的厚度和反应中的氢气含量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聚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膜厚约为3μm的核壳结构复合催化剂活性良好,其具有带诱导期的平稳型动力学曲线;膜厚1.5μm的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接近于实验所用的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且其具有相似的衰减型动力学曲线.研究同时表明,不同的膜厚能够调节复合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植物多糖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光谱学测量方法.且近年来,其在植物多糖含量测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从UV-Vis测定植物多糖含量过程中的显色剂选取、各种条件的优化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5.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电磁加载下无氧铜(M态TU1)环碎片的颈缩部位进行了金相分析,观察到了颈缩区孔洞长大、汇通及孔洞壁熔化现象。利用球形孔洞模型,分析了颈缩区孔洞长大条件,发现周向偏应力更适合于描述膨胀环颈缩区的孔洞长大。据此,讨论了颈缩区的局域化温升效应。研究结果为延性金属环膨胀颈缩失稳的细观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胶粘光学元件的热应力和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志刚  常虹  陈守谦 《光学技术》2011,37(3):366-369
由于光学元件和装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会导致光学元件中产生热应力,并引起光学元件表面产生变形,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针对光学元件的粘接固定方式讨论了连续边缘粘接引起的热应力和变形的分析方程,得出连续边缘粘接无热厚度的解析方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胶粘固定光学元件进行了建模和热应力分析,得出光学元件边界...  相似文献   
117.
范永胜  陈旭  周维  史顺平  李勇 《物理学报》2011,60(3):32802-032802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在常温常压下(1 atm,298 K)和在压水堆环境下(155 atm,626 K),水分子数为256,联氨(N2H4)分子数为0,25,50,75等不同数目时,水和联氨粒子系统的动力性质和微观结构.同时探讨了联氨分子的引入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可知,在常温常压下,当联氨的分子数为0,25,50,75时,粒子系统的均方位移会随联氨分子数的增加而增加;联氨分子数为0与为25,50,75比较时会少一个数量级;压水堆环境下,联氨分子数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压水堆 联氨  相似文献   
118.
传统成像光学系统的点扩展函数(PSF)峰值位置在其光轴上,斯特雷尔比(SR)定义为有无像差轴向PSF强度之比,而波前编码系统在光瞳处相位变化为非旋转对称式,其PSF在像面上将产生偏移,利用PSF的轴向强度计算光学系统斯特雷尔比将不再适用.分析了三次相位掩模板PSF的位置偏移量,其是以焦面为对称轴的抛物线族.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9.
LED密码算法是2011年提出的超轻量级密码算法,主要是为资源受限下物联网加密应用研发的.轻量级密码算法结构相对简单,更容易被旁路攻击成功.随机掩码是一种有效抗旁路攻击的方法,在深入LED密码算法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随机掩码的LED密码算法CMLED.论述了CMLED算法的设计方法,从形式化方面给出了抗高阶旁路攻击选择掩码的原则.同时,对全随机掩码的CMLED与原始算法进行了硬件资源占用与加密效率对比,实验表明CMLED仍然可以高效地在智能卡上实现.  相似文献   
120.
根据量子能带理论 ,采用经验赝势方法 ,对 (Pb) n/ (Bi) n,(Al) n/ (As) n 的假想简立方二元超晶格结构的弹性应力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弹性应力随超晶格周期λ的增加而迅速升高至一定大小后趋于稳定 ,且只有在周期较小时才同过渡金属氮化物超晶格硬度随周期的变化的趋势定性一致 ,为超晶格硬度随周期的变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