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制备了一种单脲基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有序介孔SBA-15手性固定相(UCDP),并将其填充于色谱柱中,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烯唑醇对映体。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温度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0.5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8nm。在优化分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梨中烯唑醇对映体残留量的新方法。梨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按上述条件测定。单个烯唑醇对映异构体在0.5~125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梨样品中分别添加1.25μg/m L和5.0μg/m L两水平的烯唑醇对映体,测得R-烯唑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0%和94.4%,S-烯唑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2%和92.8%。按3倍于噪音信号推算得到单个烯唑醇的检出限为0.02μg/m L。该环糊精类固定相的自制方法简便,脲键固定相更稳定,制备成本较低。所建立的对映体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在梨等果蔬样品中农药对映体残留量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对不同的路易斯碱、 不同取代的氢化硅烷以及不同结构的烯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论在何种光照条件下, 硅氢化反应都不是主要反应; 根据用氘代硅烷试剂对反应机理进行相应的同位素效应研究结果推测, 反应按照自由基机理进行的可能性最为合理. 本文研究结果对探索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体系的催化方式及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掺假的确证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技术,建立了植物油中是否掺加矿物油的确证分析方法。本文报道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2g L,经大量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134.
当前大气复合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气体向颗粒物的转化加快。大气颗粒物粒径大小及谱分布决定其在大气中的行为,以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为基础,结合双光路设计技术,开展实时、在线、获取近地面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粒谱分布的光谱方法研究。首先构建低噪声性能稳定的宽带氙弧灯为光源的双光路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基于干净天气条件下大气的能见度数据对系统进行校准,通过两个不同光路获得的光谱信号强度之比获取近地面紫外-近红外波段的大气总宽波段消光系数。基于宽波段消光系数,在去除瑞利散射以及气体吸收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后,解析出气溶胶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基于核函数准则,利用均匀球型粒子的电磁场Mie理论来反演气溶胶物理特性,获得气溶胶粒子在该测量谱段的体积谱分布,利用体积谱与数密度谱的关系,反演出气溶胶粒子的数密度谱分布。开展利用直方图方法来表现颗粒物的粒谱分布方法研究,首先将DOAS测量波段近似等分为若干谱段,利用谱段处平均值,获取气溶胶粒谱直方分布图。最后把该系统和方法应用于外场实验,获得了气溶胶颗粒物在300~650 nm范围内的消光系数,将测量波段等分为11个谱段,反演了颗粒物的在0.1~1.25 μm粒径范围的数密度谱分布。该研究为整治我国灰霾天气,研究大气气相/粒子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推动DOA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5.
高东静  胡泓梵  崔春明 《化学学报》2013,71(8):1125-1128
制备了芳基亚胺-脒基稀土二烷基化合物[NNN]Ln(CH2SiMe3)2 {[NNN]=[2-C(H)NDippC6H3NHC(Ph)NDipp], Dipp=2,6-i-Pr2C6H3, Ln=Y (2), Sm (3)}, 2和3通过了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测试, 通过X-ray确定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 加入[Ph3C][B(C6F5)4]和烷基铝, 两个化合物均能高效催化异戊二烯聚合, 具有较好的3,4-选择性(88%), 中等的立体选择性(rr=50%), 较高的分子量(Mn=6.8×104)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15). 同时发现, 烷基铝和[Ph3C][B(C6F5)4]的比例影响催化聚合的区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6.
采用电爆炸箔驱动飞片加载方式,测试了纳米TATB与某敏感炸药复合体系的50%冲击起爆电 压阈值,讨论了TATB微观结构参数与复合物冲击起爆阈值之间关系的几种观点。采用造型粉数学建模-表 面形貌表征-冲击起爆阈值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了复合体系的起爆机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分 布方式与纳米网格TATB聚集体尺寸大小密切相关,决定了复合物中敏感炸药所受短脉冲作用的压力大小 和时间长短,这可能是导致50%起爆阈值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7.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低温固相合成NiO纳米颗粒前驱体,并通过在650~900 ℃下, NaCl熔盐介质中对前驱体进行焙烧,制备得到NiO纳米棒。采用XRD、SEM、TEM测试技术对NiO前驱体、Ni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为直径约25 nm球形颗粒,随着焙烧温度升高,逐渐生成直径为300 nm,长度约十几微米的纳米棒。反应过程中熔盐介质是纳米颗粒前驱体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8.
使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80MeV/u 16O离子和天然铁反应中25个靶碎片的生成截面.根据这些数据导出了电荷分布和质量分布.实验结果和以前发表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指出A=48质量链的电荷分布宽度参数σz和最可见电荷Zp随轰击能量增加而略微增加.根据高能核反应的极限碎裂和因子化概念讨论了靶碎片的质量产额分布.  相似文献   
139.
有机磷酸混合萃取体系的界面化学及动力学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D2EHPA(二(2-乙基己基)磷酸)-M1PA、M2PA(长碳链单烷基磷酸酯)-Al3+和D2EHPA-MEHPA(单(2-乙基己基)磷酸)-Al3+混合萃取体系的界面化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混合体系界面活性下降,D2EHPA-M1PA萃取Al3+的过程为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0.
TATB微观结构对炸药爆轰波传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出了3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特征的超细TATB炸药粉体,用2%(质量分数)的F2311作粘结剂,压制出了不同密度的TATB基炸药试样。采用飞片短脉冲冲击起爆装置,研究了TATB基炸药中爆轰波的传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短脉冲冲击起爆条件下,TATB微观结构对炸药爆轰波传播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