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77篇
物理学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钆-二乙三胺五乙酸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核磁共振弛豫分析法研究了造影剂母体化合物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d-DTPA)在水溶液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的诱导弛像增强性质。Gd-DTPA络合物在水溶液中弛豫效率为5.25mmol-1·L·s-1,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可非共价地结合Gd-DTPA络合物,这种非共价结合体的旋转相关时间明显长于自由络合物,使Gd-DTPA在蛋白质溶液中弛豫效率增高。本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顺磁性金属络合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72.
稀土杂多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稳定性、弛豫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9GdW10O36和K11[Gd(PW11O39)2]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对两种稀土杂多配合物的稳定性、溶解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在水中及BSA溶液中的弛豫性能。其弛豫效率略高于目前临床所用的造影剂Gd-DTPA。结果表明,这两种稀土杂多配合物均是比较好的潜在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相似文献   
73.
以高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通过分析腹腔注射0.2、2、10、20mg/kg体重剂量的La(NO3)3后大鼠尿液中代谢物浓度、物种的变化,研究了稀土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稀土的引入使动物肾脏和肝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在代谢物中挑选出了合适的NMR markers,其变化可以反映稀土离子作用后大鼠的异常代谢。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道了利用乘积算符方法分析多脉冲及二维FT-NMR实验的模拟程序PROPER-MT.该程序对分析弱耦合ImSn(I=1/2;S=(1)/2;1 ≤ m十n<4)自旋体系实验脉冲序列是普遍适用的;它可给出实验过程中体系任何时刻算符的解析表达式.用PROPER-MT程序对一些典型的多脉冲及二维FT-NMR实验进行了模拟,特别对多量子滤波及多自旋滤波脉冲序列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利用1H和13C NMR技术研究了水溶液中稀土离子与二肽甘氨酰丙氨酸(以下简称甘-丙二肽,记为GA)的配位作用。由稀土诱导位移的浓度依赖关系计算了Yb与甘-丙二肽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测定了重稀土离子Dy3+、Ho3+、Er3+、Tr3+和Yb3+作用下GA的13C诱导位移,并根据Reuben方法对稀土诱导位移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对配合物中配体骨架构象的模拟分析指出,Cl-C2-N-C3为旁式,C2-N-C3-C4和C5-C2-N-C3为反交叉式。系统比较了4种含甘氨酰二肽的侧基大小对配合物稳定常数、配体构象和配合物溶液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通过(CF~3CO~2)~3Ln(Ln=Nd、Y和Eu)和R^1AlR~2(R^1=H, R=i-C~4H~9;R^1=R=C~2H~5), 反应首次合成和培养出Nd-Al、Y-Al和Eu-Al三种新的双金属稀土配合物和晶体, 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出它们的晶体结构, 然后再用二维波谱技术, 进一步证实和完善了晶体结构中的价态和非共面现象。由此确定这三种稀土配合物分子式的通式为: [(μ-CF~3CO~2)~2Ln(μ-CF~3CHO~2)AlR~2.2THF]~2。根据实验结果还提出了通过烷基化、β-消除(或氢化)、氢转移、键合及缔合等五个步骤生成这些配合物的反应机理。这些配合物单独可使MMA和ECH催化聚合, 前者可获得主要以间同结构聚合物, 后者聚合催化活性较高, 在极少量的ECH存在下,还可使THF开环聚合, 并通过PTHF端基分析, 提出了羊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7.
提出无顺磁位移混合三稀土配合物结构分析方法, 并以丙氨酸稀土为例, 选取Eu-Yb-Pr和Er-Yb-Pr体系从实验上予以验证。研究发现, 通过选择适当的三种顺磁性稀土离子以一定比例混合, 可以抵消顺磁诱导位移, 仅保留顺磁弛豫增强效应, 因而可直观地从谱线半高宽(W1/2)看出稀土配合位点, 从纵向弛豫时间(T1)或谱线半高宽计算稀土与配体磁核间的相对距离。  相似文献   
78.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的亚急性生化效应.大鼠连续5日腹腔注射马兜铃酸后,不同时间段尿液1HNMR谱显示与肾小管及肾乳头受损相关的标记物(NMRmarker)浓度有显著变化;铬酸钠、氯化汞、二溴乙胺、盐酸肼和异硫氰酸-α-萘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造成的肝肾损伤模型组、AA组和对照组的大鼠尿液1HNMR谱解析和分类.1HNMR谱中各种代谢物的谱峰强度变化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伤与肾小管及肾乳头损伤模型类似,且随给药量的积累,肾损伤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该方法可用于中药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9.
N-乙酰半胱氨酸(NAC)有减轻造影剂引发肾损伤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在NAC保护下对慢性肾衰大鼠给药造影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d-DTPA), 通过分析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了NAC对慢性肾衰大鼠的保护机制.结果表明,慢性肾衰大鼠能量代谢、尿素循环等代谢通路发生紊乱.给药Gd-DTPA后,大鼠尿液中胆碱、N-氧三甲胺、邻羟基苯乙酸苯酯、对羟基苯乙酸苯酯、马尿酸、甘氨酸、烟酸、牛磺酸减少,尿囊素增加;而在NAC保护下相关代谢产物向模型组的恢复,说明NAC对Gd-DTPA引发的大鼠肠道细菌代谢、肝线粒体代谢、犬尿氨酸代谢紊乱及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NAC对尿素循环代谢的改善可能减轻大鼠体内的肾损伤,而其对细胞中谷胱甘肽的补充可能减轻Gd-DTPA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0.
测定了两个氢化丁苯共聚物样品的~1H、~(13)C NMR谱。通过处理文献中的~(13)C NMR谱数据得到了-C_2H_5和-C_6H_5的SCS参数。利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SCS方法结合DEPTNMR实验技术重新归属了该共聚物的~(13)C NMR谱。明确指出,氢化丁苯共聚物分子链中主链任何一个乙烯单元的两个CH_2在序列分布上分属于二元组和三元组。CH则用三元组来表征。最后,对HBS共聚物的序列分布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