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422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2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氯酚(CP)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木材防腐、金属防锈及杀虫剂等,因其毒性大、难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2]。目前用于CP的光催化降解的TiO2粉体悬浮体系,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本文采用Sol 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纳米粒子膜作为光催化剂,对4 CP进行了降解实验研究。同时应用XRD法表征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薄膜中TiO2的晶相结构和粒度,考察了不同层数TiO2膜的光催化活性,并对4 CP的降解条件及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1 实验部分1.1 玻璃负载TiO2膜的制备与表征[3-5]按照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3∶12∶…  相似文献   
22.
聚四氟乙烯微胞孔膜的结构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多种方法制备了聚四氟乙烯微胞孔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能谱及鼓泡测孔径法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聚合,乙烯-四氟乙烯枝沉淀于基体膜上的方法能可控地获得良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带保护基的牛胰岛素A链氨端九肽酯■和相应的九肽酰肼■与九肽酸■的合成.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酸乙酯(III)分别由已知的苄氧羰基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酸乙酯经催化氢解法脱去N-保护基后与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肼(VIII)按迭氮化合物法缩合,以及由已知的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酸(VIII)与γ-叔丁酯谷氨酸乙酯按碳二亚胺法合成.III经肼解或皂化分别得四肽酰肼■和四肽酸■.苄氧羰基谷氨酰胺酰-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O-乙酰丝氨酸甲酯(V)分别由已知的苄氧羰基-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丝氨酸甲酯XII_a或苄氧羰基-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O-乙酰基丝氨酸甲酯XII以溴化氢-乙酸脱去N-保护基后与苄氧羰基谷氨酰胺对硝基苯酯(XIII)按活化酯法缩合而得.如以溴化氢-三氟乙酸脱去XIIa的N-保护基后与XIII按活化酯法缩合则得Va,合成Va的另一方法是将已知的苄氧羰基谷氨酰胺酰-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肼XIV通过迭氮化物法与丙氨酰-丝氨酸甲酯(X)缩合而得.五肽V经溴化氢-乙酸脱去N-保护基后与四肽酰肼IV或四肽酸IV_a分别通过迭氮化物法和碳二亚胺法缩合得到同一的九肽甲酯(I).化合物I用三氟乙酸脱去叔丁酯后肼解得九肽肼(II).化合物I经皂化得相应的九肽酸IIa.  相似文献   
24.
本文合成了钼硫原子簇新化合物(NH_4)_4[Mo_3(NO)_4S_(13)]·3H_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_i~1—P_1~-,晶胞参数:a=9.535(2)A,b=9.740(2)A,C=15.795(4)A,a=89.85(2)°,β=91.80(2)°,r=99.37(1)°,V=1446.6A~3,Z=2.190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75,R_ω=0.074.此化合物中硫和钼的结合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中心两个硫原子分别和三个钼成键,构成三角双锥.除了过硫配位基S_2~(-2)外,还有三个硫原子组成的多硫链.钼原子的配位数为7,采用稍有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和钼配位的三个NO基,Mo—N—O是直线型的;和多硫链结合的NO基,S—N—O是弯曲型的。  相似文献   
2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半制备分离[T(4-MOP)PS4]卟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新水溶性5,10,15,20-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OP)PS4]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条件。采用Shimpack PREP-ODS半制备色谱柱,用含有10mmol/L四乙基碘化铵的乙腈-水(体积比25:75)为流动相,流速18mL/min,于418nm波长下检测。[T(4-MOP)PS4]与合成中生成的杂质组分完全分离。经此制备的卟啉纯度高,已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样中微量钴、锌、铜离子的HPLC测定中。  相似文献   
26.
应用液/液界面微电极对二苯并18-冠-6(DB18-C-6)辅助推动Ba~(2+)在1,2-二氯乙烷/水(DCE/W)界面转移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证明该过程遵循TIC机理,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通过转移电流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了Ba~(2+)以及用其它方法难以测定的DB18-C-6。  相似文献   
27.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甲醛脱氢酶进行固定化,酶的包埋率超过了98%.在pH7附近、37℃下,以游离酶和固定化酶作催化剂,NADH为电子供体,进行了甲酸转化为甲醛的酶促反应.游离和固定化甲醛脱氢酶酶促反应都遵循Michaelis-Menten反应机理,用Dalziel提出的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固定化酶酶促反应速率为游离酶酶促反应速率的50%左右.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常数φ和米氏常数K高于游离酶,估计是凝胶基质孔中存在扩散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28.
硫代钼酸钼与半胱氨酸铜盐或蛋氨酸铜盐反应产物,经吡啶重结晶,都得到以吡啶为配体的钼锢硫原子簇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_(2h)~6—C2/C。晶胞参数:α=14.084(3),b=12.683(6),c=14.081(3),β=97.24(2)°,V=2495.1,Z=4。1170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79。Cu—Mo—Cu在二重轴上成一直线。Mo与两个Cu原子通过两个硫桥相连,四个吡啶通过N原子与Cu配位,Mo处于四个硫原子形成的四面体中,Cu处于S,N形成的畸变的四面体中,Mo—Cu平均距离为2.655。本文还对硫代钼酸铵与氨基酸铜盐的反应机理,以及铜钼对抗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本文进一步试验了氟硅酸钾沉淀的生成条件、洗涤、水解和用氢氧化钠滴定的终点指示等。结果表明,于4.5—6N盐酸-硝酸混酸介质,含1.2—1.6克氟化钾的饱和氯化钾溶液(常温)中,沉淀氟硅酸钾为佳。沉淀以80毫升氯化钾-氟化钠混合洗涤液(35±2℃)洗涤,仍无明显水解现象。用150毫升沸水水解约80毫克二氧化硅,以硝氮黄为指示剂,氢氧化钠标准溶  相似文献   
30.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微生物产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己酸共聚物的共混物(PLA/PHBHHx).采用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土壤悬浊培养降解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对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BHHx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而生物降解速率却显著提高.但是,在175h之前,重量组成比为20/80的共混物降解速率比纯PHBHHx还要快.综合分析表明,共混材料PLA/PHBHHx的重量比为20/80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