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化学   562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189篇
物理学   5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也随之进入自然环境.这些物质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更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研究证实,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可以破坏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最终将其氧化降解成CO2、H2O或其它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小分子,从而净化水质.近年来,有关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报道日益增多. ZnO作为一种广泛研究的光催化降解材料,因其无毒、低成本和高效等特点而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ZnO较大的禁带宽度(3.24 eV)导致其只能吸收紫外光部分,而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很小,极大地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除此之外, ZnO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较低、光催化过程中的光腐蚀严重也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ZnO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合成了用g-C3N4修饰的氧空位型ZnO(g-C3N4/Vo-ZnO)复合催化剂,在有效调控ZnO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同时,通过负载一定量的g-C3N4以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和反应过程中ZnO的光腐蚀,增强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合成前驱体Zn(OH)F,然后焙烧三聚氰胺和Zn(OH)F的混合物得到g-C3N4/Vo-Zn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光谱(UV-vi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性质. EPR结果表明,ZnO焙烧后具有一定浓度的氧空位,导致其禁带宽度由3.24 eV降至3.09 eV,因而提高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 UV-vis结果显示, Vo-ZnO复合g-C3N4后对可见光的吸收显著增强. HRTEM和FT-IR结果均表明, g-C3N4纳米片和Vo-ZnO颗粒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了强耦合,这对g-C3N4/Vo-ZnO复合催化剂中光生载流子的传送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和腐殖酸(HA)的实验进一步证明, g-C3N4/Vo-ZnO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的g-C3N4或Vo-ZnO材料.同时还发现, g-C3N4的负载量对光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当氮化碳的负载量为1 wt%时,所制材料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60 min后,MO降解率可达到93%, HA降解率为80%.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增强一方面是因为氧空位的形成减小了ZnO的禁带宽度,使得ZnO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 g-C3N4和Vo-ZnO的能带符合了Z型催化机理所需的有效能带匹配,使得光生电子-空穴对得到了有效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降解MO的循环实验表明, g-C3N4/Vo-ZnO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不容易发生光腐蚀.与此同时,我们对比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g-C3N4/ZnO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本文制备的g-C3N4/Vo-ZnO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降解效率.总体而言,对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g-C3N4/Vo-ZnO可能是一个更为有效可行的催化体系.此外,本文也为设计与制备其他新型光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采用B3LYP,B3PW91和MP2 3种理论方法优化得到了13种稳定的CN8异构体.对比这些异构体的总能发现分别具有六元杂环结构和平面链状结构的2种异构体是最稳定的结构.进一步计算这2种异构体的生成能和解离掉一个N2的过渡态,发现它们都具有与实验合成的CN12相近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且具有六元杂环结构的异构体展现出更好的动力学稳定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六元杂环结构的CN8异构体是可能在实验上合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3.
王成龙  赵金利  李燕莹  梁兰兰  戚平 《色谱》2017,35(12):1294-1300
通过Hypercarb色谱柱分离,建立了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平行反应监测(PRM)模式检测聚丙烯酰胺(PAM)中单体残留量的方法。PAM经水稀释,高速搅拌溶解均匀,过0.22μm水相滤膜后,直接用高分辨质谱Q Exactive采集数据。以Hypercarb色谱柱为分析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柱温为20℃,采用PRM模式,提取目标化合物及其二级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并对二级特征碎片进行同位素匹配,推测碎裂规律,以强化定性效果。结果表明:在2~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LOD)可达到1.5μg/kg,满足食品级PAM的检测要求。通过加标验证,回收率为101.3%~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3.1%~4.1%。实际样品验证结果表明,PAM中丙烯酰胺(AM)单体的残留质量分数范围为0~0.43%,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该方法简单、准确、高效,可作为快检和确证检测技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4.
95.
制作了一种模块化的光纤传感夹层,对夹层内的光纤传感器的应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应变对传感系数的影响,对埋入到光纤智能夹层中的两种光纤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波长漂移与应变之间具有理想的线性关系,但应变灵敏度由1.2pm/με降至1.15pm/με;由于制作工艺的局限,对于非本征F-P光纤传感器,当应变达到350με后,应变与载荷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与非本征F-P光纤传感器相比,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是光纤智能夹层首选的应变传感器。将埋入了Bragg光栅传感器的智能夹层粘贴于某型飞机的翼-身连接构件内部进行监测,实验结果为光纤智能夹层应用于复合材料结构的应变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带环状预裂纹的LD8铝合金缺口试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当量J积分范围△J-f的关系不受缺口型式和加载应变范围的影响,用当量J积分来评价铝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规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
制备了基于新型蓝绿色荧光MQAB与红色磷光Ir(MDQ)2acac的荧磷混合式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探讨了TPBI或UGH3两种间隔层及二者的混合间隔层的器件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采用TPBI和UGH3的混合间隔层可以调控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当m(TPBI)∶ m(UGH3)=1∶1时,可有效地控制发光区域,使得器件性能得到优化,并获得发光亮度高达14 700 cd/m2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高电流效率可达11.60 cd/A,且器件具有较高的色稳定性.采用混合间隔层的器件比单用TPBI或UGH3作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提高了200% ~ 300%.  相似文献   
98.
通过查尔酮路线合成了6种黄酮-6-羧酸化合物,采用I2/DMSO为氧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其中3种黄酮羧酸.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I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一步测定了黄酮-6,4'-二羧酸的晶体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borate,[Al2(fum)(H3BO3)(OH) 4]n·n(H3BO3) (1,H2fum = fumar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rystal data for compound 1: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nma,a = 14.108(3) ,b = 6.9412(14) ,c = 14.995(3) ,V = 1468.3(5) 3,Z = 4,Mr = 359.72,Dc = 1.627 g/cm3,μ = 0.254 mm-1,F(000) = 736,the final R = 0.0492 and wR = 0.1650 with I > 2σ(I) . In compound 1,each AlⅢ ion is coordinated by six oxygen atoms to adopt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Both fumarate anion and the coordinated boric acid act as 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 to link two neighboring AlⅢ centers simultaneously. Each AlⅢ ion is bridged by two μ2-hydroxyl ligands to construct an infinite wave-like [Al2(fum)(H3BO3)(OH) 4]n chain. These one-dimensional chains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free boric acid molecules giving rise to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相似文献   
100.
张胜寒  梁可心  檀玉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11):2726-2732
采用电化学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法,制备了还原态铈和氧化态铈改性的TiO2纳米管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形貌和晶相,得出还原态铈以单质铈纳米纤维形式存在于TiO2纳米管内及表面,单质铈改性的TiO2纳米管经阳极氧化后,以CeO2和单质Ce形式共存.测定样品的光电流响应并计算样品的能带宽度.结果表明:单质铈改性的TiO2纳米管阵列在可见光区光电流响应较TiO2纳米管增强,单质铈添加存在最佳值,在10 mmol·L-1溶液中制备的单质铈改性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流响应最强,能带宽度E9减少到2.88 eV,并且随着单质铈含量的增加,载流子浓度增大,且平带电位向负向移动.单质铈改性的样品经阳极氧化后,样品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光电流响应都增强,但其在可见光区的响应强度要小于单质铈改性的TiO2纳米管在可见光区的响应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