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3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合成表征了化合物紫红素-18-酰亚胺。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紫红素-18-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紫红素-18-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在水溶液中紫红素-18-酰亚胺与蛋白质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其结合常数k=5.386×105 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RPA)间距离r=3.54 nm能量转移效率E=0.26。  相似文献   
112.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moL/L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3.
李利义  徐斌  罗越  韩绍伟  金洲祥  郑志强 《应用数学》2013,35(19):1722-17,241,732
目的探讨CXCR4和VEGF—C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CXCR4及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XCR4及VEGF—C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0.01),且No组织、N、+N2组织、N3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胃癌组织中CXCR4mRNA及VEGF—CmRNA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5,P〈001)。结论胃癌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的协同作用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对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4.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MA/SAMs-Au/CME)。基于盐酸硫必利对联吡啶钌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的强烈增敏作用,建立起一种直接测定盐酸硫必利电致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盐酸硫必利在1.0×10-4~1.0×10-7mol/L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强度)=27.169×106c+140.26,r2=0.9959,检出限(S/N=3)为5.11×10-9mol/L。连续测定1.0×10-5mol/L盐酸硫必利10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1.8%。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4.1%~104.9%之间,RSD为4.5%(n=5)。  相似文献   
115.
胶束在线扫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三聚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胶束在线扫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三聚氰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区带毛细管电泳相比,胶束在线扫集毛细管电泳法富集倍数提高约60倍。缓冲体系为140 mmol/L SDS+20 mmol/L NaH2PO4(pH 2.20)+10%(体积分数)甲醇,分离电压-18 kV,进样时间30 s,测量波长214 nm。考察了SDS浓度、pH、进样时间、运行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测定的影响情况。在优化条件下,三聚氰胺在9 min时出峰,峰面积RSD≤3.7%。方法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分别为:0.13μg/mL、0.50~32.0μg/mL、0.9997。方法可用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16.
利用胶束电动色谱测定胡黄连中的香草酸、肉桂酸和阿魏酸;在联用场放大进样后,富集倍数提高30倍以上,检出限降至3.6μg/L,线性范围向下延伸到14μg/L。胶束扫集电动色谱缓冲体系为10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0mmol/L磷酸钠(pH=2.20)+15%甲醇,分离电压-20kV。进样电压-8kV,进样时间20s,进水时间160s(H=20.0cm),测量波长214nm。考察了SDS浓度、进样长度、进样电压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有机酸在10min内出峰,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5.9%。方法检出限、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分别为:香草酸3.6μg/L、14~460μg/L、0.9996;肉桂酸9.8μg/L、20~310μg/L、0.9994;阿魏酸11μg/L、22~180μg/L、0.9996。回收率为95.4%~107%。  相似文献   
117.
在胶束电动色谱法的基础上,联用阳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技术,对盐酸异丙嗪和磷酸可待因同时测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有机溶剂、SDS浓度、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等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缓冲体系16%乙腈+80 mmol/L SDS+20 mmol/L NaH2PO4(pH2.4),分离电压为-18 kV,测量波长214 nm,萃取液pH2.4,进样电压10 kV,进样时间100 s。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两种物质在8 min内出峰,峰面积RSD不大于4.6%。盐酸异丙嗪、磷酸可待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81.3、0.78~62.5μg/L,检出限分别为0.16、0.12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9、0.998 8。将方法用于可非糖浆中盐酸异丙嗪与磷酸可待因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6%。  相似文献   
118.
建立了在线扫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活血通脉片中阿魏酸和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讨论了pH值、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浓度、电压、有机溶剂、进样时间和背景电解质组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以20 mmol/L磷酸二氢钠、140 mmol/LSDS为电泳缓冲液(含16%甲醇,pH2.2),在优化条件下,阿魏酸和原儿茶醛在19 min内出峰,峰面积RSD均小于5%,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67~21.4、0.72~23 mg/L,回收率分别为94%~108%、91%~106%,检出限(S/N=3)分别达55.5、34.8μg/L。与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相比,在线扫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效果稳定,重现性好。该方法用于活血通脉片中阿魏酸、原儿茶醛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9.
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铂修饰电极(Pt-MWCNTs/GC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富马酸酮替芬在3个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t-MWCNTs/GCE上富马酸酮替芬对联吡啶钌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其增敏效果约为MWCNTs/GCE电极的2倍,约为裸玻碳电极的3.5倍,据此,建立了一种Pt-MWCNTs/GCE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富马酸酮替芬的新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富马酸酮替芬的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48.805×106c+221.03(r=0.9969),检出限为2.4×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mol/L的富马酸酮替芬溶液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3%。对样品进行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9%~104%,RSD为2.1%。  相似文献   
120.
本文报道了用非水相体系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的新方法;考察了运行电压、非水相介质和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在25℃下,以50mmol/L NaOH的乙醇溶液为电泳缓冲介质,30mmol/L乙酸钠的乙醇溶液为样品溶剂;选择重力进样30S,运行电压-25kV,及检测波长250nm。测定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5.2~52μg/mL;检出限为2.88μg/mL;RSD为2.34%。本法应用于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