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5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研究了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对鲁米诺微弱电化学发光的增敏行为。对影响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试验和探讨 ,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并建立一种电化学发光测定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新方法。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浓度在 1 .0× 1 0 - 6 mol/L~ 5 .0× 1 0 - 5 mol/L和 1 .0× 1 0 - 6mol/L~ 2 .0× 1 0 - 5 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3和0 998,检出限分别为 0 .67μmol/L和 0 .72 μmol/L。对 1 .0× 1 0 - 5mol/L的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进行 1 1次平行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4.5 %和 3.7%。  相似文献   
22.
电化学方法制备原子尺度间隙的Au隧道结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溶液中稳定的Au隧道结, 对制备过程中量子线到隧道结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存在机械应力, 直接腐蚀Au丝很难精细控制电化学过程, 导致无法直接制得隧道结. 通过向溶液中加入氯金酸进一步电化学沉积/腐蚀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 但溶液中Au离子的自沉积作用导致所形成的隧道结不稳定. 针对这一问题, 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改进, 采用将腐蚀直接制得的电极对在盐酸溶液中定向电沉积的办法制备得到了溶液中稳定的Au隧道结.  相似文献   
23.
24.
25.
建立了一种适合研发电化学仪器的新型二次开发平台, 开发了一系列仪器模块和组件,并利用此平台研制了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微型半自动阳极溶出伏安仪(MASV).仪器采用了20位数模转换器和16位模数转换器, 电流测量范围为 1 pA~20 mA; 支持线形扫描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电解池可原位清洗, 搅拌均匀高效且速度可调; 仪器体积小, 且不需要外接电源, 操作方便.利用MASV进行了一系列阳极溶出实验,获得了Cd2+和Pb2+溶液的标准曲线, 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检出限可达μg/L 数量级,重现性较好.测试了环境水样中的Cd2+和Pb2+的含量.  相似文献   
26.
Anodic stripping neopolarography with HMDE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1.5 th order (e') and 2.Sth order (e") differential electroanalysis. Our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very sensitive especially at fast scanning rate and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developed for trace analysis as pulse polarography.  相似文献   
27.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近几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生物组分的固定化方法及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引用参考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28.
朱果逸  蔡振时 《分析化学》1993,21(8):892-895
Li~-和H~-因较强的亲水性,较难穿越液/液界面进行传输。本文报道了冠醚双环已基18冠6对Li~+,Na~+,Rb~-和H~-在水/硝基苯界面的促进传输行为,求得了相应促进传输过程的一系列参数,并对被传输离子在传输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制造了薄层多电极安培检测器,用循环伏安法和流动注射动态伏安图考察了检测器中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影响。在固定电位检测时,对极置于工作电极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充电电流大(电容值高达0.81μF),不适于伏安检测。反相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了五种儿茶酚胺化合物,检出限可达10pg,重复进样13次(样品浓度10n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电极连续使用8小时,峰高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30.
本文推导了悬汞电极新极谱溶出法中e′~E,e″~E曲线方程式,峰高表达式等。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相符。1.5次和2.5次微分溶出法的灵敏度随扫描速度的增高比线性扫描伏安溶出法明显提高。所得结果重现性良好,是一种不亚于脉冲极谱溶出法的痕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