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7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以3-乙基-2-乙酰吡嗪N(4)-(对甲苯)氨基硫脲(HL)为原料,合成了[Ga(L)2]NO3·4CH3OH(1)和[In(L)2]NO3·1.75CH3OH(2)两种新型配合物,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同构但具有不同数目的结晶甲醇分子。每个配合物的金属中心被2个拥有[N2S]供体的配体阴离子包围,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82.
构建了倾斜变截面管理想流体喷射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倾角下温度、管径比、初始水量等参量的改变对最大喷射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减小倾角、增大管径比、降低初始水柱高度等均可增加最大喷射高度.最后则研究了垂直状态下变截面管的管径比对最大喷射高度的影响,发现随着管径比的增大,最大喷射高度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3.
以Ca-Si-Al-O玻璃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Eu_2O_3,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出Ca-α-Si Al ON∶Eu荧光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合成Ca-α-Si Al ON∶Eu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以Ca O,Al_2O_3,Si O_2为原料,合成的Ca-SiAl-O非晶玻璃具有Si O4四面体与Al O4四面体相互连接的架状结构;(2)以Ca-Si-Al-O玻璃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Eu_2O_3,在1450℃碳热还原氮化合成出呈棱柱状形貌的Ca-α-Si Al ON粉体,其中Eu离子在Ca-α-Si Al ON中实现了良好的固溶;(3)合成的Ca-α-Si Al ON∶Eu在紫外-可见光部分具有较强的吸收,在420 nm的激发下,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为~570 nm,实现了黄绿光发射,归属于Eu~(2+)的4f~65d-4f~7跃迁。  相似文献   
84.
植物冠层内光照分布决定了植物物理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植物冠层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光谱技术在构建植株冠层组分含量的预测模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自由纺锤形苹果树冠层不同光照区域的叶绿素荧光性状研究文献报道较少。因此,以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将苹果树冠层空间划分为5层,每层划分为边长50 cm的立方体网格,并测定各个网格空间的光照强度,确定其光照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获取不同光照区域的光谱数据及对应叶绿素荧光性状参数值,通过光谱一阶微分去除系统误差干扰,确定红边区域(660~760 nm)的一阶微分光谱曲线,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红光范围(680~760 nm)内一阶微分光谱最大值与叶绿素荧光性状参数关系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苹果树冠层不同光照区域的叶绿素荧光性状计算方法。并采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叶绿素荧光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均在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苹果树的整形修剪,获取充足光照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颜雪  张雪姣  袁亚仙  姚建林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10,68(13):1267-1271
介绍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的简单快速检测低浓度铬酸根离子的方法. 通过介质中水与铬酸根离子以及修饰在金基底和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羧酸根形成氢键而构建“巯基苯甲酸-金基底/铬酸根-水/巯基苯甲酸-金纳米粒子”三明治结构. 通过检测标记分子的SERS信号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铬酸根离子. 研究表明标记分子的SERS强度与铬酸根离子的浓度有关, 随浓度增加SERS强度呈非线性增强, 在10-9 mol/L出现转折点. 利用以上三明治结构, 通过引入功能化的Fe2O3@Au核壳磁性纳米粒子, 利用外加磁场可富集分离溶液中的铬酸根离子, 经SERS 检测表明10-5 mol/L的铬酸根离子磁分离后其浓度降低了约4~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周期演化区域上一个禽流感模型.首先假设区域的增长为各向同性,将模型转换为固定区域上的反应扩散问题.然后利用相关的特征值问题和上下解方法得出模型解的渐近性态.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区域的演化对疾病的传播与抑制取决于区域的周期演化速率ρ(t)的积分平均值-(ρ-2)=1/T∫T01/ρ2(t)dt.若-(ρ-2)>...  相似文献   
88.
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苯酚。对自制聚丙烯酰胺进行红外光谱(IR)和电镜扫描(SEM)表征。以苯酚为目标物,自制PDA为混凝剂,对含酚模拟废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静置时间以及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红外结果表明产物确为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共聚物(PDA);SEM显示其表面粗糙、多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当苯酚初始浓度为0.75mg·L~(-1)时,PDA投加量为0.06mg·L~(-1),pH值控制在6~7,270r·min~(-1)快搅2min,50r·min~(-1)慢搅12min,沉降时间为30min时,苯酚去除率可达82.1%。  相似文献   
89.
以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200条禽流感病毒、100条B型流感和100条C型流感病毒蛋白共400条为训练集样本,从表征序列的200个整体与局部变量中以逐步(stepwise)方法选取24个变量作为LDA模型的输入建立线性识别模型,病毒蛋白总识别率达99.8%,留一法交互检验总识别率为99.4%.从原始200变量中经主成分分析得16个主成分作为SVM的输入,以径向基核函数(RBF)SVM建立非线性识别模型,病毒蛋白总识别率为99.8%,留一法交互检验总识别率为99.2%.以100条禽流感、50条B型流感和50条C型流感病毒编码蛋白质共200条为测试集样本,得LDA模型,对其总识别正确率为95.4%,SVM模型对其总识别正确率为96.5%.识别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可较好识别禽流感病毒蛋白,并且SVM对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识别结果优于LDA.  相似文献   
90.
以S波段高功率盒型窗为对象,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盒型窗内的次级电子倍增效应进行研究,探索次级电子的倍增规律。模拟得到了盒型窗内TE11模和TM11模共同作用下,两种陶瓷窗片表面次级电子倍增活跃的区域随传输功率的变化特点。在低传输功率下,次级电子仅在未镀膜窗片表面被激励,并以双面倍增的方式在金属法兰与镀膜窗片相对应的区域增长;在较高的传输功率下,窗片表面的次级电子将以单面倍增的方式活跃在窗片表面与波导口相对的区域。传输功率的升高使得镀膜窗片表面的次级电子倍增活跃区域转移到矩形波导窄边对应的区域,并加剧了未镀膜窗片表面的局部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