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30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21.
CaS·Cu+,Eu2+的光致发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廉世勋  毛向辉 《发光学报》1997,18(2):166-173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S的发光性质及激活剂浓度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的发射光谱分别在430 nm附近及630 nm附近,它们是由Cu''Ca-Vs2+中心的离子发射和Eu2+的5d-4f跃迁发射产生的.实验结果表明,Cu+对Eu2+荧光发射有较强的敏化作用,Eu2+对Cu+发射峰值波长和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单掺Eu2+或Cu+的荧光粉是良好的农用薄膜红,蓝光转换剂,共掺Eu2+和Cu+的CaS荧光粉作光转换农膜添加剂可望人工模拟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使作物在植物最佳生长作用光谱环境中生长,促使作物早熟或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2.
采用正交试验确立了高温固相法合成Sr2CeO4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H3BO3nSr/nCe(物质的量的比)对Sr2CeO4物相组成和发光强度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保持nSr/nCe为5.5和添加6.5wt%的H3BO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Sr2CeO4晶体结构和大幅度提高Sr2CeO4的发光强度。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助熔剂法合成样品的发光强度分别比传统固相法合成和溶胶-凝胶法提高了201.2%和15.7%。  相似文献   
23.
纳米Ca0.8Zn0.2TiO3∶Pr3+, Na+荧光粉的合成和红色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Ca0.8Zn0.2TiO3∶Pr^3+,Na^+纳米荧光粉.金属离子预先分散在溶有柠檬酸的乙二醇溶液中.通过TG-DSC,XRD和SEM对前驱物的分解、晶化和颗粒大小进行了研究.TG-DSC和XRD表明材料的组成随灼烧温度而变化;SEM表明1000 ℃合成材料的粒径在100 nm以下.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材料相比,激发光谱主峰发生蓝移,红色发射峰617 nm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4.
采用碳酸盐前躯体高温分解法合成了Sr1-xZnxY2S4:Er3+, Sr1-xZnxY2S4:Eu2+和Sr1-xZnxY2S4:Er3+, Eu2+红色荧光粉. XRD图谱表明, Zn2+掺杂量x<0.2 mol 时, 粉末样品为CaFe2O4型正交晶体. Zn2+离子在Sr1-xZnxY2S4:Er3+, Eu2+中的固溶量(x mol)对荧光粉的发射强度影响很大. 随着Zn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 Sr1-xZnxY2S4:Er3+, Eu2+(SZYSEE)紫外区激发峰(200~413 nm)发生红移, 并与可见光激发带(413~600 nm)形成一个连续的宽带谱, 与紫外和GaN基LED芯片辐射都有良好的匹配性. 当Zn2+掺杂量为0.1 mol时, SZYSEE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其发光强度比未掺Zn2+的增强10.7倍. Sr0.9Zn0.1Y1.76S4:0.24Er3+, 0.006Eu2+是一种潜在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2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0.8Zn0.2TiO3:0.2% Pr3+,Si4+和Ca0.8Zn0.2TiO3:0.2% Pr3+,Si4+,L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顺磁共振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表征了该系列荧光粉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β-Si3N4为硅源制备的荧光粉具有最佳的光学性能。加入ZnO后,荧光粉由CaTiO3、Zn2TiO4和Ca2Zn4Ti16O38三相组成,其中CaTiO3为主相。电子顺磁共振谱证实了Pr4+存在,Lu3+的添加使[Pr4+Ti3+O3]+簇显著增加,电子顺磁共振谱和拉曼光谱均证实Si4+、Lu3+的掺杂使局部TiO6簇对称性提高,有利于Pr3+发光中心的能量传递。在336 nm激发下,荧光粉展示了很强的位于612 nm的红光发射(归属于Pr3+1D23H4跃迁)及理想的红光色坐标(x=0.670,y=0.330)。Si4+和Lu3+的添加显著增强了370 nm激发下红光发射,Ca0.8Zn0.2TiO3:0.2% Pr3+,3.2% Si4+荧光粉的余辉寿命最长。  相似文献   
26.
为量子Monte Carlo方法提出一条新途径-剩余函数法,引入了Schroedinger方程剩余函数的概念,利用剩余函数将一种新的有明显物理意义的试探函数应用到量子Monte Carlo过程中,这种试探函数是通过一种迭进式的方式确定的,它不需要在Monte Carlo过程中优化参数。文中我们将给出这种试探函数的具体形式,证明由这种试探函数求出的能量期望值收敛于体系真实的能量值;文中还给出这种试探  相似文献   
27.
SiO2粉末中均苯四甲酸铕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掺杂方式制备了含有均苯四甲酸铕稀土配合物的SiO2粉末转光材料。讨论了协同发光离子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他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与其纯配合物固体粉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
采用两步烧结法低温制备了Sr_(2)MgAl_(22)O_(36)∶Mn^(4+)-(SiO_(2)-Al ^(2)O_(3)-ZnO-BaO)荧光玻璃(SMA∶Mn^(4+)-PiG)。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等手段对其物相、成分与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形成PiG后,SMA∶Mn^(4+)荧光粉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保持不变。不同SAM∶Mn^(4+)含量的PiG样品在328 nm光激发下,在661 nm处均显示强的发射带,归属于荧光粉中Mn^(4+)的2E→4A 2跃迁,发光光谱与植物光敏色素的红区吸收光谱匹配良好。随着荧光粉含量的增加,SAM∶Mn^(4+)-PiG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15%SMA∶Mn^(4+)-PiG样品的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6%和20%,低于SMA∶Mn^(4+)荧光粉的59%和40%。相比于SMA∶Mn^(4+)荧光粉,荧光玻璃的吸收效率和热稳定性略有提高。通过与高功率紫外芯片封装,SMA∶Mn^(4+)-PiG红光LED器件在100 mA驱动电流下展现了最高的电致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29.
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的白色发光和能量传递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x-y-zMgSi2O7∶xCe3+,yTb3+,zEu3+系列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发光性质,并讨论了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27 nm波长激发下,所合成荧光粉的发射峰主要位于387 nm(蓝紫)、542nm(绿)和611 nm(红)处;分别以387,542和611 nm为监控波长,所得激发光谱显示荧光粉在327 nm处有最好的激发.在327 nm光激发下,系列样品发光进入白光区.最优化的荧光粉为Sr1.91MgSi2O7∶0.01Ce3+,0.05Tb3+,0.03Eu3+,其色坐标为(0.337,0.313),是一种潜在的发光二极管(LED)用白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30.
以钛酸丁酯、醋酸钙、醋酸锌、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 ∶ Pr3+, Na+ 发光粉。研究了前驱溶液的pH值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发光粉物相组成、样品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物分解、发光粉物相和颗粒大小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对材料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前驱溶液pH ≤ 3时,所得发光粉样品为蓬松的、颗粒均匀的单相Ca2Zn4Ti16O38粉末,红色余辉时间较长;随着pH值增大,逐渐有杂质相TiO2、CaTiO3和Zn2TiO4生成,并且样品颗粒逐渐变大,颗粒团聚呈现不规则形状,余辉时间变短。结果表明,只有在pH ≤ 3条件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 ∶ Pr3+, Na+ 发光粉下才能获得被日光有效激发,并呈现余辉衰减慢的红色长余辉(644 nm)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