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8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孙杰  路松峰  刘芳  杨莉萍 《中国物理 B》2012,21(1):10306-010306
Recently, Zhang and Lu provided a quantum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partial adiabatic evolution, which beats the time bound of local adiabatic search when the number of marked items in the unsorted database is larger than one. Later, they found that the above two adiabatic search algorithms had the same time complexity when there is only one marked item in the database. In the present paper, following the idea of Roland and Cerf [Roland J and Cerf N J 2002 Phys. Rev. A 65 042308], if within the small symmetric evolution interval defined by Zhang et al., a local adiabatic evolution is performed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global” one, this “new” algorithm exhibits slightly better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y are progressively equivalent with M increasing. In addition, the proof of the optimality for this partial evolution based local adiabatic search when M=1 is also presented. Two other special cases of the adiabatic algorithm obtained by appropriately tuning the evolution interval of partial adiabatic evolution based quantum search, which are found to have the same phenomenon abov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2.
邱俊  王建刚  孙杰 《应用化学》2011,28(2):194-198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改性制备了H-BEA,并根据XRD和NH3-TPD对沸石H-BEA进行表征。 采用上述改性沸石催化4-苯基丁酸分子内付克反应合成1-萘满酮进行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改性沸石H-BEA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进一步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物1-萘满酮产率达到94.3%。  相似文献   
153.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几种催化剂Pt/MO2/CNTs(M = Sn, Ti, Ce)和Pt/CNTs对乙醇在H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氧化过程。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的加入有利于乙醇的电氧化,其中,Pt/CeO2/CNTs对乙醇电氧化中间态产物具有显著的氧化性能。综合初始氧化电位、峰电流、总氧化峰面积等参数可以得出Pt/SnO2/CNTs催化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4.
王新科  Sit  Met-Met  孙杰  唐勇  谢作伟 《化学学报》2012,70(18):1909-1916
通过给电子基团取代的(E)-2,4-二-叔丁基-6-(苯基亚胺基甲基)苯酚与等当量的M(CH2Ph)4 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第四族金属的双苄基配合物. 反应经历了甲苯消除及分子内苄基从金属至亚胺碳的迁移反应, 中间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证实了该反应历程. 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和X-ray 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在甲基铝氧烷(MMAO)的活化下, 钛配合物可以高活性地催化乙烯的均聚合和乙烯/1-己烯的共聚合, 而相应的锆、铪的配合物在同样的条件下则几乎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155.
以Si为衬底,SiO2+Ge为复合靶,用超晶格方法(SiO2+Ge层和SiO2 + GeO2层交替生长)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镶嵌于Si/Ge氧化膜中的多层Ge纳米晶.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退火样品中有Ge纳米晶生成.Ge纳米晶的声子限域效应引起Raman散射谱的Ge-Ge振动峰向低频移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Ge主要以Ge0和Ge4+形式分别存在于所制备的超晶格中的SiO2+Ge层和SiO2+GeO2层中.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Ge纳米晶被限制在SiO2+Ge层中且结晶性好.实验结果说明,相比于通常的单层介质膜方法,用该超晶格方法极大地提高了Ge纳米晶的密度,尺寸和空间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6.
以Rietveld无标样定量方法为基础,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研究了奥克托今(HMX)的等温相变动力学。描述了不同温度下HMX的转变进度-时间曲线,求得Avrami指数n约为0.6,建立了相关的等温相变动力学方程。采用Arrhenius方程定量表示了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计算的活化能Ea约为151kJ/mol,指前因子lnA为36.2。结果表明:实验温度是影响相变的主导因素,HMX发生相变时,相近似于1维随机成核长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7.
采用磁控溅射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法,在SrTiO3(001)衬底上制备了La0.5Sr0.5CoO3(70 nm)/Pb(Zr0.4Ti0.6)O3(70 nm)/La0.5Sr0.5CoO3(70 nm) (LSCO/PZT/LSCO)铁电电容器异质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LSCO和PZT薄膜均为外延结构.在5 V的外加电压下, LSCO/PZT/LSCO电容器具有较低的矫顽电压(0.49 V),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41.7 μC/cm2 )和较低的漏电流密度(1.97×10-5 A/cm2),LSCO/PZT/LSCO电容器的最大介电常数为1073.漏电流的分析表明:当外加电压小于0.6 V时,电容器满足欧姆导电机制;当外加电压大于0.6 V时,符合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导电机制.  相似文献   
158.
纳米尺度绕流现象中流体分子运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印实  孙杰  何雅玲 《计算物理》2008,25(6):711-7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纳米尺度低Re数(Re=20)条件下,氩流体流过铂(FCC(100))金属圆柱的绕流现象.从流线和速度矢量分布两方面刻画涡的周期性产生、发展和脱落过程.结果显示,一个涡脱落周期大约为0.3 ns,斯特劳哈尔数St约为0.2;时均对称涡的长度是圆柱直径的1.4倍,涡径与圆柱直径相当.从速度场和密度场的角度刻画回流区,并进一步研究典型区域(圆柱中心线附近区域及下游邻近区域)的速度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59.
采用磁控溅射及退火的方法制备了含Ge纳米晶的SiO2复合膜,应用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的Ge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Ge纳米晶的结晶温度约为750 ℃.运用声子限域模型(RWL model)对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谱进行拟合,确定出样品中Ge纳米晶的尺寸.通过XRD谱计算复合膜的内部压应力,得出由其引起的拉曼峰位的蓝移量,得出结论:压应力是造成拉曼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峰位偏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可得到有效分离,各砷形态在2.0~5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检出限为0.10~1.08 μg·L-1,5次平行测定中,六种砷化合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7.0%。利用该方法成功对市售蓝点马鲛中砷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98%,发现蓝点马鲛中的砷主要以AsB形式存在。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样品消耗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不同砷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