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品种繁多,其花色、香、形具美,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我国玫瑰资源丰富,古代人们就将玫瑰用于染色、食品和药用等领域,现在玫瑰主要用于商品花卉和提取玫瑰精油.  相似文献   
12.
刘松  蔡国平  董兴建 《力学学报》2011,43(4):737-745
以海洋平台为对象, 开展时域低阶建模与主动控制的研究. 首先采用OKID(observer/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辨识方法, 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时间历程数据计算出系统的Markov参数, 然后采用特征系统实现方法(eigensystemrealization algorithm, ERA)建立起一个阶数较低的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随后基于该低阶模型采用LQG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律的设计, 最后将该控制律引入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反馈闭环控制, 验证控制律的有效性. 数值仿真结果显示, 所给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古代陶瓷产地研究是陶瓷考古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考古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古代陶瓷产地研究主要依赖化学成分分析技术,对陶瓷釉层结构特征的无损分析研究却相对缺乏,难以对古代陶瓷进行全方位的认知。该研究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OCT)与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南宋初期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青瓷瓷釉的断层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综合无损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扫频OCT成像系统对两个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及装饰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青瓷瓷釉类型、釉层厚度、釉层内气泡、包裹体、表面裂纹等特征及分布状况,对比了两窑址青瓷瓷釉断层结构特征,确定了可能采用的装饰工艺。其次,利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获得了两窑址青瓷胎釉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了两个窑址青瓷胎釉化学成分差异,进而探讨了瓷釉断层OCT图像特征与釉层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景德镇青瓷和龙泉青瓷样品在釉层厚度、气泡、裂纹、包裹体等瓷釉断层结构特征上差异明显,在胎釉化学成分方面,两类青瓷在胎釉着色相关元素、釉层碱性氧化物等成分含量上也存在差异。同时,瓷釉断面结构特征差异与釉层化学成分差异存在紧密联系。实验证明,将OCT与XRF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辨别瓷器窑口的科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TiCl4为钛源合成钛硅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titanium silicalite-1 (TS-1) was first prepared by Taramasso et al[1] in 1983,the synthesis of TS-1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artial oxidation have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zeolite catalytic field.For the traditional synthesis route of TS-1,the key problem is its costly price and severe synthesis conditions,which hamper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To avoid using costly alkali-free tetrapropylammonium hydroxide (TPAOH) as a template,Müller et al[2] reported that TS-1 could be synthesized using tetrapropylammonium bromide (TPABr) as a template with ammonia as the base to adjust the basicity of the gel.  相似文献   
15.
纵向受迫振荡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松  符松 《计算物理》2001,18(2):157-162
用有限体积法对平行于均匀来流方向受迫振荡的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雷诺数选取Re=200、855、4000等几种亚临界雷诺数情况.通过研究不同振幅和振动频率下的流场结构和一些重要流动参数如升阻力系数、Strouhal数等随Re数、KC数、Stokes数的变化关系,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频率锁定"现象,并将涡脱落方式划分为三种主要模态.文中引入网格速度,对常用的处理速度与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作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改,以适应随时间变化的网格坐标.  相似文献   
16.
富铁釉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综合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光学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技术(LRS)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XRF) 对河南省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宋金时期富铁釉瓷样品进行无损分析研究,获取了富铁釉瓷的釉层结构、釉面析晶的物相信息及胎釉化学成分等信息,探讨了釉层断面OCT灰度图像特征与其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富铁釉瓷的烧制工艺。结果表明,酱釉瓷和柿叶红釉瓷表面及黑釉红斑区存在富铁析晶层,黑釉瓷釉层表面未发现富铁析晶层的存在。酱釉瓷釉层富铁析晶层中铁的氧化物以ε-Fe2O3晶体为主,而柿叶红釉层则主要是α-Fe2O3晶体,黑釉红斑层同时存在ε-Fe2O3,α-Fe2O3晶体以及磁铁矿。上述差异形成的原因与釉层化学成和烧制工艺存在联系。釉层中高含量碱土金属氧化物及氧化铁区域更容易析出氧化铁晶体。黑釉瓷烧成气氛以还原气氛为主,而酱釉瓷和柿叶红釉瓷则倾向于氧化烧成气氛,且柿叶红釉瓷的烧成温度高于酱釉瓷。该研究将OCT,OM,LRS与XRF相结合,有助于加强对富铁釉瓷的整体认知,为富铁釉瓷的断源断代提供更为丰富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当我在化学通报1954年7月号上看见;“利用废白金熔制金坩埚试验成功”的经验后,即进行试制,但做了三次均因打制破裂;与别人交流经验后,再作,也打裂了。这完全由於我对白金加热后不了解它的内部组织的变化,也就不能掌握不发裂的问题。经过检查的结果,由於氧乙炔焰喷嘴小,熔炼铂块温度很难一致,组织变化也不一样,这是裂开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希望能进一步研究,征求经验交流。由於试验未能照样作好,经同老工人研究用补制的办法,已进一步收到效果。方法也是,根据54年7月号所刊登的经验用“氧焊”去,把白金丝(或  相似文献   
18.
串列双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松  符松 《计算力学学报》2000,17(3):260-266
本文运用有限体积方法,对绕串列放置的双圆柱的二维不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为研究两圆柱不同间距对圆柱相互作用和尾流特征的影响,选取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D为圆柱直径)在1.5~5.0之间每隔0.5共八个有代表性的间距进行了计算模拟。计算均在Re=200条件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该绕流问题,流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间距的大小。且间距存在一临界值,间距比从小于临界值变化到大于临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块状固体标准玉石样品的缺乏, 造成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pXRF)利用工作曲线法对玉石文物样品进行无损定量分析的困难。试图寻找一种pXRF可采用, 但不需要块状固体玉石标准样品的定量分析方法。选取24件软玉样品, 其中17件为校准样品, 7件为测试样品。所有软玉样品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PIXE)获得定量分析结果。根据校准软玉样品的PIXE定量分析结果建立兴趣元素的工作曲线, 利用工作曲线对测试软玉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然后, 利用pXRF对所有软玉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获得其定性分析图谱, 利用校准软玉样品的定性分析图谱和PIXE定量分析结果, 采用最小偏二乘法对测试软玉样品兴趣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最后, 将工作曲线法、PLS方法和PIXE的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相互对比。通过误差分析, 评估了工作曲线法和PLS方法定量分析软玉样品的精确度。结果表明, PLS方法可以代替工作曲线法对玉石类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1)出土的10件玉器,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光学无损分析技术,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硅胶覆膜技术对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首先通过光谱信息获知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对样品进行了基本的矿物学表征,明确其矿物种类;再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利用硅胶覆膜技术复刻出样品中典型的钻孔痕、切割痕和阴刻痕,并进行二次观察和测量,综合判断出其加工工艺,并统计了刻痕深度、切口角度、浅浮雕高度等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此玉器的矿物种类包括透闪石和云母两种,透闪石质的样品多为礼器,云母质的样品为葬玉。从阴刻工艺、钻孔工艺、切割及打磨工艺和其他特殊工艺这四方面对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阴刻加工工具分为手持硬质工具和砣具两种,此批样品中以砣具为主;总结了两种不同加工工具雕刻产生的阴线在表面痕迹、切口角度和刻痕深度中的规律性变化;钻孔方式均为双面对钻,钻孔工具均为实心钻具,部分样品钻孔时添加了解玉砂;多数样品经过了打磨抛光,对其中一件未完全加工完成的样品开片痕迹进行了分析,判断所用开片工具为硬质片状工具。另外对其他特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讨论了两种浅浮雕工艺的差异,以及实心钻定位技术在掏膛工艺中的应用。上述结果说明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选择受玉料矿物属性和玉器器型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春秋末年中原地区治玉过程中玉料的来源、墓主生活年代及片切割工具的变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