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化学   24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97篇
物理学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以纳米Al2O3为吸附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静态条件下对稀土离子(La3+、Eu3+和Yb3+)的吸附性能,确定了最佳吸附及解脱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9.0范围内,分析物可被定量吸附,用1.0 mol·L-1盐酸溶液可将吸附的稀土离子完全解脱.本方法对La3+、Eu3+和Yb3+的检出限分别为10.2 ng·mL-1、5.2 ng·mL-1和1.7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9%、4.2%和2.9%(n=11,c=0.5μg·mL-1).所得实验数据显示,该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比色谱用氧化铝高2~3倍.  相似文献   
8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CoO_3, 并用沉积-沉淀法(DP法)制备了Au/LaCoO_3催化剂.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过程中, 溶液pH、 pH调节顺序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均有一定影响. Au/LaCoO_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沉积过程中在HAuCl4溶液中先加入载体后, 再调节溶液pH=8, 得到的催化剂经250 ℃焙烧后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利用有限单元法,数值分析轴向柱塞泵缝隙高度可变时阀门板上油膜的压力分布.缝隙中油压变化的确定,通常是应用Pasynkow 润滑理论中的Reynolds方程.使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自编程序,数值地求解该方程.为了提高结果的精度,基于解的残差估计,应用了加密的自适应网格.给出了依赖于泵的几何条件和工作参数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汉、维、哈、柯等具有多种书写方向的多文种电子词典软件系统开发为背景,针对语种相关的词语书写方向识别,词语的文种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XML的标注属性和字母的Unicode区域从属关系来判断词语的书写方向;通过计算组成词语的各个字母来自不同语言的概率来判断词语的文种,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译后编辑器是提高翻译系统译文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效率影响整个翻译系统的质量和实用水平.目前,还未发现对维汉/汉维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问题的专门研究.本文对维汉/汉维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结果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支持维汉/汉维编辑界面的译后编辑器,并详细介绍了编辑器的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方法.该译后编辑器对维汉/汉维机器翻译系统生成的译文进行编辑,使用词干提取、拼写校对、lucence.net等技术提高了编辑效率.经编辑纠正后的译文校正稿以句子为单位保存在记忆库,人工纠正后的未登录词保存在词典数据库,进而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生成译文的质量.实验表明,此译后编辑器对基于实例和基于统计引擎的维汉/汉维翻译结果的后编辑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6.
以脱硫选择性不同的2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为研究对象, 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了2组催化剂的活性相特征, 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方法比较了助剂Co加入前后噻吩和1-己烯在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布、吸附能及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等, 探讨了助剂Co的加入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选择性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S活性相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降烯烃(HDS/HYD)选择性. 与1-己烯加氢位相比, Co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噻吩分子加氢位的缺电子性, 噻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度增强, 显著降低噻吩加氢反应的能垒, 从而使噻吩加氢反应更易进行. 这也表明CoMoS为高HDS活性、高HDS/HYD选择性的活性相.  相似文献   
87.
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方面原位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有巨大潜力,二者联用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对复杂混合物的解析能力。但因固定相自身的红外吸收能够对样品的检测造成干扰,使该方法进展缓慢。实验应用对中红外光透明的碘化银纳米微粒作为固定相制备薄层层析板,并对碘化银薄层板的层析效果及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粒径为100 nm左右的碘化银颗粒;应用沉降-挥发法制备薄层层析板,实验表明该薄层板具备分离混合物的能力,且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碘化银作为固定相不干扰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88.
设计了一种基于绝缘硅材料的超小微环相移器,能够在自由频谱范围内实现2π相移的同时相移达到最佳线性化.根据全通微环谐振器的相移特性可知,在临界耦合点时微环谐振器达到π的相移,在过耦合领域达到2π相移.分析了直波导宽度及间距两个参量,用精细度F表征间距,讨论了由于这两个参量变化对微环谐振器相移的影响,并且给出了设计的相移范围和相应的功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40GHz的射频信号,设计的微环相移器射频相移范围为0~4rad,功率变化不到6dB.  相似文献   
89.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提高燃油质量,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是生产低硫汽油的重要技术。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金属的存在形态直接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Co-Mo/Al2O3系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拉曼峰的归属给出其活性组元的存在形态,合理的分峰给出活性金属各种存在形式的含量及其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二维钼多聚物在940cm-1左右特征峰的百分比与催化剂HDS选择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940cm-1处拉曼特征峰的百分比可作为选择性HDS催化剂制备和改进的实验依据。硫化态样品的激光拉曼表征分析表明,样品经硫化后,氧化态Mo物种谱带839和940cm-1己消失,而在369和405cm-1位置出现归属于Mo—S键的振动谱峰,表明样品已基本完全硫化。这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0.
使用相对论和非相对论赝势,在HF和MP2理论水平上研究了重金属混合/掺杂团簇(M2Te)3(M=Au, Ag, Cu) 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团簇存在具有D3h,C2v和C3v对称性的三种稳定异构体,并且各异构体之间能量相差很小.电子相关效应对M-M键长的修正十分显著,而对M-Te键长和Te-M-Te键角的修正非常小.相对论效应使所有键长变短、Te-M-Te键角变大.两种效应都提高振动频率、降低能量,使团簇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使多聚物趋于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