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化学   568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97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5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用宏观--微观模型系统计算了Z=94—112偶偶超重核的基态性质. 其中宏观部分基于液滴模型, 微观部分采用改进的谐振子势. 理论计算的结合能、α衰变能 与已知的实验数据符合, 理论计算结果也与Moller的计算结果符合很好.这肯定了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性质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一些未知核素基态性 质的预言可为将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2.
LaC4团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LaC4团簇,结果表明,在所提出的构型中,稀土位于碳环上最稳定,计算得到该团簇的绝热电子亲和势为81.05kJ/mol,离化能为628.88kJ/mol。该结果解决了实验中无法测定的问题,同时为合成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3.
超重新元素(新核素)合成及性质研究是当前国际核物理重要热点课题之一。为推动我国的超重核研究工作,自2001年以来,我们连续举办了五届有关超重核的专题研讨会(2001—2005年)。这些会议是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资助下举办的,也得到了国内核物  相似文献   
974.
We obtain a lower bound on the spacetime-weighted average of the energy density for the scalar field in four-dimensional flat spacetime. The bound takes the form of a quantum inequality. The inequality does not rely on the quantum state and its form is only related to the weights, namely the spacetime sampling functions which are assumed to be smooth, positive and compactly suppor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equality is just equal to the temporal quantum energy inequality. When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 of the temporal sampling function tends to zero, the lower bound becomes divergent.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spatial restriction on negative energy density does not exist in four-dimensional spacetime.  相似文献   
975.
王华  任鸣放 《物理学报》2006,55(3):1512-1516
在溶胶-凝胶工艺获得高质量Bi4Ti3O12薄膜的基础上 ,制备了Ag/Bi4Ti3O12栅n沟道铁电场效应晶体管. 研 究了Si基Bi4Ti3O12薄膜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铁电薄膜/ 硅的界面状态和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存储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 得具有较高c-轴择优取向的纯钙钛矿相Si基Bi4Ti3O12 铁电薄膜并有利于改善Bi4Ti3O12/Si之间的界面特性; 顺时针回滞的C-V特性曲线和C-T曲线表明Ag/Bi4Ti3O12栅n沟道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极化存储效应和一定的极化电荷保持能力; 器件的转移(I< sub>sd-VG)特性曲线显示Ag/Bi4Ti3O12栅n沟道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明显的栅极化调制效应. 关键词: 铁电场效应晶体管 4Ti3O12')" href="#">Bi4Ti3O12 存储 特性 溶胶-凝胶工艺  相似文献   
976.
采用Sol-Gel工艺低温制备了Si基Bi3.25La0.75Ti3O12铁电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微观结构、介电特性与铁电性能的影响.500℃退火处理的Bi3.25La0.75Ti3O12薄膜未能充分晶化,晶粒细小且有非晶团聚,介电与铁电性能均较差.高于550℃退火处理的Bi3.25La0.75Ti3O12薄膜表面平整无裂纹,晶粒均匀,无焦碌石相或其他杂相,薄膜为多晶生长,具有较好的介电与铁电性能,4V电压下的漏电流密度低于2×10-8A/cm2.随退火温度升高,晶化程度的提升和晶粒尺寸的增大使薄膜的剩余极化增大而矫顽电场降低.600℃退火处理的Bi3.25La0.75Ti3O12薄膜显示了优于Bi4Ti3O12薄膜的铁电性能,其剩余极化Pr和矫顽电场Ec分别达到17.5μC/cm2和102kV/cm.  相似文献   
977.
根据Audi等编评的最新核数据表, 对Z≥84, N≥128的核的α衰变实验寿命用Viola-Seaborg公式进行最小方差拟合, 得到一套新参数. 用新拟合参数计算的偶偶核的衰变寿命与实验寿命很好地符合, 平均偏差1.3倍.而对奇A和奇奇核理论寿命与实验寿命相差较远. 考虑到处于基态时奇A和奇奇核与偶偶核的主要区别在于自旋和宇称, 对Viola-Seaborg公式做了推广. 在公式中引入了离心势垒(即α粒子轨道角动量)对衰变寿命的影响. 由推广公式计算的奇A和奇奇核的寿命与实验寿命平均偏差2.5倍,最大偏差5—6倍.  相似文献   
978.
第一性原理计算ZrnFe(n=2-13)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ZrnFe(n=2-3)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能量和频率计算.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前提下,对每一具体尺寸的团簇,得到了多个平衡构型,并根据能量高低确定了团簇的基态结构.综合团簇的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以及团簇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间的能隙可知Zr5Fe,Zr7Fe和Zr12Fe团簇的稳定性相对较高,Zr12Fe团簇的结构是具有Ih对称性的正二十面体,而且Zr12Fe的稳定性在所有团簇中是最高的.另外,不仅Zr5Fe,Zr7Fe和Zr12Fe团簇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而且它们均为磁性团簇(而Zrn团簇的磁矩在n≥5时已经发生了淬灭),由此可知通过选择合适的掺杂元素可能得到高稳定的磁性团簇.从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可知,除了在Zr12Fe团簇中Fe原子失去少量电荷外,其他团簇中Fe原子均从Zr原子那里得到了一定量电荷,即Fe原子在ZrnFe(n=2-3,n≠12)团簇中是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979.
逃逸时间算法是生成Mandelbrot集(简称M集)最常用的算法,本文针对非线性复映射f(z)=zm c为迭代函数的情形进行讨论.首先,根据逃逸时间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相应的算法步骤;然后,对迭代函数f(z)=zm c进行了详细研究,从而合理地确定了算法中需要控制的变量B(参数值c0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迭代次数,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980.
1引言在电离层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等工程领域,经常遇到具有周期边界条件的椭圆型或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通过适当的离散逼近,此类问题可以转化为大型块状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1977年,William S.Helliwell提出了一种(Pseudo- Elimination)方法来求解系数矩阵为块状三对角矩阵的线性代数方程组,这种方法具有迭代收敛快及存贮量少等优点.胡家赣等在系数矩阵为对称正定矩阵和对角优势L-矩阵的情况下证明了一次PE方法和一次PE_k方法的收敛性,指出了一次PE方法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