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12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电子顺磁共振法(ESR)研究了丙烯氨氧化Fe-Sb-W氧化物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记录了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炭和催化剂结构变化的信息。结果表明:当沉积炭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发生反应:,使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结构破坏。这时催化剂严重失活,主要产物是CO2。  相似文献   
52.
在YBa~2Cu~3O~6~~~7超导催化剂上进行CO~2加氢制醇的反应,研究了温度、压力和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和甲醇收率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原位FT-IR,XPS,ESR和AFM表征,表明YBa~2Cu~3O~6~~~7在反应状态下被还原分解,铜主要被还原为Cu^+;CO~2加氢制醇的中间态可能为醛基、甲氧基;反应前催化剂粒度较大,反应后催化剂变得松散,粒度变小。  相似文献   
53.
54.
我们实验室曾详细研究了作为氨氧化催化剂的La_(L-x)Ca_xMnO_3系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和缺陷作用.水工作用TPD法考察了催化剂经过高温氨氧化反应后表面氧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和组成的关系. TPD在流动法装置中进行,以经过脱氧和干燥的氦作载气,用热导地检测氧的脱出.样品采用已报导过的催化剂,粒度30—60目,用量约为0.5克.(1)氧顶处理样品的TPD:将称量的烘干样品,在装置中以干燥的高纯氧在700℃下处理1小时后冷至室  相似文献   
55.
本文考察了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Li-Ni-Y-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条件以及各反应条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利用XRD对此系列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6.
57.
碳纳米管微结构的改变对其容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KOH为活性剂,通过在高温下将碳纳米管进行活化处理来实现对碳纳米管管壁结构的改变,得到了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是活化处理前约3倍和1.5倍的活性碳纳米管.将活化处理前后两种碳纳米管分别制作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在充满氩气的无水手套箱组装成模拟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在恒流充放电模式下进行电化学可逆容量的测试,发现活性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容量远高于活化前碳纳米管,是它的2倍.从而发现碳纳米管被打断,管壁变粗糙的活性碳纳米管比一般碳纳米管更适合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58.
利用CO_2-TPD法考察了La-Me-O(Me=Mg,Ca,Sr,Ba)系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并用O_2-TPD、CH_4-TPD法对该体系的表面活性氧种进行了表征,并与催化性能相关联。结果表明,La-Ba-O催化剂由于表面强碱性中心数目多,产生活性氧种的数目也多,有利于甲烷的活化,因而具有最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_2烃选择性。脉冲反应表明,在无气相氧存在下,表面晶格氧参与了氧化偶联,而且是选择氧化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59.
熊贵志  于作龙  储伟 《分析化学》1999,27(8):949-952
报道一种碘/氯摩尔比等于1的韦氏试剂的制备方法,并与国际标准的中国国定标准方法对照,测定了3个代表性样品的碘值。结果表明:用本法制备的韦氏试剂的碘值测定精密度远高于其他两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