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12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x)K_xTi_5O_(1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4Ti5O12和K掺杂Li4-xKxTi5O12(x=0.02,0.04,0.06)。通过XRD、SEM、BET等对制备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掺杂没有影响立方尖晶石型Li4Ti5O12的合成,同时也没有改变Li4Ti5O12的电化学反应过程。K掺杂Li4-xKxTi5O12具有比Li4Ti5O12小的颗粒粒径和比Li4Ti5O12大的比表面积、孔容积。适量的K掺杂能够明显改善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倍率性能,但是过多的K掺杂却不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研究表明,Li3.96K0.04Ti5O12体现了相对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0.5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mAh·g-1,3.0和5.0C下,容量保持分别为138和121mAh·g-1。3.0C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为137mAh·g-1。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La-Th-O二元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RD、IR、XPS、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La-Th-O系列催化剂随La/Th原子比的变化,可生成La_xTh_(1-x)O_(2-δ)固溶体。具有萤石结构的La_xTh_(1-x)O_(2-δ)是甲烷氢化偶联反应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43.
LaCaMnO3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G,DTA,XRD和XPS方法研究了La0.2Ca0.8MnO3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成机理。样品用La,Ca,Mn混合硝酸盐制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发生的一系列的固相反应,发现氨氧化催化剂催化活性与生成的CaMnO3含量成正比。在900℃制备的含有CaMnO3,La0.575Ca0.425MnO3,Mn2O3和La2O3的混合物是氨氧化最佳催化剂,活性相是CaMnO3,并具有大量的氧空穴。  相似文献   
44.
手性Ti(Ⅳ)/聚合物催化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Schiff碱类手性聚合物,该聚合物与Ti(O-i-Pr)4“原位”配合得到的Ti(Ⅳ)/poly-mer催化剂应用于催化二乙基锌对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得到较高的化学产率和光学收率,e.e.值高达84.5%。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结构等因素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其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5.
采用月桂酸作表面活性剂相转移制备了Cu-Mn合成甲酸甲酯催化剂,结果发现相转移法制得的催化剂粒径比采用共沉淀法要小得多,已经达到了纳米超细粒子水平。同时,比表面积也显著增大,用于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的活性显著高于共沉淀法及浸渍法制得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 手性含氮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 迄今应用较多的是含氮双齿或三齿配体[1~3], 含氮四齿配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7.
探讨了焙烧温度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Ti1-yLiyO3-λ(0≤y<1)为主要物相的LiLa0.5Ti0.5O2+λ催化剂的结构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影响机制,用XRD、IR、XPS和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OCM反应活性的影响是双重的。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Li+进入LaTiO3晶格(或间隙)产生更多数量的氧空位,进而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种,有利于OCM反应的进行,但过高的焙烧温度又使催化剂的结构(或物相)发生变化,因而使Li+的取代量、比表面积和甲烷转化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48.
La~2NiO~4催化制备纳米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四方结构复合氧化物La~2NiO~4,并以其为催化剂前体,甲烷和一氧化碳为碳,合成出大量高纯度的纳米碳管。XRD结果表明La~2NiO~4经还原后,在La~2O~3的隔离作用下Ni晶粒实现纳米级均匀分散。利用TEM,HRTEM,SEM,XRD,Raman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碳管进行了观察和表征。所制备的纳米碳管管径均匀、石墨化程度较高,该法制备纳米碳管工艺简单、产量较高,产品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49.
90年代初 ,Sony技术能源公司首先使LiCoO2 /C锂离子“摇椅”蓄电池[1]商品化 .但由于Co价格较贵 ,生产成本高以及污染环境等缺点 ,限制了Co的使用 .研究和开发用于锂离子电池作正极材料的有LiNiO2 和LiMn2 O4 .LiNiO2 的容量较高 ,毒副作用较小 ,受到人们重视 ,但是制备和纯化十分困难 .尖晶石型LiMn2 O4 [2 ,3]由于资源丰富 ,价格便宜 ,对环境污染小 ,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热点之一 .Li1 xMn2 O4 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固相合成法 ,该法比较简单 ,但焙烧时间长、能耗高、粒度不均匀 .虽然用P…  相似文献   
50.
刘社田  于作龙  吴越 《化学学报》1994,52(11):1076-1081
发现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LaMn~yCo~1~-~yO~3中B位过渡金属离子Mn,Co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氧化还原性是影响氨氧化反应中NO选择的重要因素.B位少量掺杂可促进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但B位组成相当时(y=0.5),则不利于它们的氧化还原.富锰区(y>0.5),Mn^3^+-O^2^--Mn^4^+的超交换作用对样品的磁性及NO 选择性起决定作用,富钴区(y<0.5),Co^2^+Co^Ⅲ离子的存在及其浓度是影响NO选择性的主要因素.y=0.5时样品的结构决定了样品的强铁磁性质,并由于Mn^3^+-O^2^--Co^3^+之间不易氧化还原因而对生成NO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