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该文研究了制丝线增温增湿和滚筒烘丝工序加工对叶丝香味组分的影响,采用溶剂超声萃取前处理结合GC-MS法测定叶丝的香味组分,并对SIROX增温增湿工序和滚筒烘丝工序前后叶丝香味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工序前后、工序间香味组分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经SIROX增温增湿工序加工后,乙酸、苯甲醇等18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等6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②经滚筒烘丝工序加工后,乙酸、麦芽酚等14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糠醛等6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③经增温增湿及滚筒烘丝两工序后,乙酸、2,3-丁二醇等23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等4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④两工序间的温度、湿度剧烈变化,使叶丝内部组分发生了美拉德反应、降解反应、挥发等,香味组分经两个工序后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该研究对提升卷烟产品质量、优化工艺参数、开发高质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烷化衍生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卷烟烟丝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获得了21个卷烟样品的烟丝硅烷化GC-MS指纹图谱数据,并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烟丝硅烷化GC-MS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不同品牌卷烟的比较和区分,硅烷化成分的含量分布特征能反映不同品牌卷烟的特性,可为卷烟品牌的风格表征、品质维护和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25种成品卷烟的15种有机酸含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卷烟感官风格品质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逐步回归模型选择的变量,评价影响卷烟香韵表现与感官品质的关键有机酸成分。将回归模型成功地应用于试制卷烟香韵表现和感官品质得分预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及有机酸对卷烟香韵表现和感官品质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异戊酸、丙二酸、苯乙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对卷烟香韵表现或感官品质存在正面或负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称取再造烟叶样品0.150 0g,加水50.0mL并振荡提取20min,使样品中的山梨酸根、磷酸根和柠檬酸根溶入水中。所得溶液通过0.45μm滤膜过滤。滤液用0.25mol·L~(-1) NaOH溶液调节其酸度至pH 11.0。取此溶液5mL通过经活化的反相柱净化。弃去前3mL流出液,收集其后的2mL流出液,进行离子色谱分析。选用AS11-HC色谱柱为固定相,进样量为50μL,用KOH溶液作为流动相在不同的时间段流经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自循环抑制电导检测器测定。测得山梨酸根的线性范围在0.2~4.0mg·L~(-1)之间,磷酸根和柠檬酸根的线性范围均在2.0~40mg·L~(-1)之间,其检出限(3s)依次为0.022,0.015,0.010mg·L~(-1)。按此方法分析3件实样,3种酸根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18%~0.74%之间。在此3个样品的基础上,加入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7.3%~103%之间。  相似文献   
5.
电子鼻具有操作简便、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样品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烟草行业快速检测方法的热门手段之一。该文对电子鼻的工作原理和基于不同传感器类型的电子鼻进行了介绍,对电子鼻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电子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光谱法研究吲达帕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抗高血压药吲达帕胺(Indapamide,ID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IDP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是一个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常数K=1.29×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0.56(27 ℃).通过热力学方程,算得焓变ΔH<0,熵变ΔS<0,表明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基于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IDP与BSA的结合距离以及能量转移效率.本实验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IDP对BSA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Cu2 对IDP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命受细胞内复杂的代谢过程控制。科学界正在进行的努力之一是研究和理解这些动态生化反应以及生物分子在维持生命中的作用。荧光探针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可在活体中多通道和实时可视化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分析物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可视化研究。然而,多数荧光探针只可响应单分析物,不适于复杂生物体系中多分析物的分析检测。近5年来,以1,8-萘酰亚胺为荧光报告基团的多分析物荧光探针在生物或环境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依据探针荧光发光机制,本文将其分为单发光机制(PET、ICT和FRET)、双发光机制(PET-ICT、PET-FRET和ICT-FRET等双机制协同作用)等方式,综述了国内外基于1,8-萘酰亚胺的多分析物荧光探针在设计策略、识别过程、光学性质和细胞成像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对此类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了同时分析烟草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东莨菪苷、咖啡酸、七叶亭、对香豆酸、阿魏酸、莨菪亭、7-羟基香豆素、芦丁、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14种多酚化合物的方法。称取0.02 g烟末,加入5 mL 50%甲醇,超声萃取30 min,取上清液过水相滤膜后,采用Agilent SB-C18柱(3.0 mm×150 mm,1.8μm)进行分离,以0.05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分段式检测,获得14种多酚类化合物在各自最佳检测波长下的信号,实现了良好分离。结果表明,14种多酚类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7,检出限为0.01~0.15μg/mL,定量下限为0.03~0.50μg/m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3.6%,日间RSD为4.0%~6.4%,加标回收率为95.2%~10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适合于烟草样品中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
烟草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含量低、组成复杂、挥发性强,同时烟草及其产品基体极其复杂,发展烟草VOCs的高效采样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烟草VOCs分离富集介质(如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硅基材料、磁性富集材料等)及相关采样技术(如QuEChERS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液相微萃取技术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烟草VOCs分析技术在烟草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