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如衡 《分析化学》2004,32(11):1525-1528
乙烯雌酚 (Diethylstilbestrol)是合成的类雌激素 ,光极弱。在 0 .1mol/LNaOH中经UV光照 2 0min后反式异构化为顺式 ,产生极强的光 (λex/λem=32 0 /4 5 0nm ,τ =0 .89s) ,不同浓度激素 (0 .1mg/L~1g/L)UV光照后与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μg/L。光化学反应后产物在室温放置 2星期不变。乙烯雌酚在酸中经UV光照 1h后光 (λex/λem=310 /4 6 0nm ,τ =1.0 6s)也增加 ,为碱中光照后的 1/15 ,乙烯雌酚量 (40~ 1mg/L)与光强度呈线性相关 ,检出限为 0 .15mg/L。将在HCl中光化学反应产物 ,加碱碱化后光明显增强 (4倍 ) ,在碱中UV光照后加酸酸化 ,则光下降 7倍 ,是酚羟基离子化与否的结果。本法用光化学反应不仅产生强的光 ,且提高分析的专一性。对市售乙烯雌酚片分析 ,含 0 .995± 0 .0 4 7mg/片 ,与标示值 (1mg/片 )相符。也可用于生物组织中乙烯雌酚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
黄如衡 《分析化学》2005,33(8):1182-1184
研究了肉桂酸、肉桂酸乙酯经UV光照后的低温燐光性质,在1mol/L HClk中UV光照使其反式异构化为顺式,烧光分别增强5与10倍。加碱碱化后燐光进一步增强2与5倍。讨论了两药燐光产生的机制,建立了低温燐光分析法,检出限分别为75与110μg/L。  相似文献   

3.
铜在硫腕磷光分析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如衡 《分析化学》1998,26(8):959-962
硫胺在碱中加入硫酸铜可促进硫胺转化为磷光体。提高反应温度或剧烈振荡及延长反应时间的均可提高硫胺磷光,加入Na2S2O4则磷光下降。从加铜后磷光光谱不变。活化能下降,说明铜是催化硫胺氧化。氧化的硫胺有强的磷光,再加入铜则磷光下降,且不受反应温度、时间的影响,说明磷光下降是铜的猝灭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无论催化氧化与猝灭,铜量与磷光变化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硫胺在碱中加入硫酸铜可促进硫胺转化为燐光体。提高反应温度或剧烈振荡及延长反应时间均可提高硫胺燐光,加入Na2SO2O4则燐光下降。从加铜后燐光光谱不变,活化能下降,说明铜是催化硫胺氧化。氧化的硫胺有强的燐光,再加入铜则燐光下降,且不受反应温度、时间的影响,说明燐光下降是铜的猝灭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无论催化氧化与猝灭,铜量与燐光变化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毒蛋白Cry I Ab在溶液中的构象。结果表明,pH值增大时,毒蛋白的荧光强度也增大,至pH=11时荧光强度已达最大值;甲醇、乙醇及异丙醇等有机溶剂引起毒蛋白荧光发射波长蓝移和荧光强度增大,至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后荧光发射波长不再蓝移;丙酮能完全猝灭毒蛋白Cry I Ab的荧光,丙烯酰胺能猝灭Cry I Ab86%的荧光,而KI对毒蛋白的荧光无猝灭作用,由此推断Cry I Ab的大部分色氨酸残基位于分子表面富含负电荷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6.
以抗坏血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的方法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Ds),盐酸小檗碱对该N-CDs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据此提出了以N-CDs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方法。在pH 7.4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在5.0×10^(-7)~4.0×10^(-5) mol·L^(-1)内与N-CDs的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7) mol·L^(-1)。方法用于盐酸小檗碱药片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2%,103%。通过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该N-CDs与盐酸小檗碱的作用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7.
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新芥子碱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且荧光光谱有较大的红移,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新芥子碱和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实验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新芥子碱与BSA之间相互作用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新芥子碱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下,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荷花碱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用Stern-Volmer和Line weaver-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在293K时为1.70×104L/mol,结合的ΔH°=-20.2kJ/mol,ΔS°=12.0J/(K.mol)。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荷花碱与BSA相互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距离为2.59nm。用圆二色谱等手段表明结合对蛋白的构象产生了影响。同时考察了中药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和脂肪酸对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抗坏血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的方法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Ds),盐酸小檗碱对该N-CDs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据此提出了以N-CDs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方法。在pH 7.4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在5.0×10~(-7)~4.0×10~(-5) mol·L~(-1)内与N-CDs的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7) mol·L~(-1)。方法用于盐酸小檗碱药片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2%,103%。通过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该N-CDs与盐酸小檗碱的作用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10.
罗丹明6G荧光猝灭法测定中草药中微量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H2SO4溶液中,Fe3 与过量KI反应后生成I3-阴离子,I3-与罗丹明6G形成离子缔合物,并使罗丹明6G发生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Fe3 的荧光猝灭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200μg/L,检出限为8.3μg/L,用于中草药中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停流分光光度计检测在有或无DPG结合时Hb与氧钒离子作用过程中自身荧光的变化,发现无DPG的Hb自荧光只是一个单调的荧光猝灭过程,DPG结合于Hb后的荧光变化则先为荧光猝灭,转而缓慢增加,用氧钒离子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及DPG和DPG的水解产物3PGA所起的稳定Hb四级结构作用解释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氧传感器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氧猝灭传感器,它是基于降低荧光强度,或通过时间分辨荧光进行测定。研制氧传感器的关键在于制备性能优良的氧传感膜。即要求使用对氧敏感性较强的荧光指示剂。其敏感物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有机金属络合物,如钌络合物,锇络合物等。另一类是多环芳香烃和卟啉,如芘二丁酸,四苯基卟啉等。本文使用的是有机金属络合物联吡啶钌(Ru(bpy)3Cl2),它在蓝色波长光的激发下能产生红色荧光,而氧对其荧光具有猝灭作用。通过检测荧光被猝灭的程度则可达到检测氧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实验、荧光猝灭实验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酶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是酪氨酸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与IC50分别为86mmol/L和778.2μmol/L;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产生静态荧光猝灭作用,疏水作用与氢键作用共同稳定其复合物结构,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酪氨酸酶疏水口袋边缘与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力与氢键。  相似文献   

14.
在pH=7.4的Tris-HCl介质中,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一种新型蒽环类抗癌药物柔红霉素衍生物(4′-O-(α-L-夹竹桃糖基)柔红霉素,ODNR)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 通过离子强度的影响、KI荧光猝灭实验和单双链ctDNA作用的比较实验,分析了ODNR与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 结果表明,ODNR通过嵌插方式与ctDNA发生作用。 ctDNA对ODNR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机理属于静态猝灭。 通过Scatchard方程求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分子间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也可能存在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表达的Bt毒蛋白CryⅠAb溶液构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毒蛋白CryⅠAb在溶液中的构象. 结果表明, pH值增大时, 毒蛋白的荧光强度也增大, 至pH=11时荧光强度已达最大值;甲醇、乙醇及异丙醇等有机溶剂引起毒蛋白荧光发射波长蓝移和荧光强度增大, 至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后荧光发射波长不再蓝移;丙酮能完全猝灭毒蛋白CryⅠAb的荧光, 丙烯酰胺能猝灭CryⅠAb 86%的荧光, 而KI对毒蛋白的荧光无猝灭作用,由此推断CryⅠAb的大部分色氨酸残基位于分子表面富含负电荷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16.
<正> 2,2,6,6四甲基哌啶类受阻胺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光稳定剂。由于它们都有较低的离子化电位,因此有着较强的猝灭单线态氧的能力。在猝灭单线态氧的过程中哌啶基可氧化生成稳定的氮氧自由基,这种稳定自由基可以再进一步在高分子光稳定中起到作用。它能清除高分子降解或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引起高分子进一步降解的活性自由基,以及通过其它途径起到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抗张强度、ESR、IR、氧吸收测定方法,以及亚甲基蓝敏化光氧化方法研究了新型受阻胺光稳定剂——三(1,2,2,6,6-五甲基-4-哌啶)亚磷酸酯(GW-540)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GW-540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效能,它能在光稳定作用过程中产生稳定的氮氧自由基(>NO·),也能分解大分子氢过氧化物及猝灭单线态氧。它的光稳定作用可能与其同时具有分解氢过氧化物,清除游离基,猝灭单线态氧等多功能的自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停流分光光度计检测在有或无DPG结合时Hb与氧钒离子作用过程中自身荧光的变化,发现无DPG的Hb自身荧光只是一个单调的荧光猝灭过程.DPG结合于Hb后的荧光变化则先为荧光猝灭,转而缓慢增加.用氧钒离子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及DPG和DPG的水解产物3PGA所起的稳定Hb四级结构作用解释了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蒸馏水中的糖原悬浮液为参照物,测定了胭脂红酸的荧光发射寿命,τ=0.093±0.010ns.研究了OH-和I-对胭脂红酸荧光的猝灭,后者遵守Stern-Volmer方程,其猝灭常数KQ=1.27±0.09L·mol ̄(-1),前者则不是遵守此方程的简单荧光猝灭,这可能是由于胭脂红酸中酚基的存在降低了最低激发态能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变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了荧光猝灭常数,并判断由于与变色酸反应而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ΔH和ΔS推断了变色酸与血清白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