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氟萘烷作为人工血液原料已有许多报导,但未见制备和纯化全氟萘烷的详细资料。本文介绍这一化合物的制备与纯化方法。我们采用了三氟化钴气相氟化法,将萘烷和四氢萘的混合物进行氟化,并将得到的氟化产品分馏,得沸程100~200℃的全氟萘烷粗品。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粗品中除文献中已报导的化合物(1)、(2)、(3)、(4)、(5)、(6)、(7)、(8)外,还发现有全氟丁基环己烷(5):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一种有效、通用的方法合成了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螺环化合物2,17-二(全氟烷基甲基)-3,16-二(碘甲基)-7,12,20,23-四氧四螺[4.2.2.2.4.2.2.2]二十四烷-6,13,19,24-四酮,并用1H NMR, 13C NMR, IR, MS以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充分确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电化学氟化法生产的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中主要产物全氟酰氟进行了检测。在60℃下,采用甲醇对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进行甲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长度,极性及膜厚的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以KB-1MS毛细管色谱柱(90 m×0.25 mm×1.0μm)为分离柱,采用GC/MS法对全氟酰氟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有机质谱学裂解规律,分别对环状全氟羧酸甲酯、饱和直链全氟羧酸甲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方式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标准品对照及已知全氟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分析,共鉴定出5种全氟酰氟,其中包括两种异构体;测得全氟环己烷酰氟约占总全氟酰氟含量的65%。  相似文献   

4.
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以无水二氯甲烷作溶剂,室温下将溴化(2-萘甲酰基)甲基三苯基(1)与2-全氟炔酸甲酯(2)反应,高产率地得到加合产物4-(2-萘甲酰基)-2-三苯基胂基-3-全氟烷基-3-丁烯酸甲酯(3)和少量4-(2-萘甲酰基)-4-三苯基胂基-3-全氟烷基-2-丁烯酸甲酯(4). 加合产物3在9∶1的甲醇-水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高产率地得到4-全氟烷基-6-(2-萘基)-2-吡喃酮(5). 研究发现硅胶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提出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氮, 氧和二氧化碳在25℃, 10-15atm范围在全氟三丙胺(FTPA)和全氟萘烷(FDC)中的溶解度. 在上述压力范围内, 氮氧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溶解度都符合Hanry定律, 测量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烷 (CTMAB)在氯仿 环己烷为主体溶剂相中所形成的逆胶束介质 ,基于鲁米诺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对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 (CS)进行定量分析 ,详细研究了氯仿与环己烷的不同配比、R值 ([H2 O] [表面活性剂 ])、CTMAB浓度、pH值、鲁米诺浓度及H2 O2 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CS的检测线性范围为 1× 10 - 5~ 5 .5× 10 - 3mol L ,检出限达 4× 10 - 6 mol L(S N =3) ,对水样及土样的回收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7.
郝洪庆  李鑫  孙静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222-1226
采取分步反应法以1R,2R-环己二胺(或1S,2S-环己二胺)与2-羟基萘甲醛和水杨酸苯酯反应,合成了一对手性Salen型席夫碱对映体:1R-(2-羟基苯甲酰亚胺)-2R-(2-羟基萘甲亚胺)环己烷(1a)和1S-(2-羟基苯甲酰亚胺)-2S-(2-羟基萘甲亚胺)环己烷(1b),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圆二色光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及生物活性实验。单晶结构与圆二色光谱分析表明1a和1b互为对映体;生物活性实验显示1a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卫强  刘洁 《应用化学》2016,33(6):719-726
研究了大叶黄杨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病毒活性。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 共鉴定133个化合物,大叶黄杨叶挥发油中主要有2-乙氧丙烷(41.92%)、(E)-2-己烯-1-醇(17.8%)、 (E)-香叶醇(7.86%)、甲基环己烷(6.60%)等;大叶黄杨茎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33.10%)、二十八烷(14.34%)、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2.48%)、甲苯(11.88%)、二十一烷(7.74%) 等;大叶黄杨果挥发油中主要有苯甲醛(15.52%)、甲苯(15.03%)、甲基环己烷(14.76%)、(Z)-3-己烯-1-醇(10.98%)等。 大叶黄杨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 大叶黄杨叶、茎、果中挥发油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几种紫外光敏有机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3,5,7-四(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3-双(甲基丙烯酰氧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以及它们与αH,αH,ωH-全氟烷氧丙基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开环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光敏聚多氟烷氧丙基甲基硅氧烷.并初步研究了在紫外光辐照下,这类光敏聚多氟烷氧丙基甲基硅氧烷的化学结构对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2,5-二甲基-2,5-己二醇为原料,经氯化、傅一克反应、烷化、Knoevenagel缩合、还原反应制得5-【{4-[2-(5,6,7,8-四氢-5,5,8,8-四甲基)萘氧-2-基]乙氧基}苄基】-2,4.噻唑烷二酮,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证实。总收率6.3%。  相似文献   

11.
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以无水二氯甲烷作溶剂,室温下将溴化(2-萘甲酰基)甲基三苯基鉮(1)与2-全氟炔酸甲酯(2)反应,高产率地得到加合产物4-(2-萘甲酰基)-2-三苯基胂基-3-全氟烷基-3-丁烯酸甲酯(3)和少量4-(2-萘甲酰基)-4-三苯基胂基-3-全氟烷基-2-丁烯酸甲酯(4).加合产物3在9:1的甲醇-水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高产率地得到4-全氟烷基-6-(2-萘基)-2-吡喃酮(5).研究发现硅胶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提出并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内蒙古蜂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内蒙古蜂胶为实验材料,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法(HD)、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动态顶空进样(DHS)提取制备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对获得的蜂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从HD所得样品中检测出了12种化合物,主要是3-甲基-2-丁烯-1-醇(26.81%)、苯乙醇(17.16%)、1,2,3,4,4a,5,6,7-八氢-α,α,4a,8-四甲基-2-萘甲醇(14.53%)、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9.47%)、α-没药醇(4.29%)等.从SDE法所得样品中检测出了40种化合物,主要是α-没药醇(20.19%)、2-甲基-3-丁烯-2-醇(10.76%)、3-甲基-2-丁烯-1-醇(8.28%)、薁(5.21%)等.从DHS法所得样品中检测出了70种化合物,主要是十七烷(6 96%)、菲(3.99%)、芳姜黄酮(3.80%)、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3.41%)、十八烷(3 23%)、1-甲氧基-4-(1-丙烯基)-苯(2.59%)、十六烷(2.47%)等.研究表明:内蒙古蜂胶挥发物与北京蜂胶及唐山蜂胶的组分相近,原因可能是它们具有相似的胶源植物.DHS得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SDE次之,HD最少.如需获得生物活性检测样品,SDE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硅氯仿和环己二烯-1,3进行硅氢加成反应,生成1,3-双(三氯硅基)环己烷,经醇解制得1,3-双(三乙氧硅基)环己烷,与溴化甲基镁反应,制得1,3-双(二乙氧甲硅基)环己环、1-(乙氧二甲硅基)-3-(二乙氧甲硅基)环己烷和1,3-双(乙氧二甲硅基)环己烷,它们在盐酸溶液中分别进行水解,得到各种含次环己基的有机硅低聚体,其中2,2,4,4,11,11,13,13-八甲基-3,12-二氧(杂)-2,4,11,13-四硅(杂)三环[11,3,1,1~(5,9)]十八烷和D_4相似,可能经开环聚合得到聚硅次环己基硅氧烷。  相似文献   

14.
双-2-萘甲酸多亚甲基二醇酯(N-Mn-N,n=2,3,4,5)在环己烷中进行光二聚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结构明显受链节长度的影响.N-M3-N生成反式-头头和顺式-头头两种结构的类立方烷,而N-M4-N和N-M5-N高产率、高区域选择性地生成反式-头头结构的类立方烷.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成功拆分了反式-头头结构的分子内光二聚产物.  相似文献   

15.
以脂肪族醛(酮)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环己烷中回流分水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季戊四醇双缩脂肪族醛(酮)螺环化合物(3a~3l),其中3,9-二甲基-3,9-二丁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i)和3,7,11,15,18,21-六氧杂三螺[5.2.2.512.29.26]二十一烷(3k)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红花酢浆花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花、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后进行减压蒸馏,再以环己烷和乙醚萃取,在经气相色谱分离后,对离子流中每一峰的质谱图与NIST2011质谱谱库中谱图比对,以匹配率达90%以上确认化学成分;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红花酢浆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3个化合物,其中花中鉴定了挥发油中主要有甲基环己烷(18.42%)、甲苯(17.4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76%)、2,3-丁二醇(29.8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7.80%)、2-乙氧基-3-氯丁烷(7.00%)等;叶中挥发油主要有甲苯(17.16%)、甲基环己烷(16.5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43%)、1,1-二乙氧基乙烷(24.22%)、2-乙氧基-3-氯丁烷(14.14%)、2-甲基-2,4-二甲氧基丁烷(6.12%)等成分。  相似文献   

17.
7-氢-全氟-(4-甲基-3,6-二氧杂辛基磺酰氟)(1)在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铁催化剂存在下发生热裂解反应。230℃左右脱去磺酰氟,生成7-氢-全氟-(4-甲基-3,6-二氧杂辛烷)(2),而没有得到脱HF的产物。在相同条件下,全氟-1,10-二氟磺酰基-3,8-二氧杂癸烷(3)热裂解生成全氟-3,8-二氧杂癸基磺酰氟(5)。在245℃以上时,还生成全氟-3,8-二氧杂癸烷(4)。对催化剂组成和裂解温度与产物得率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还能使含有磺酰氟基团的全氟高分子薄膜表面部份地脱除磺酰氟。产物的结构均由红外、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C18(100 mm×2.1 mm,2.7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水和甲醇,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检测。16种全氟烷酸类化合物在1~1 000 ng/m L浓度范围内与对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定量下限(S/N=10)为0.21~1.53μg/m2。加标回收率为84.8%~10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7.2%。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纺织品中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六烷体系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根据体系热容和自扩散系数的突变,计算了正十六烷体系以及正十六烷和降凝剂α-辛基萘、α-十二烷基萘及α-十六烷基萘等α-烷基萘混合体系的凝点,凝点降低结果与实验值相一致.用径向分布函数及末端距离分布对凝固温度附近体系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固过程中正十六烷分子倾向于转变成为全反式的构象,以利于分子间平行有序的排列,这和熵减小的原理相一致.结合正十六烷的构象变化,探讨了烷基萘降凝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间锦鸡儿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智华  张甦  施蛟  胡昌奇 《有机化学》2004,24(7):806-810,J004
从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二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即桉烷-4(15)-烯-1β,8α-二醇(1)和反式-八氢茚-7β-异丙基-4-亚甲基-9β-甲基-1β-醇(2),其中化合物2为桉烷类化合物中一种新的碳架;四个已知化合物,即异香木兰烷-3β,9β-二醇(3),( )-3α,9β-香木兰烷二醇(4),( )-spathulenol(5)和( )-lariciresinol(6).制备了以及化合物5的衍生物( )-10α-溴-spathulenol(7).其中化合物1,2,3,4,5,7分别在38,10,25,18,9,35 μg/mL浓度时对稻瘟霉P-2b有完全抑制作用.以上分得的化合物及衍生物通过1D,2D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等光谱方法确定结构,其中化合物4通过X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