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一个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含量测定、抗氧化性能研究等集于一体,针对中药特色专业开设的综合实验。该实验以毛竹竹叶为原料,对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温度为80℃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24 mg/g,并进一步研究了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的提取理论知识,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方法及仪器分析中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在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提升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已成为电化学分析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各种纳米修饰材料的特性,及近年来不同类型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在中药活性成分分析领域的应用。对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快速灵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个综合性实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实验内容包括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单晶结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等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电化学工作站使用、结构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步骤,可充分了解目前热门的前沿领域,也可以对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归纳。本实验综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点与实验操作,可作为高年级学生开放实验进行开设。  相似文献   

4.
将响应面法与中草药挥发油提取研究有机融合并考察其抗氧化性能的创新设计性实验面向中药特色专业开设。通过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等工艺条件,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中的提取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让学生掌握响应面优化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通过对挥发油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让学生掌握仪器分析中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展能源化工和材料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知识领域,设计了综合性实验--生物质废弃物碳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内容包括生物质废弃物碳的制备、结构表征、电极的制备、模拟电池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通过实验操作、电化学工作站和充放电测试仪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前沿性的内容.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电催化等性能,加之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呈现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检测灵敏度更高和可靠性更好等优异性能.该文按照纳米结构的分类,综述了近几年基于以下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基础课与专业结合的培养要求,设计了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降凝性能测定的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包括合成条件的考察、产品红外光谱的表征、原油降凝效果的测定、偏光显微镜的观察、流变性质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实验通过“合成-表征-性能-机理”4步,使学生对降凝剂的研发有了整体认识,引导学生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乃至科学研究步步递进深入。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个新创综合实验,基于Zn-甲基咪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和碳纳米管(WCNT)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呋喃西林,包括金属框架材料的合成、传感器制备、测定条件优化、分析方法建立等多个模块。本实验切合本科实验教学需求,涉及分析化学和材料化学等二级学科,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可拓展性,适合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内容包括电解质和电极粉体的制备、电池片压制、对称电极制备,以及采用X射线衍射对粉体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池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本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基础课与专业结合的培养要求,设计了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降凝性能测定的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包括合成条件的考察、产品红外光谱的表征、原油降凝效果的测定、偏光显微镜的观察、流变性质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实验通过"合成-表征-性能-机理"4步,使学生对降凝剂的研发有了整体认识,引导学生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乃至科学研究步步递进深入。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微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汉忠  蒋金书 《分析化学》2004,32(7):958-960
利用微电子技术和电化学原理设计制作了一种微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用恒电位法建立了该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测试,阳性血清的电流响应曲线与阴性血清的电流响应曲线具有明显的离散度,并能检测不同类型的抗原抗体反应,不同抗原抗体之间没有交叉反应;测定一个样品用时不到1h,仅用血清10μL;传感器操作简便,微型小巧,便于携带,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和条件优化,有望应用于临床和现场抗原抗体反应的快速检测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聚吡咯作为一种具有特异光电性能的π-共轭类导电高分子,其制备实验也逐步走进大学课堂,成为融合化学、物理、材料等多个学科知识的代表性实验。项目组以本校“聚吡咯的电化学制备实验”为基础,将其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式制备实验,改进成一个集制备条件自主选择以及导电性能表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实验:首先在三电极体系下进行电化学聚合,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聚合条件的开放式探索,然后使用循环伏安法对所得聚吡咯薄膜进行电致变色实验,最后测试其电导率并展开讨论和分析。本改进实验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更加贴合现代化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CR2032型锂离子电池的制作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设计为大学化学本科生的综合实验并将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建立起基于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合成、表征、电极制备及电池组装和性能测试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实验以无机材料制备为实验基础,以电化学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确立合成路线、材料制备及表征、锂离子电池制作与测试等多项综合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种类、合成方法、电池的基本结构以及电池性能的测试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设计实验和合作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硫堇电聚合在光透电极的表面,再利用壳聚糖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具有光电活性的聚硫堇光透电极的表面上制备了光致电化学鸟嘌呤传感器.基于同时具有光敏和电子受体功能的聚硫堇光电界面,该传感器能与黄嘌呤氧化酶催化鸟嘌呤氧化而产生的电子供体(过氧化氢)产生光致电化学响应,通过测量光致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电流实现了对鸟嘌呤的检测.文中探讨了传感器的光致电化学响应机理,讨论了偏压、酶量、电解质溶液pH对传感器测定鸟嘌呤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鸟嘌呤的测定范围为1.00~200μmol/L,检出限为0.55μmol/L,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2%.应用该传感器对酸解DNA脱出的鸟嘌呤基和药品阿昔洛韦进行的检测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7%,加标回收率为96.8%~106%.该传感器的制备和对鸟嘌呤的检测不需要过氧化物酶,不需要除氧,有经济、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致病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在致病微生物检测方面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几种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纳米材料如何改善电化学传感器性能,并具体比较分析了不同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研究,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我国电化学分析发展的概况。内容分极谱与伏安法,微电极、超微电极和修饰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与传感器,示波分析法,电泳及色谱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电致发光,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及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计量学方法,电位分析及其它和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引用文献591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氨基修饰的UiO-66(Zr)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测试。实验内容涉及有机合成、溶剂热合成、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化学动力学等。实验涵盖了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实现了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化学学科的内在联系,为后续研究性实验和科研创新实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将光催化等先进技术引入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意识,有利于创新型化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的核心问题。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别方面的研究概况,着重归纳了电化学技术在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质中的应用,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醌类、苷类、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石墨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芦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石墨烯(GR)滴涂至裸Au电极表面,并以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芦丁为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研究,并且对制备条件和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与裸Au电极相比,该GR修饰的Au电极在[Fe(CN)_6]~(3-/4-)溶液中峰电流明显增大,显著提高了芦丁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4.40×10~(-6)~2.8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6×10~(-6) mol/L。用该传感器测定了黑茶中芦丁的含量,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巴胺仿生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多巴胺纳米微球,并在其表面原位合成银纳米颗粒.复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H2O2的性能以及良好的结合生物分子的能力.将制备的复合物微球作为标记物,将氨基化石墨烯作为基底材料,构建了检测人免疫球蛋白(Ig G)的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考察优化.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是0.1 pg/m L~15 ng/m L,检出限为0.025 p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