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Eu(Ⅲ)作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吡哌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以Eu(Ⅲ)作为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吡哌酸的新方法。吡哌酸和Eu(Ⅲ)配合后在受到紫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配合物发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以荧光强度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pH 8.2的缓冲溶液中,加入适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方法的检出限(3σ)为2×10-8mol/L,测定精度RSD为0.62%(2×10-6mol/L,n=11)。吡哌酸溶液在5×10-8~5×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可用于吡哌酸片剂及尿液中痕量吡哌酸的测定,药片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pH 7.4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 Eu(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1∶2的稳定缔合物, 产生稀土敏化荧光现象, 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55 nm、λem=612 nm. 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维生素M溶液, 使Eu(Ⅲ)与环丙沙星缔合物的荧光发生猝灭. 利用这一现象, 建立了测定维生素M的荧光分析方法. 该方法保持了维生素M结构的完整性, 维生素M浓度在1.0×10-7~7.0×10-6 mol/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 检出限4.4×10-8 mol/L. 该方法用于片剂及胶囊中维生素M含量的测定, 6次平行测定回收率为95.7%~103.0%, 相对标准偏差为0.99%~1.4%.  相似文献   

3.
流动注射-电化学氧化荧光法测定叶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在线电化学氧化荧光分析新方法,并用于叶酸的测定。该方法将电化学氧化与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流路中的流通电氧化池将弱荧光物质叶酸氧化成为具有较强荧光的蝶呤-6-羧酸,并进行测定。在0.02 mol/L,pH 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电解质NaCl浓度为0.01 mol/L,氧化电位为1.100 V时,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最大λex和λem分别为370和460 nm。在此条件下,叶酸的浓度和荧光信号的增强强度在1.0×10-7~1.0×10-5g/mL的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8g/mL(3σ)。已用于B族复合维生素及奶粉中叶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在NH4Ac-HAc缓冲溶液(pH 6.90)中,强力霉素可以和铕离子(Eu3+)生成二元络合物,能量从强力霉素转移到Eu3+,发射出Eu3+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胆红素后,强力霉素将能量转移给胆红素.因此,Eu3+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强度降低,且降低的荧光强度与加入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荧光光度法测量胆红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量的线性范围为5.0×10-8~3.0×10-5 mol/L;检出限为8.4×10-9 mol/L.本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较好地避免共存物质的干扰,并成功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胆红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郭蒙  杨景和 《应用化学》2011,28(1):101-106
报道了一种灵敏检测叶酸的荧光新方法。 在叶酸-KMnO4-Eu3+-H2O2体系中,以pH=4.7的乙酸-乙酸钠(浓度为0.2 mol/L)为缓冲溶液,利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将叶酸氧化形成蝶呤-6-羧酸,与Eu3+配位成配合物,该配合物被激发后,蝶呤-6-羧酸通过分子内能量转移将吸收的能量传递到Eu3+,从而发射出Eu3+的特征荧光。 在4×10-8~4×10-5 mol/L范围内,Eu3+的荧光强度与叶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02,检测限达到1.2×10-8 mol/L。 用于实际样品中叶酸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荧光法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水溶液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表明二者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结合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PM=7 3×104L mol、KRH=9 3×104L 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给体-受体间距离r分别为2 82nm,2 93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 31,0 44。喹诺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为能量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铕敏化荧光法测定人体血清和尿液中的芦氟沙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测定人体血清和尿样中芦氟沙星 ( RFX)的铕敏化荧光法。在HAc- Na Ac缓冲溶液中 ,RFX与 Eu3 +、EDTA形成三元配合物 ,产生了 Eu2 +的特征荧光 ,据此建立了直接、快速测定人体血清和尿液中的芦氟沙星含量的方法。测定在血清和尿液中 RFX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5× 1 0 -8~ 1 .0× 1 0 -6mol· L-1和 1 .0× 1 0 -7~ 5.0× 1 0 -6mol· L-1,检出限为 6.6× 1 0 -9mol· L-1和 1 .5× 1 0 -8mol· L-1。  相似文献   

8.
洛美沙星的铕离子荧光探针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依据Eu3+-La3+-LMX-SDS稀土共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洛美沙星(LMX)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发光机理,考察了溶液pH值、缓冲溶液种类及反应试剂加入量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配合物荧光强度和洛美沙星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0,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6.8×10-8mol/L,对5.0×10-6mol/L的洛美沙星溶液测定11次,RSD为0.6%。将该方法用于尿液中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4%。  相似文献   

9.
四氧杂四烯衍生物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草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草酸对荧光试剂 2 ,2 ,7,7,1 2 ,1 2 ,1 7,1 7 八甲基 2 1 ,2 2 ,2 3,2 4 四氧杂四烯镁 (MgTOE)的荧光熄灭 ,建立了测定微量草酸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4.0NaAc HAc缓冲体系中 ,测定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2 4 5nm和2 98nm ,测定草酸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6.1× 1 0 - 6mol/L~ 8.2× 1 0 - 4 mol/L ,检出限为 8 2× 1 0 - 7mol/L。该法已用于人体尿液及菠菜中草酸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醛-β-巯基乙醇组合试剂可视化荧光检测多巴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牋  龙云飞  黄承志  李原芳 《分析化学》2007,35(12):1741-1744
研究发现,在碱性条件下,邻苯二甲醛和β-巯基乙醇组合试剂可与多巴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异吲哚类化合物。当用340 nm光激发时产生462 nm的荧光,且荧光强度与多巴胺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可视化荧光检测多巴胺的新方法。在pH 9.8的H3BO3-NaOH缓冲条件下,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2×10-8~1.7×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3σ)为4.1×10-8mol/L。对7.0×10-6mol/L的多巴胺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4%。方法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含量的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7%。以波长为365 nm紫外灯激发多巴胺样品,可实现多巴胺可视化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S-亚硝基硫醇在生物体内具有传递信号、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阻止有害物质对细胞的伤害等重要的生理作用.建立了一种灵敏、简单的应用荧光探针1,3,5,7-四甲基-2,6-二乙酯基-8-(3',4'-二氨苯基)-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标记并测定S-亚硝基硫醇的荧光光度法:在1.0×10-4mol/L Hg2+存在下,荧光探针与S-亚硝基硫醇在30℃反应15min生成衍生物,在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00nm和510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荧光强度和S-亚硝基硫醇的浓度在(8.0~800.0)×10-9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信噪比等于3时,方法的检出限为6.0×10-10mol/L.该方法对健康人与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S-亚硝基硫醇的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7.46%~103.10%.  相似文献   

12.
在pH=9.4的NH4Cl-NH3·H2O的缓冲溶液条件下,强力霉素能与铕(Ⅲ)生成二元络合物并发射出铕(Ⅲ)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2,6-二乙氧基-β-环糊精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强力霉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强力霉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量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6.2×10-8~1.3×10-5mol/L和1.4×10-8mol/L。本方法曾用于血样和尿样中强力霉素的测定。本研究讨论了荧光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Tris-HCl缓冲溶液中那氟沙星与稀土铕(Eu~(3+))形成络合物,在618nm处发出荧光。基于此,以Eu~(3+)为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那氟沙星的含量。那氟沙星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5)~1.0×10~(-4) mol·L~(-1),检出限(3s/k)为4.0×10~(-6)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7.5%~1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2.2%。  相似文献   

14.
在pH=9.4的NH4Cl-NH3*H2O 的缓冲溶液条件下,强力霉素能与铕(Ⅲ)生成二元络合物并发射出铕(Ⅲ)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2,6-二乙氧基-β-环糊精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强力霉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强力霉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量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6.2×10-8~1.3×10-5 mol/L和1.4×10-8 mol/L.本方法曾用于血样和尿样中强力霉素的测定.本研究讨论了荧光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生物质扁豆为唯一碳源,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水溶性好的扁豆CQDs(HB-CQDs)。在pH 5.80的HAc-NaAc 缓冲溶液中,该HB-CQDs可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复合,在λex =326 nm单一波长激发下,HB-CQDs/FITC复合物于400 nm和510 nm处呈现两个独立的荧光峰。MnO?44-的加入可使该两处的荧光信号发生明显猝灭,信号“关闭”;加入氯诺昔康(LNXC)后,510 nm 波长处的信号重新“开启”,荧光恢复;而400 nm处的荧光强度维持不变,由此构建了基于HB-CQDs/FITC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测定LNXC的新方法。实验探讨了MnO?44-对HB-CQDs/FITC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对体系分析特性进行了优化,LNXC在1.0 × 10-7~1.0 × 10-5 mol/L浓度范围内与探针HB-CQDs/FITC于510 nm和400 nm两处的荧光强度比值(I510 nm/400 nm)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 × 10-8 mol/L(3σ/k)。此探针可用于实际样品中LNXC 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催化氧化荧光法间接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2+催化KIO4氧化叶酸产生强荧光,以262 nm为激发波长,在445 nm处测定叶酸的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荧光强度,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叶酸浓度在1.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F=10.82c(μmol/L)+2.867,相关系数r=0.998 5,方法的检出限为5×10-9mol/L。对5×10-7mol/L叶酸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使用Co2+为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于蔬菜中叶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104%,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2.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中性pH值的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作催化剂,维生素B6与过氧亚硝酸活性氧(ONOO-)发生反应,维生素B6原来位于391 nm处的强烈的荧光发射峰消失,而在384 nm和424 nm处出现了两个新的荧光峰.据此建立了血红蛋白一维生素B6体系高灵敏检测ONOO-活性氧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24×10-8~2.62×10-6mol/L,检出限为2.62×10-9mol/L,对1.31×10-7mol/L的ONOO-溶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5%(n=7).  相似文献   

19.
杨季冬  张书然  刘绍璞 《化学学报》2007,65(20):2309-2314
苯二酚的三种异构体, 由于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重叠严重, 不能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进行同时测定. 而以λ=0 nm进行同步扫描时, 在350~500 nm之间具有相似的荧光光谱特征, 其荧光强度有良好的加和性, 可以对三者进行总量测定. 研究还发现三种苯二酚异构体与Cu2+和异烟肼形成1∶1∶2的配位合物时, 用Δλ=30 nm进行同步扫描并采用偏振和一阶导数法, 间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260 nm处, 对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320 nm处, 两者能很好分开, 而此时邻苯二酚荧光峰消失, 因此可在三者的混合物中分别测定间、对苯二酚, 然后再从总量中减去间、对苯二酚的含量, 从而测到邻苯二酚的浓度, 因此本工作通过上述方法可对三种苯二酚异构体进行同时测定. 其线性范围均在3×10-6~5×10-4 mol/L之内, 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检出限分别是2.5×10-7 mol/L和3.1×10-7 mol/L; 其混和物总量的检出限是4.5×10-7 mol/L, RSD均在5%以下. 该方法简便快速, 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用于环境水样中三种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四环素-铕与卵磷脂的相互作用及卵磷脂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斯贞 《分析试验室》2008,27(5):109-111
以四环素(TC)-Eu3 作为荧光探针,提出了新的荧光光度法测量卵磷脂(PC)。在pH 5.7的酸度条件下,扫描不同浓度的PC与TC-Eu3 的荧光光谱。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测定PC的最佳条件。卵磷脂能使TC-Eu3 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PC的量成正比。测量的线性范围为4.0×10-7~1.4×10-5mol/L,检出限为3.9×10-8mol/L。该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