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对许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它们被广泛地用作CO氧化的催化剂.陈水华等对SmMeO_3(Me:V、Cr、Mn、Fe、Co)和Tascon等对LaMeO_3(Me:V、Cr、Mn、Fe、Co、Ni)上CO催化活性评价说明,LnMnO_3和LnCoO_3(Ln=La、Sm)活性最好,而LaNiO_3则表现和LaCoO_3相似活性,由此可推断这些氧化物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本文用TPR-GC和XRD考察了在还原气氛下,LaNiO_3的还原机理,这对研究其电、磁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的缺陷性质与其催化性能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报告中,作者用XRD、TG、Mssbauer谱等技术,研究了La_(1-x)Sr_xFeO_(3-λ)体系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缺陷性质以及它们与该体系催化剂在氨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氧缺陷浓度较大的钙钛石中可能产生氧空位有序排列的结构.本文通过对上述体  相似文献   

3.
测定物质的磁学性质,是研究结构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于分子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电磁体系,它们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必将表现出一些宏观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内部的微观结构,“磁化学”(megnetochemistry)的出现,就反映了这方面的进展。目前在络合物、  相似文献   

4.
稀土硝酸盐与组氨酸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RE(NO3)3-His-H2O(RE=Sm,Gd,Er)在2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结果表明每个体系中分别形成两种不同摩尔比的配合物:RE(His)(NO3)3.H2O和RE(His)3(NO3)3.2H2O,它们均属固液一致溶解化合物. 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合成了文献中未见报道的配合物RE(His)(NO3)3.H2O(RE=La~Nd,Sm~Lu,Y),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光谱、热谱研究了它们的性质,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他们的燃烧能,计算出它们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5.
二联体卟啉的光致电荷转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卟啉聚集体在光合作用和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2 ] .但是在复杂的自然界体系中 ,研究卟啉聚集体中的电子转移行为非常困难 ,所以借助于简单的二联体卟啉和多聚体卟啉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活性位点的模型来研究其间的电荷转移行为[3] .近年来 ,人们在二联体卟啉和多聚体卟啉合成及性质表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利用各种光谱来研究它们的电子和光生电子行为以及它们与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和特殊气体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 [4 ,5] .本文利用表面光电压谱 (SPS)技术对二联体卟啉的光伏响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新型苯基吡唑铱(Ⅲ)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优化了铱金属配合物(ppz)2Ir(BTZ)(1)和(ppz)2Ir(4-TfmBTZ)(2)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几何结构.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计算了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谱,指认了它们的跃迁性质.和Ir(ppz)3相比,通过引入新的辅助配体并对其修饰实现了发光颜色的调节.配合物1和2的最低能磷光发射可指认为3MLCT/3LLCT/3ILCT[π*(R-BTZ)→d(Ir)+π(ppz)+π(R-BTZ)]的电荷混合跃迁.此外,它们的磷光发射和吸收有相似的跃迁性质.MLCT主要发生在Ir(R-BTZ)片段而不是Ir(ppz)2片段.第二配体在此配合物的发光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8萘酰亚胺为原料,合成了两种萘酰亚胺类型的化合物,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以这两种化合物单体为基础,通过共聚合成了它们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 乙烯基咔唑的嵌段共聚物.研究了聚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证明,所得共聚物不但保持了单体的基本荧光特性,其溶解性、成膜性、热稳定性等都得到了大大改善,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此外,本文还利用荧光猝灭的手段研究了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与C60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冰浴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席夫碱, 其中4种化合物为首次报道, 研究了其IR, 1H NMR波谱性质, 测定了它们在溶液中以及固态时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探讨了席夫碱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光谱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水杨醛上的邻羟基是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荧光性质必要条件; 极性溶剂中, 苯甲醛邻位和对位上OH的存在均可引起双席夫碱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XRD,XPS和TPD等手段研究了钙钛石(ABO~3)型复合氧化催化剂LaMn~yCo~1-yO~3中氧的形态;研究了催化剂在氨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发现这类氧化物中存在三种形态氧种(α,β,β').它们所对应的脱附温度分别为293K≤T~α≤773K.773K≤T~β≤1073K,Tβ'≥1073K.研究了它们与催化剂组成、结构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用缺陷化学反应和B位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解释.α氧的吸附强度和吸附量与催化活性成正比关系.B位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氨氧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稀土离子能级的特点,对Ga2O3-La2O3-Yb2O3-Er2O3(HO2O3)体系的光谱性质进行了探讨,发现它们有二类发光性质:Stokes发光和反Stokes发光,研究了发光强度和发射波长与掺杂离子的依赖关系,观察到由能量的共振转移引起的荧光浓度猝灭现象,并取得了最大发光强度时的掺杂离子浓度和一些规律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XRD,XPS和TPD等手段研究了钙钛石(ABO_3)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Mn_yCo_(1-y)O_3中氧的形态;研究了催化剂在氨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发现这类氧化物中存在三种形态的氧种(α,β,β’).它们所对应的脱附温度分别为293K≤T_α≤773K,773K≤T_β≤1073K,T_β’≥1073K.研究了它们与催化剂组成、结构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用缺陷化学反应和B位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解释.α氧的吸附强度和吸附量与催化活性成正比关系.B位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氨氧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NaHCO3与FeCl3?6H2O,ZnSO4?7H2O,Co(NO3)2?6H2O和Sm(NO3)3?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碱式碳酸盐和氢氧化铁混合前驱物,先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分别制得复合氧化物ZnFe2O4,Co0.5Zn0.5Fe2O4和Co0.5Zn0.5Fe1.95-Sm0.05O4.由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和SEM表征:获得了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度为62nm左右的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铁氧体粉体.并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研究了它们的电磁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在ZnFe2O4中,掺入Co2 ,Sm3 元素可以在100~1800MHz测试频率范围内不同程度提高材料的电磁损耗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Marcus-Hush电子转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自交换和异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方案.在DFTB3LYP/6-311+G(2D)水平上研究了溶液中NO2/NO2-,SO2/SO2-和ClO2/ClO2-等3个氧化-还原对的自交换以及它们之间的6个交叉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获得了与实验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分子内坐标下反应途径的动力学性质 ,即垂直于IRC的振动频率ωK和振动模式LK,这些振动模式与沿IRC运动的耦合常数BKF及它们之间彼此的耦合常数BKL.通过建立一套分子内坐标下的反应途径理论 ,以H1O2 H3 H4→H1O2 H3 H4反应为例 ,证明给出的这些动力学性质BKL,ωK,BKF清楚地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各化学键 (包括键角 )的相互作用、变化情况及各自对反应的贡献 .  相似文献   

15.
电磁处理对水溶液中碳酸钙微粒沉降及附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Zeta电位、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粘附功等热力学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研究了电磁处理对等物质的量Na2CO3与CaCl2溶液混合生成的碳酸钙微粒的沉积特性及阻垢机理. 结果显示电磁处理可以使碳酸钙微粒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约5 mV, 同时加快碳酸钙微粒的沉降速度. 经电磁处理生成的碳酸钙微粒的表面自由能为31.59 mJ•m-2, 比未经处理时减小30%, 同时表面自由能Lifshitz-van der Waals分量从处理前的43.53 mJ•m-2下降到25.50 mJ•m-2, 说明成垢溶液的电磁处理可以提高碳酸钙微粒的热力学稳定性. 水溶液中碳酸钙微粒与316L不锈钢表面之间的理论粘附功计算显示, 电磁处理降低了该理论粘附功, 使碳酸钙微粒在不锈钢表面的附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在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下分别计算了BaTiO3立方相和四方相的电子结构, 并在局域密度近似下计算了BaTiO3立方相的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BaTiO3立方相和四方相都为间接带隙, 方向分别为Γ-M和Γ-X, 大小分别为2.02和2.20 eV. 对BaTiO3和PbTiO3铁电相短键上电子布居数的对比分析, 给出了它们铁电性大小的差别. 且在30 eV的能量范围内研究了BaTiO3 的介电函数、吸收系数、折射系数、湮灭系数、反射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等光学性质,并基于电子能带结构对光学性质进行了解释.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取代羟基黄酮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种具有不同取代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染料木素和高良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3种黄酮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并分析了它们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探讨了它们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数目以及位置对各化合物与BSA的作用有重要影响,导致水溶液中这3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发生相互作用的强弱不同,其作用力顺序为芹菜素>高良姜素>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18.
氨基酸配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俊  张俊豪  方宾 《化学进展》2003,15(4):288-29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稀土与过渡金属的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它们的性质及其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以Au作催化剂, 通过金属铟与氧气在850~1000 ℃的氧化反应, 在单质铟表面原位大面积生长出了In2O3纳米锥. 通过反应温度的改变实现了纳米锥的可控合成.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 纳米锥为立方相单晶结构的In2O3, 其直径和高度分别在0.1~0.6 μm和0.2~2.9 μm范围内可调控. 提出了In2O3纳米锥可能的生长机理. 在室温下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 发现了发光峰位于416和439 nm强的蓝光发光, 这一蓝光发光起源于氧化铟纳米锥中氧空位中的电子与铟-氧空位中心中的空穴之间的复合.  相似文献   

20.
由于MnPc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已被作为生物模拟体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它与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电荷转移及放氧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还发现电子受主型气体对CuPc等体系的表面电导有重要影响,原因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并成功地制成了基于表面电导测量的NO_2气体传感器。既然MnPc表现出较好的表面光伏性质,那么可以预料这种性质也有可能对电子受主型气体的表面吸附是敏感的,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可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情况,还能为基于表面光电压测量的气体传感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