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盐酸川芎嗪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改性松香(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松香骨架的盐酸川芎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研究了该MIP对盐酸川芎嗪的平衡吸附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川芎嗪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征吸附性及选择吸附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MIP对模板分子盐酸川芎嗪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及选择吸附性能.为天然药物中分离富集纯化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川芎嗪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
陈方方  师彦平 《色谱》2013,31(7):626-633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目标成分。本文对近几年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物包括黄酮类、多元酚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萜类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的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岳春月  丁国生  唐安娜 《色谱》2013,31(1):10-14
依据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颗粒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快速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因而被广泛用作液相色谱固定相和固相萃取材料。将MIP颗粒作为固定相应用于毛细管电色谱(CEC),结合了CEC的快速、高效和MIP的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的特点,成为分析科学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之一。MIP颗粒在CEC领域有几种不同的应用形式: 作为填充材料填充到毛细管柱中;作为嵌入材料嵌入到毛细管柱内部不同基质的骨架中;作为准固定相添加到CEC运行缓冲溶液中。本文综述了近几年MIP颗粒在CEC领域应用的发展,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艳梅  康经武 《色谱》2013,31(7):640-645
发展了毛细管电泳(C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相结合的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和鉴定的方法。该方法中,用HPLC半制备柱对天然产物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再用CE对HPLC纯化后的组分进行活性测试。根据HPLC-MS/MS提供的二级质谱数据,即可确定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以乙酰胆碱酯酶为实验模型,对我们发展的筛选方法进行了验证。从黄连粗提物中确定了药根碱、巴马汀等7种活性成分,并通过CE测定了它们的半抑制率(IC50)值。与传统的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活性筛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微量、快速、准确的优点。本文建立的方法为天然产物粗提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羟基苯甲酸类化合物用途广泛,极性较强,在复杂水溶液体系中这些类似物的分离纯化与分析非常困难。 本文以磁性Fe3O4纳米颗粒为载体,没食子酸(GA)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磁强测定等检测手段对MIP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了该MIP对GA及其它3种结构类似物的吸附性能差异。 结果表明,制备的以GA为模板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核壳球形结构,键合牢固,对GA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该聚合物对GA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其吸附量(318 K时37.736 mg/g)远远高于结构类似物。 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不仅具有特异识别能力,而且能够磁控分离,分离效率高,可用于固相萃取。  相似文献   

6.
以L-肉碱(L-carnitine)作为印迹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硅胶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L-肉碱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非印迹聚合物(NMIP).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MAA与L-肉碱之间的结合作用.利用IR和SEM测试分别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形貌观察,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到了硅胶表面.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MIP对L-肉碱有较好的识别性和吸附性;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中存在着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为71.00μmol/g,离解常数Kd=2.76×10-4mol/L;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对L-肉碱的吸附结合量高于其D型异构体和其他类似物;拆分实验结果表明,MIP对DL-肉碱的拆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聚合物.配位印迹聚合物(CIP)是基于金属离子与功能单体、模板分子间配位作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既沿袭了MIP的优点,又具有适用于极性环境等优点,在食品、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目标物的识别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CIP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CIP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CIP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固相萃取填料,用于中草药黄花蒿中青蒿素(ARS)的分离纯化。采用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为双功能单体,介孔材料(MCM-41型)为载体,表面印迹法制备ARS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N_2吸附(BET)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具有规则的形貌,较大的比表面积;动力学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对MIP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较高的吸附量(102.25 mg/g);能够快速达到吸附平衡(35 min);该聚合物为青蒿素的分离、富集提供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 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为交联剂, 通过热引发聚合, 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通过装入固相萃取柱试验了聚合物对槲皮素的选择性能. 结果表明, 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具有高度选择性, 为从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富集黄酮活性成分槲皮素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药物分离、临床药物分析、药物传递系统、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新型的不需任何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技术,随着其理论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领域,已成为最有优势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对其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凤  张艳梅  康经武 《色谱》2020,38(5):502-515
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体内各种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酶一直是目前新药研发的重要靶标。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活性筛选一直受制于耗时费力的分离纯化过程。毛细管电泳(CE)技术由于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灵活多样的分离模式且不受样品基质干扰的特点,可以直接从粗提物开始筛选活性成分,在复杂样品活性筛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CE在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CE应用于重要药物靶标,包括转移酶(激酶)、水解酶以及氧化还原酶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用于酶抑制剂筛选的电泳分离模式和酶动力学研究,并展望了CE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汽爆技术促进中药资源高值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章  彭小伟 《化学进展》2012,(9):1857-1864
汽爆技术在中药资源高值化利用中发挥的作用正在逐渐体现:汽爆处理打破中药植物细胞壁的屏障结构,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汽爆过程物料自体水解发生去糖苷化作用使天然植物中的苷元与糖基分离,提高苷类物质提取和分离效率;汽爆应用于中药炮制和中药脱毒有高效、快速和避免有效成分流失等优点;汽爆处理有利于中药非药用组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的有效分离和利用,联产乙醇、丁醇等能源和化工产品。本文对汽爆技术在中药资源高值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A four‐channel preparative HPLC was employ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compounds from licorice extract. Two separation modes, RP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C (HILIC), were used in preparative HPLC. HILIC mode was adopted to resolve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compounds with similar hydrophobicity, which were co‐eluted under RP mode. Using the two separation modes during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fifte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licorice extrac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eparative HPLC performed under HILIC mode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ompounds from natur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6.
水相识别分子印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有机相到水相,反映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水相制备与识别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水相识别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相识别技术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药物控释、中药有效成份提取以及生物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提高水相识别选择性的途径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Polysaccharid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al sources from monocytic microorganisms to higher animals, and are found in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recent decades. Natural polysaccharid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molecular weight, diverse composition, and complex structure, so their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difficult issues in research. Chromatography as a powerful separation techniqu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s, especially in the pur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the separation of hydrolysates, and the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in the studie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Moreover,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various chromatography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Saponin is an important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aponins is an essential step before further analysis. Molecular imprinting has been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reparing antibody mimics. However, a facile and efficient imprinting strategy for saponins is still lacking owing to their amphiphilic nature. Herein, we have prepared the saponins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via cooperative imprinting strategy. This new strategy rel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hydrophobic and hydrogen bonding) and covalent boronate affinity interactions. The obtained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could rebind specific saponins from complex matrices with good selectivity, superb tolerance to interference, and fast binding equilibrium. This method was verified to be versatile and facile. Thus, this strategy could greatly facilitate the preparation of imprint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saponins.  相似文献   

19.
孙晓宇  马润恬  师彦平 《色谱》2020,38(1):50-59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多样,与各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大部分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含量极低,对其分析检测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对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意义重大。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含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形状一致,官能团相互匹配的三维印迹空穴,在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蛋白质具有尺寸较大、构型易变、结构复杂等特点,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印迹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该文在介绍几种新型分子印迹技术包括表面印迹、抗原决定基印迹和金属螯合物印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3年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和文倩  范青飞  周兰  黄凤梅  蒋仙  纳智  胡华斌  宋启示 《色谱》2020,38(12):1363-1368
氧化巴西木素是苏木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且常作为染色剂应用于各行各业。采用传统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不仅会造成色谱柱材料的污染,也会造成活性成分的损失。故采用高效逆流色谱(HPCCC)对苏木中的活性化合物氧化巴西木素进行分离纯化。苏木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直接进行高效逆流色谱分离。首先利用基于薄层色谱的常用溶剂体系估算法和摇瓶法结合高效逆流色谱分析模式进行溶剂体系筛选。结果表明,最佳溶剂体系为氯仿-甲醇-水(4∶3∶2, v/v/v)。高效逆流色谱以反相模式为洗脱模式,主机转速为1600 r/min,流速为10 mL/min,分离温度为25 ℃,检测波长为285 nm,在氯仿-甲醇-水(4∶3∶2, v/v/v)溶剂体系下,从500 mg苏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15.2 mg纯度为95.6%的氧化巴西木素及一微量成分caesappanin C。采用高效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氧化巴西木素,可避免苏木中的活性成分氧化巴西木素对色谱柱中的固体填充材料染色和难以洗脱等问题,并缩短分离纯化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故可将高效逆流色谱应用到苏木中其他色素化合物或其他染料植物的分离制备工艺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