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制备了卟啉-紫精与花生酸镉混合LB膜, 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膜中卟啉基团的聚集及取向, X射线衍射说明混合LB膜具有层状有序的周期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膜的表面压可使聚集成"微畴"的卟啉-紫精均匀分布在花生酸镉单分子层中, 随膜表面压的增大, 小的"微畴"相互连接形成更大的"微畴"。电子衍射说明混合膜中两组份分相存在, 且都为六角对称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铅基弛豫铁电体0.9 Pb(Mg1/3Nb2/3)O3-0.1 PbTiO3和Pb(Zn1/3Nb2/3)O3基陶瓷.利用修正的局域冻结玻璃模型研究了弛豫铁电体微畴-宏畴转变动力学和微畴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微畴-宏畴转变过程是量子化的过程,微畴-宏畴转变的驱动力主要是热驱动力和能量驱动力,微畴-宏畴转变稳定性由活化能和状态数来判断,而微畴生长动力学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性判据值大小确定.  相似文献   

3.
在气/液界面上用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 缩写FM)实时研究了纯Eu(TTA)3Phen单层膜及其与硬脂酸的混合膜在不同亚相上压缩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结果表明, 复合亚相是稀土配合物稳定存在的基本前提. 稀土配合物由液态扩张相变为液态凝聚相的过程对应于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π - A曲线)上的平台区. 纯配合物单层膜中, Eu(TTA)3Phen形成无序排列的短条状微畴(domain); 混合膜中, 硬脂酸分子先发生相变形成具有电场梯度的微畴, 诱导具有偶极矩的铕配合物分子自组织形成荧光环. 揭示了二维有序膜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微畴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者提出迄今未曾预料到的富勒烯从碳蒸气形成的历程。不像过去想像那样,富勒烯笼子是由碳碎片聚集而成,而可能是由含与富勒烯相同碳原子数的大环体自动重排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Zn、Mg、Pb和Hg与TTHA形成的2:1双核配合物的动态NMR研究,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观测到Zn2TTHA分子内重排过程,并通过模拟谱求出分子内重排过程的速率常数,提出Zn2TTHA在溶液中的构型由2个对称的八面体单元组成,而不是由2个四面体构成的;用二位交换的Bloch方程估计Mg、Pb和Hg双核配合物的活化能Ea值;发现分子内重排活化能大小的顺序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离子势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5316~5320[3,3]-σ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较为常见,例如, Claisen重排、Cope重排、Overman重排、Carroll重排、Chen-Mapp重排等都经历了[3,3]-σ重排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类重排反应都表现出较高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因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5,5]-σ重排反应相关的研究较少.目前已报道的该类反应往往具有较大的底物局  相似文献   

7.
李鸿波  王珀会 《大学化学》2020,35(1):111-117
麦氏重排是对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的重排反应提出的经验规则。对经典麦式重排的概念、裂解过程及其应用做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广义麦式重排。在广义麦式重排中,γ-H的经典麦式重排是一步完成的六元环协同裂解,分子离子亦可通过六元环或五元环过渡态进行协同重排裂解,发生相应的γ-R、β-H(或R)的迁移,产生不同的碎片离子。这种广义麦氏重排在各种常见官能团化合物中均可发生,其在质谱解析和化合物结构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中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生物膜的功能。通过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实验不但观测到质膜微囊烧瓶状凹陷结构,而且还观测到大量的球状和椭球状结构.通过模拟脂筏微区结构,重点对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的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多形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发现随着表面压力的增加,鞘磷脂和胆固醇双层膜出现了紧密聚集不规则的微区结构,在 SM/Chol/DOPC双层膜中,SM/Chol形成的微区结构漂浮在液态DOPC小颗粒上部。当 DOPE加入到SM/Chol中,三种成份形成不稳定的双层膜结构.Ceramide促进了SM/Chol结构发生重排,微区形状从原来的不规则向着紧密聚集的圆形结构演变;混合单层膜的分子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决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当过量分子面积与过量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吸引力, 出现凝聚现象; 为正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排斥力, 促使单层膜出现相分离现象. 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值越小, 单层膜的热稳定性越高.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述了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生物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9.
发现了3-正丁基苯酞在三氯化铝作用下进行重排反应生成1-甲基-5-羧基四氢萘,并提出了氢迁移的重排反应机制。研究了3-位不同烷基取代的苯酞类化合物在三氯化铝作用下的重排反应。在重排过程中,既有氢迁移,也会有烷基迁移,这取决于形成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宋琦 《大学化学》2000,15(6):57-57
Princeton大学的M .Park和P .M .Chaikin等利用在共聚物薄膜中通过自装配作用形成的有序微畴作为侵蚀的掩模的方法 ,在氮化硅基本上印上致密的、纳米尺寸的孔和点的周期性阵列。在每cm2 上有 10 11个部件。它的用途可能很多 ,包括制成高密度磁记录器件。在双嵌段共聚物中的聚合物链有向相似链迁移的倾向 ,因而生成许多单一聚合物的微畴。例如在聚苯乙烯 聚丁二烯体系中 ,在聚苯乙烯基质中可自发地生成呈六方排列的聚丁二烯球。如用臭氧与之作用 ,可选择性地除去其中的聚丁二烯球。剩下的薄膜中是或厚或薄的聚苯乙…  相似文献   

11.
液晶聚合物的单层与Langmuir-Blodgett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手性液晶聚硅氧烷和光致变色液晶聚硅氧烷两个毓的侧链液晶聚合物在空气/水界面的单层行为和Langmuir-Blodgett(LB)膜沉积特性,对LB膜结构与存在的聚集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初步探讨了LB膜中液晶聚合物表现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具有独特的稳定性、透明性及成膜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结构特点,根据液晶基元接枝到梯形高分子主链上的方式,将梯形聚硅氧烷液晶分为鱼骨形和划艇形两种;总结了挂接不同侧基的梯形聚硅氧烷的合成路线,包括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甲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梯形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等;介绍了几种液晶基元不同的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最后提出了几个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梯形聚硅氧烷液晶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Morphology and electro-opt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ilms composed of polystyrene (PS) an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LC)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wide range (30-70 wt% of liquid crystal) of film composition. At two specific levels of LC loadings (50 and 60 wt%), effects of temperature, frequency and voltage of applied ac electric field on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films were intensively measured, and the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ggregation structure of the film, the geometry of LC domains, LC loading, dielectric constant, conductivity, birefringence, and the solubility of LC in polymer.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硅侧链液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近晶型、席夫碱型、向列型、胆甾型、偶氮苯型、鱼骨型以及光学非线性型几种主要类型的有机硅侧链液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有机硅侧链液晶电流性和离聚物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聚硅氧烷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对-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酚酯为单体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方法。首先利用Williamson反应生成醚、羧酸酰化、酯化反应得到单体,然后利用硅氢化反应将单体接枝到聚甲基氢硅氧烷上得到目标产物。用IR,NMR及热台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液晶行为分析。优化了对-烯丙氧基苯甲酸对-氰基苯酯为单体的聚硅氧烷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工艺条件,提高了产率。样品表征结果证明单体和聚合物均呈现近晶液晶相,为特殊功能材料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16.
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区域形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偶联表面活性剂propilidene-1,3-bis(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 (PBDOAB)在0.005 mol•L-1 NaBr溶液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面积和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了PBDOAB在该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的区域结构.结果表明, PBDOAB在0.005 mol•L-1 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环形的区域结构;在环形结构内的分子取向呈中心对称.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PSOMIM][NTf2],并将其用作快速气相色谱柱的固定相.初步探索了采用短柱及小内径毛细管柱(3 m×75 μm i.d.)时的分离性能及固定相膜厚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与常规柱(8m×0.25 mmi.d.)相比,在不损失分离度的前提下,分离速度可提高1~6倍;当膜厚为0.056 μm时,可以将分离速度提高2~4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固定相可以有效弥补由于缩短柱长所导致的分离度减小的问题,在快速气相色谱固定相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films confined within a nanogap between a steel ball and a smooth glass disk after exposing to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EEF) are reported in the paper. The emergence of micro‐bubbles induced by the EEF has been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lectric current flow at both a positive EEF and a negative EEF. The polarity effect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electric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a polar liquid film over time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through a nonpolar liquid film. The surface of the contacting pair with the polar liquid film confined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EEF is more severely damaged at a negative EEF, while no indication of damage has been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contacting the nonpolar liquid film at either polarity. The bubbles generated under a positive EEF can collapse more readily than those generated under a negative EEF.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hes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per.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双头基两亲分子(Bolaamphiphile)N,N′-1,14-十四烷二酸酰-L-谷氨酸二乙酯(L-HDGE)和它的对映异构体D-HDGE在气液界面的组装;考察了HDGE分子的界面组装结构以及头部基团的手性,膜压和离子液体亚相对组装结构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组装体的微观结构和组装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GE(L-HDGE或D-HDGE)在水亚相上可以组装得到平行排列,宽为50-120nm,高为1-5nm的纳米线.而将L-HDGE与D-HDGE混合组装时,只会得到疏松的薄膜结构.红外光谱表明HDGE分子的异手性相互作用强于同手性作用.在表面压继续上升时,纳米线可以发生一定聚集生成纳米带.亚相为一定浓度的离子液体时,会促进分子的聚集,在膜压的共同影响下,纳米带可以卷曲形成螺旋结构,螺旋的方向取决于头基的分子手性.  相似文献   

20.
对羟基苯甲醛与对胺基苯甲酸缩合制得刚性基元(1);3-溴丙烯与对羟基苯甲酸经取代反应制得对烯丙氧基苯甲酸(2); 2经加成和酰氯化后,与1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含羧基的席夫碱型聚硅氧烷液晶(5),其结构经IR确证。对5的液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5属于近晶型条带织构; 5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清亮点温度,液晶区间在180.34~251.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