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iW/γ-Al2O3加氢催化剂化学吸附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化学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并与噻吩加氢脱硫(HDS)反应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不能太强,催化剂中的Ni可以降低噻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增加HDS反应活性中心的数目.从H2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吸附后的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发现,H2在硫化态催化剂上有两种吸附态,高温脱附所对应的吸附态与HDS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微波技术制备NiW/TiO2-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波技术制备了NiW/TiO2-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NH3-TPD,Py-FT-IR,TPR和TPS(程序升温硫化)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中压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结果表明,在w(TiO2)=15%的催化剂样品中,微波处理的催化剂的活性比常规催化剂高. 微波处理改变了载体和催化剂表面的酸性质,催化剂样品表面的强酸酸量减少,弱酸和中强酸酸量增加. 微波处理的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硫化性能均好于常规法制备的催化剂. 这可能是微波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硫化态NiW/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表面类WS2微晶主要以3R形式存在。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具有堆叠层数稍多且片晶较短的3R型WS2微晶与镍形成Ni-W-S活性相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法制备NiW/TiO2-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技术和常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W/TiO2-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样品,并采用BET,XRD,XPS和TPS(程序升温硫化)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改变了催化剂的孔径分布,提高了WO3,NiO和TiO2在Al2O3表面的的分散性,削弱了WO3和NiO同载体的强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硫化性能. 噻吩脱硫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经微波处理的催化剂上噻吩转化率比常规催化剂上提高约5%.  相似文献   

5.
韩璐  周亚松  魏强  罗怡  王靖宇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10):1233-1239
以Ni、W为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W/Al2O3加氢脱氮催化剂,考察了Al2O3载体表面经硼酸修饰后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以及活性金属与柠檬酸络合后对催化剂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NH3-TPD、HRTEM、H2-TPR、XPS等表征结果表明,Al2O3载体表面硼酸修饰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中强酸量,减少了强酸量,且削弱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但活性中心数目减少。金属与柠檬酸络合可以减小活性相晶粒长度、提高活性相分散性及硫化程度。催化剂的反应评价结果表明,硼酸修饰与柠檬酸络合共同作用可以增强催化剂的重油加氢处理能力,促进芳环与胶质的加氢饱和;具有适宜的氢解与加氢活性,兼顾碱性氮与非碱性氮的脱除,体现了催化剂良好的重油加氢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6.
免预硫化的加氢脱硫MoNiP/Al2O3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o-Ni-P-O浸渍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极性有机物如柠檬酸等,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种不需预硫化和焙烧也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的MoNiP/Al2O3催化剂,并用N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削弱了金属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金属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且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性,使催化剂在与含硫反应物料接触过程中自发硫化,从而有利于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制备的CoMo/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oMo/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 物理性质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能量色散谱和程序升温硫化表征结果表明,干混法和湿混法催化剂的孔容和比表面积相当,均大于浸渍法催化剂. 浸渍法催化剂的表面粒子明显大于两种混捏法. 两种混捏法催化剂可以在低温区硫化,浸渍法催化剂的硫化可分别在低温区和高温区进行. 干混法催化剂中Co和Mo在微区内分布不均匀,浸渍法催化剂中Co和M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量明显高于催化剂内部,湿混法催化剂中Co和Mo在微区内呈均匀分布. 湿混法催化剂的Co和M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状态好于干混法和浸渍法,制备方法对催化剂中Co和Mo的存在环境及价态没有影响. 石脑油加氢脱硫反应评价结果表明,湿混法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浸渍法和干混法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两种商用Al2O3为载体,制备了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Al2O3,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扫描透射-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载体物化性质对催化剂活性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羟基数量少和结晶程度高的载体与活性金属间相互作用减弱,促进了Mo物种的硫化还原,使MoS2片晶的尺寸和层数增加,且其硫化态催化剂上CoMoS活性位更多,CoMoS/MoS2比更大,因而显著提高了相应Co-Mo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孔饱和共浸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相同W含量和不同Ni含量的NiW/Al2O3催化剂,并对相应的硫化态催化剂进行了XPS和HREM表征. 结果表明,引入的助剂Ni优先修饰WS2晶粒的边角位置,形成高活性的NiWS相. 催化剂中助剂Ni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的显著促进效应(活性提高了约30倍)与形成的NiWS活性相数量有关. 同时,助剂Ni的引入使得催化剂表面WS2晶粒的堆叠程度略有增加,晶片长度略有减小;而且引入助剂后WOx相的硫化度提高了近20%. 但相比之下,活性相织构的变化和硫化度的增大对催化脱硫活性的贡献较小,不是Ni产生助剂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左东华  李灿等 《催化学报》2002,23(3):271-275
分别以γ-Al2O3、无定形硅铝和含少量稀土分子筛的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不同系列的NiW体系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W体系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高的芳烃加氢和脱硫活性;先加氢后脱硫是加氢脱硫(HDS)反应的主要途径,提高加氢活性是提高HDS活性最有效的途径;增强载体的酸性,直接脱硫和裂解活性均有所提高。同时,酸性载体负载的催化剂还显示出一定的异构化性能,但其加氢活性低于氧化铝负载的催化剂。酸性载体负载的NiW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在邻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NiW体系催化剂上DMDBT转化反应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辐射干燥浸渍法获得的Ni2 /SiO2,再由液相KBH4还原制备Ni-B/SiO2非晶态催化剂,在液相硝基苯加氢反应中,该催化剂对苯胺的选择性为100%,催化活性显著高于由传统加热法制备的Ni-B/SiO2.根据XRD、XPS、SEM和氢吸附等表征,两种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中心本质,催化性能的不同主要归因于分散度的区别.与传统加热法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受热均匀以及增强Ni2 与载体SiO2相互结合力的特点,导致Ni-B/SiO2(MW)分散度增加,并能减少催化反应过程中活性相的脱落流失,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宋华  徐晓伟  代敏  宋华林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11):1400-1408
以两种类型的TiO2(锐钛矿anatase、晶须载体whiskers)为载体,分别采用程序升温还原(H2-TPR)法和溶剂热法制备Ni2P/Ti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比表面积(BET)测定、N2等温吸附脱附、CO吸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及不同类型TiO2载体对Ni2P/TiO2催化剂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保持了TiO2晶体结构,抑制了TiPO4的形成,HDS活性高于H2-TPR法制备的催化剂;与锐钛矿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以晶须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更优良的表面性质,能生成较多晶体颗粒粒径较小、分散性好的Ni2P活性相,具有更高的HDS活性。以晶须TiO2为载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Ni2P/TiO2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40℃、3.0MPa、氢油体积比为500、质量空速(WHSV)2.0h-1的条件下,二苯并噻吩转化率达到为98.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oS2加氢脱硫催化剂,用物理吸附、XRD、SEM、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合成MoS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疏松均匀,比表面积、孔容、孔径都较大,并且MoS2层状堆叠数目增加;所制催化剂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573 K、4.0 MPa条件下,噻吩加氢脱硫的转化率均大于97.0%,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Mo-S-C催化活性最高,噻吩转化率可达到99.9%。MoS2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o-S-C>Mo-S-S>Mo-S-P>Mo-S-N。  相似文献   

14.
以廉价的三苯基膦(PPh3)为磷源,以三正辛胺(TOA)为液相反应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型Ni2P/MCM-41催化剂,并采用XRD、BET、CO吸附、XPS和TEM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方法的合成温度为330 ℃,反应在常压下进行,比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所需的还原温度至少低300 ℃,比传统的溶剂热法合成原料更廉价。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所制备的Ni2P/MCM-41催化剂与H2-TPR法制备的催化剂结构以及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法能够降低催化剂表面上P物种的集聚,从而得到较大比表面积的Ni2P催化剂(690 m2/g);促进小尺寸、高度分散的Ni2P活性相的生成;制得的催化剂的HDS活性明显高于H2-TPR法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40 ℃,质量空速2.0 h-1,H2/油=500(体积比),3.0 MPa的条件下,Ni2P/M41-R催化剂DBT转化率达到96.8%,较H2-TPR法高10.6%。  相似文献   

15.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Mo(2)C catalyst is described, where Mo(2)C is obtained by the heat treatment of a single solid precursor containing (NH(4))(6)Mo(7)O(24)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HMT) at 923 K in H(2) flow without conventional prolonged carbonization. The cataly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BE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urthermore, these catalysts are evaluated in the dibenzothiophene (DBT) hydrodesulfurization (HDS) reaction, and proved to be superior to those prepared by a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e) method. Th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ascribed to higher dispersion of Mo(2)C on the support and a lower surface polymeric carbon content. This hydrogen thermal treatment (HTT) method provided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highly active molybdenum carbide catalyst.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超临界甲醇流体、浓硝酸氧化、浓硝酸结合超临界甲醇流体等不同手段对椰壳活性炭进行了表面处理,用N2物理吸附、Boehm滴定、X光电子能谱仪(XPS)、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透射电镜(TEM)等手段研究了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表面孔结构及表面基团的影响;并以活性炭为载体,三氯化钌为活性前驱体,采用等容水浸渍法制备了钌炭催化剂,以葡萄糖加氢生产山梨醇为模型反应对制备的钌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方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孔径等孔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但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可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尤其是羧基等不稳定基团的含量;而硝酸处理活性炭则可大幅度提高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尤其是羧基等不稳定基团的含量增加更大.ICP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并不改变活性炭样品对钌的吸附量,但硝酸氧化处理活性炭却能明显提高样品对钌的吸附能力.活性炭表面的这些含氧基团虽然有利于钌离子的吸附,但却不利于钌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由于超临界甲醇流体处理活性炭时的表面反应及萃取作用,可有效清除活性炭表面的不稳定含氧酸性基团,避免还原过程中钌的迁移聚集,使负载钌的分散度提高,有利于增强钌与活性炭间的相互作用,使钌部分缺失电子,钌的结合能升高;可明显提高负载钌炭催化剂葡萄糖催化加氢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CS)对SiO2进行表面修饰,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S/SiO2), 并采用XRD、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BET、XPS、TEM、SAE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非晶性质、原子组成、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等. 考察了催化剂对糠醇加氢制四氢糠醇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与没有壳聚糖修饰的Ni-B/SiO2催化剂及Raney Ni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加入壳聚糖制得的Ni-B/CS/SiO2催化剂的活性组分Ni-B团簇粒径更小, 表面活性组分浓度更高, 催化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以MCM-41为载体,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含有少量Pt的Ni-P/MCM-41催化剂, 并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X射线衍射(XRD)、 N2吸附比表面积、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P/Ni摩尔比及Pt含量对Ni-P/MCM-41催化剂催化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t能降低Ni2P催化剂的还原温度, 并有助于Ni2P相的生成, 抑制团聚现象, 提高催化剂的HDS活性. 当Pt的质量分数为0.6%, P/Ni摩尔比为2时, 催化剂具有最佳加氢脱硫活性, 在340 ℃, 3.0 MPa, 氢油体积比为500, 质量空速(WHSV)为2.0 h-1的条件下, 二苯并噻吩转化率为100%, 且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在120 h内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硫代硫酸铵(ATS)负载在Mo/AC催化剂上,制备了器外预硫化的Mo/AC-ATS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HDS)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预硫化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00 ℃下活化0.5 h所得到的预硫化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脱硫活性。与传统硫化剂CS2和DMDS硫化的催化剂相比,采用Mo/AC-ATS催化剂,在最佳活化条件下,噻吩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4%和42%。XPS、TPR-MS和TEM等表征结果显示,预硫化的Mo/AC-ATS催化剂中Mo4+含量较高,这是其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TiO2/C纳米粒子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iCl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制备了纳米级TiO2/C复合光催化剂.以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对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TiO2/C复合粒子与单组分TiO2比较,复合粒子光催化活性高于单组分的TiO2,h苯酚降解率高达975 %,COD为957%.并用XRD、TEM、 UV-Vis和XP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iO2以锐钛矿型形式存在.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TiO2/C复合催化剂,得出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光催化活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