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克安 《大学化学》1993,8(1):15-18
分析化学教科书中,对多元酸能否分步滴定都给出了判据。以二元酸的分步滴定为例,当△pK_a≥5,c_aK_(a_1)≥10~8,△pH=±0.3时,滴定误差|TE|≤0.5%。基于A.Ringbom误差公式导出的这一判据被广泛的采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曾有人对此提出了疑向:(1)在c_aK_a≥10~(-8)的前提下,分步滴定的准确度是否仅决定于△pK_a,而与被滴酸的浓度大小无关?(2)c_aK_(a_1)≥10~(-8),是一元酸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对一元酸准确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1%,而多元酸分步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5%。所以分步滴定中仍要求c_aK_(a_1)≥10~(-8)是否合理?本文拟从滴定过程的质子条件出发,导出计算分步滴定误差的精确算式,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分步滴定的确切条件,同时引用浓度对数图对此条件作出直观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近年来国内外教材和专著均有所介绍。但一般都沿用一元酸的滴定规律来判断多元酸及混合酸分级或分别滴定的可能性,于是出现了一些与实验事实相矛盾的现象。现从酸碱平衡质子条件出  相似文献   

3.
混合酸的滴定判据及终点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虹 《化学研究》1997,8(4):61-63
关于混合酸的滴定,在分析化学教材和参考书中,详细论述的不多。有的教材根本没有讲授混合酸的滴定,有的只简单的谈到关于混合酸的滴定,情况跟多元酸相似,有的则直接给出第一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H^ 浓度的计算公式。笔者在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有较多的疑问,不知道计算公式从何而来等。本文就混合酸的滴定作一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通过考察强碱滴定弱酸、强碱滴定强酸、强酸滴定弱碱以及强酸滴定强碱四种滴定体系,探明了零流电位法在酸碱滴定中的适用性。通过氢氧化钠滴定醋酸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相对误差为-0.4%,同一根电极的滴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n=5),同一根电极五天滴定值的RSD为0.6%,五根电极滴定值的RSD为0.5%。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5.
无需标准溶液的酸碱滴定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11):1514-1517
无需标准溶液的滴定计算分析能同时求出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浓度.本文用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加速法对无需标准溶液的酸碱滴定进行了研究.单元酸、多元酸及混合酸的测定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对NH3-NH4Cl缓冲溶液的滴定曲线,测定了常见的4种NH3-NH4Cl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的缓冲容量。通过对滴定曲线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4种NH3-NH4Cl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比较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缓冲溶液及缓冲容量的概念而且对分析测试中正确选择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教材及文献对弱酸滴定计量点附近某些不甚合理的简化处理过程以及某些值得商榷的结论,根据滴定弱酸计量点附近溶液的实际组成,推导了合理的、适用任何情况的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突跃范围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一元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11):56-57
利用pH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测定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感受滴定过程中的"突跃",体会现代传感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方便.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潜变量投影法及其在两维pH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一元酸滴定曲线先出现先不变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潜变量投影法,定义了单变信息区,推导了求变换向量的公式,该法可分析两种一元极弱酸的混合物灰色体系,已用于邻氯苯酚和对氯苯酚合物两维PH滴定分析,得到分布系数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预报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导出了用强碱滴定多元酸的二元混合体系的线性函数。并对Ivaska的作图方式作了改进。为提高准确度,采用多点法作图,从图上可以得到两种酸的等当点体积。我们测定了若干种混合酸体系,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一直是酸碱滴定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基于分布分数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分析化学教材中有关探讨磷酸分步滴定的某些错误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滴定突跃大小的计算,对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若人眼判断滴定终点时有±0.2pH的不确定性时,滴定误差控制在0.5%,强碱滴定多元弱酸时,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是:Kai/Ka(i+1)≥105.0;cKai≥10-8.7。  相似文献   

12.
从滴定曲线图入手,分析了以酸碱指示剂确定终点时,强-弱混酸体系(HCl-HA)的滴定情况。结果表明,在Er=±0.1%,且2种一元酸的初始浓度均为 0.10 mol·L-1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将2者分别准确滴定的。但若Er=±0.5%,弱酸HA则可以与HCl分开并各自准确滴定,其需要满足的条件为:10-7.57≤Ka,HA≤10-6.50。方法简单实用,应用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滴定分析方法——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它利用(dE/dt)~(-1)-E曲线上去极剂峰的出现或消失指示滴定终点,较经典示波滴定法灵敏,对(dE/dt)~(-1)-E曲线进行反对数非线性放大,则可以使终点峰形突变更加敏锐.  相似文献   

14.
近年物理化学滴定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五年国内外物理化学滴定(用作图确定终点)的新进展,内容包括:(1)光学滴定(含光度、荧光、磷光、化学发光滴定);(2)电滴定(含电位、电导、电流、库仑滴定);(3)量热滴定。每类滴定均再按滴定用介质分为水介质和非水介质滴定,按滴定反应分为酸-碱、氧化-还原、络合、沉淀滴定,按滴定方式分为直接滴定、代滴、回滴。引用文献106篇。  相似文献   

15.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0):681-690
Abstract

The direct thermometric titration of gaseous samples with gaseous reagents has been shown to be simple and practical for reactions which are rapid and complete in the gas phase. Satisfactory precision and accuracy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gas phase titration of ammonia and six aliphatic amines with hydrogen chloride.  相似文献   

16.
乔成立 《大学化学》2016,31(6):98-102
用沉淀滴定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推导滴定突跃的绝对值,用滴定突跃的绝对值推导混合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酸碱单点滴定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云 《分析化学》1993,21(7):796-799
本文研究了酸碱单点滴定法,讨论了影响准确度的因素及滴定分数的选择。10种酸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小于0.3%。  相似文献   

18.
王海水  余亚玲 《化学通报》2015,78(5):471-474
存在滴定突跃是滴定分析可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国内教科书讨论突跃范围的概念时均利用了滴定分数100±0.1%的条件,即按照滴定分数99.9%和100.1%来计算突跃范围。实际上,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以液滴为单位加入到被测溶液中的,指示剂滴定法中也是以一滴或半滴标准溶液加入后被测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来确定终点的,因此,按照化学计量点前后欠缺或过量半滴标准溶液来计算突跃范围更具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本文将计量点附近单滴滴定剂加入被测溶液引起的p H变化定义为突跃范围。对强碱滴定一元强酸体系的突跃范围进行了数学计算。结果表明,突跃范围与被测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滴定剂的浓度和液滴尺寸、被测溶液和滴定剂的浓度比等因素都有密切相关性,给出了不同于教科书的某些重要结论,这些新结论与实际滴定情形相符,对指导滴定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点滴定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大伦  程春华 《分析化学》1998,26(11):1376-1379
就二点滴定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讨论,导出了二点滴定法计算公式。讨论了滴定剂加入量与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关系。已用本法对标样样液及试样进行了多次测定,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偏差约0.2%。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昨达于任何滴定类型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过滤和不过滤两种方式配制盐酸美西律试液,分别采用两点滴定法和沉淀电位滴定法测定了盐酸美西律片的含量.结果表明,基于两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均处于《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与《药典》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相比,相对偏差均小于2%.而采用过滤方法配制试液的测定结果与采用不过滤方法配制试液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偏差约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