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以油菜籽和水为原料,一步合成了强荧光碳量子点(CQDs)。基于KMnO_4能使该CQDs的荧光显著猝灭;而当有盐酸米诺环素(MINO)存在时,CQDs-KMnO_4体系的荧光恢复,使荧光信号重新"打开"的原理,提出了以油菜籽CQDs荧光信号的"关开"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5) mol/L,相关系数r=0.999 5,方法检出限为4.9×10~(-7) mol/L。方法用于样品中盐酸米诺环素的测定,回收率为99.6%~100%。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和荧光寿命的测定,确定CQDs与KMnO_4间的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同时对体系的"关-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测定血清样品中硫酸奎尼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传孝  黄承志 《分析化学》2006,34(2):183-186
在0.01 mol/L H2SO4的介质中,有聚乙烯醇-124存在时,硫酸奎尼丁(QDS)溶液通过毛细流作用能在憎水性玻璃表面上自组装成环(SOR)。环的最大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尼丁的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显微荧光自组装成环技术测定血清硫酸奎尼丁的新方法,测定硫酸奎尼丁的线性范围为(0.2~1.4)×10-12mol;检出限(3σ)为2.6×10-14mol。本方法已成功用于血清中硫酸奎尼丁的测定,回收率为93.3%~101.3%。  相似文献   

3.
何云  翟倩  葛闯  易钢 《分析试验室》2014,(12):1463-1465
在碱性条件下,K3[Fe(CN)6]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盐酸米诺环素对该体系化学发光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快速测定盐酸米诺环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抑制强度与盐酸米诺环素的质量浓度在8.0~40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4 ng/m L。对200 ng/m L盐酸米诺环素连续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8%。方法可用于盐酸米诺环素片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铝敏化依诺沙星的测定方法,并实测了不同样品中依诺沙星的浓度.在NH3-NH4Cl缓冲介质(pH 9.7)和聚乙烯醇(PVA-124) 存在下,Al3+-ENX复合物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约为1.63 mm,环线宽约为50 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20 μL, 其线性范围1.00×10-13~5.00×10-13mol/ring(5.00×10-7~2.50×10-6mol/L),检出限为7.65×10-15 mol/ring(3.83×10-8 mol/L).本方法用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中依诺沙星含量和牛奶中依诺沙星残留量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6.9%~107.0%和94.2%~102.5%,相对标准偏差(RSD) 分别小于4 1%和2 4%.实测了健康志愿者服用依诺沙星胶囊后尿液中依诺沙星的平均浓度及兔子灌喂依诺沙星后血清中药物平均浓度,均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pH=4.4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茜素红S-铕(Ⅲ)与米诺环素形成三元配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米诺环素的RRS分析法。在λ=370nm处,米诺环素浓度在0.073~5.493μg/mL范围内与体系RRS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1μg/mL。该方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对尿样进行加标回收及用于片剂、胶囊中米诺环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TC)与β-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 对美他环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条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可能的包合方式, 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 验证了包合反应驱动力. 实验结果表明: MTC与β-CD可形成1∶1的包合物, 包合物的包合常数为382.19 mol/L. 包合过程中, ΔH=-99.10 kJ/moL, ΔS=-286.42JmoL-1K-1, 常温下ΔG<0. 说明包合反应为自发反应, 且是一个焓驱动过程. 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 β-CD的加入生成包结物可显著增强美他环素的荧光强度, 据此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新方法. 该方法的定量线性范围为1.93×10-7~1.45×10-5 mol/L, 检出限为1.45×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2% (n=13). 对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与标示量吻合, 平均回收率为102%.  相似文献   

7.
钇-铕-美他环素-CTMAB稀土共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钇-铕-美他环素(MTC)-CTMAB体系的稀土共发光效应,最佳形成条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测定MTC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共发光体系的荧光强度与MTC的浓度在1.0×10-7mol/L~1.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3.6×10-8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药物制剂中的MTC。  相似文献   

8.
将制备的粒径为70~100μm贝母素甲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制作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柱。将含有贝母素甲的样品溶液经过MIP-SPE后,在盐酸-高锰酸钾-甲醛的体系下,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建立了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贝母素甲含量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贝母素甲的浓度在5.0×10~(-7)~5.0×10~(-5) mol·L~(-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2.0×10~(-7) mol·L~(-1)。加标回收率在97.2%~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2.2%之间。  相似文献   

9.
镁-美他环素胶束体系荧光特性及美他环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金属离子存在下美他环素在胶柬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H 9.50~11.30的H3PO4-HAc-H3BO3-NaOH缓冲溶液中,镁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通X-100对美他环素的荧光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荧光光谱法.定量线性范围为0.16~16μg/mL,检出限为0.0036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9%.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种"关-开"型荧光探针可用于盐酸美他环素的高灵敏度检测.以杏仁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好、荧光强烈的杏仁碳量子点(AM-CQDs),通过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KMnO_4的加入可以有效猝灭AM-CQDs的荧光,使体系的荧光信号"关闭";意外地发现盐酸美他环素能使猝灭后的AM-CQDs荧光定量恢复,实现了盐酸美他环素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在9.0×10~(-8)~8.0×10~(-6) mol·L~(-1)浓度范围的盐酸美他环素与AM-CQDs的荧光恢复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8.4×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8.4%~101.8%,结果令人满意.又对体系的"关-开"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AMCQDs与KMnO_4间的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铕离子-四环素-草甘膦荧光增强体系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环境样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为溶胶-凝胶功能单体,在pH 1.0的硅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草甘膦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膜,用于环境水和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将前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与1.5×10-2 mol·L-1 EuCl3溶液、3.0×10-3 mol·L-1四环素溶液和100 mmol·L-1硼酸盐缓冲溶液(pH 10.0)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静置反应3 min;以403 nm为激发波长,根据体系在615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计算草甘膦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较强碱性条件下,草甘膦的加入使体系在615 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草甘膦浓度的对数在5.0×10-8~1.5×10-4 mol·L-1内与体系ΔF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0×10-8 mol·L-1  相似文献   

12.
在碱性介质下,替加环素对鲁米诺-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替加环素的新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抑制强度与替加环素的浓度在2.0×10-6~1.2×10-4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3×10-6g/mL。对2.0×10-5g/mL替加环素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可用于替加环素针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玻片表面上四环素毛细流自组装环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平  刘颖  黄承志 《分析化学》2003,31(4):425-428
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自组装,提出一种测定四环素的分析方法。四环素的六氢吡啶液滴在聚乙烯醇—124存在下,能在憎水性玻璃表面形成一个自组装环(SOR),环直径为1.14mm,环线宽为0.025mm。通过测定环线上荧光强度,实现了对四环素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8.5fmol(0.2μL液滴),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样品及合成样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淑淳  李芳  刘斌  孙向英 《分析化学》2014,(7):1044-1048
利用自组装膜技术在石英片表面构建了多肽自组装膜。考察了组装液浓度和组装时间对多肽自组装膜组装效果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浓度为1%(V/V),组装时间为3 h;金纳米浓度为2.4×10-4mol/L,组装时间为12 h;多肽浓度为1×10-4mol/L,组装时间为12 h时,组装效果最好。基于凝血酶可特异性酶切多肽中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的肽键,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凝血酶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8×10-12~9.9×10-10mol/L,检出限为1.4×10-12mol/L。此膜用于血清样品中凝血酶的测定,回收率为91.6%~107.6%。  相似文献   

1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芘和蒽的荧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其荧光的增强程度与芘和蒽浓度分别在4.9×10-9~5.0×10-8mol.L-1和5.6×10-9~5.6×10-8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芘和蒽的检出限(3S/N)分别为7.4×10-10mol.L-1和3.7×10-10mol.L-1。利用此反应作为测定芘和蒽的方法并应用于江水、自来水和湖水的分析,测定所得回收率分别为91.0%~102.0%,90.0%~111.1%。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G钠(NaBP)溶液的常规拉曼光谱信号微弱.将制备的浓缩银纳米粒子(AgNPs)20μL与不同浓度(1×10^(-9)~1×10^(-1)mol·L^(-1))的青霉素G钠溶液(pH 6)20μL混合,所得混合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显著增强,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1×10^(-2)mol􀅰L^(-1)硫酸镁溶液8μL,青霉素G钠SERS增强效果最佳.据此,提出了以AgNPs为基底,硫酸镁为凝聚剂,采用SERS测定青霉素G钠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加标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青霉素G钠浓度为1×10^(-8)~1×10^(-3)mol·L^(-1)时,其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SERS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8.2×10^(-9)mol·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0%~96.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6.5%.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饶竹  李松  何淼  苏劲 《分析化学》2007,35(7):954-95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检测器串联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16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来和15种多环芳烃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并通过荧光-紫外串联检测来提高定性的准确度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荧光检测器的检出限为0.015~0.8μg/L;紫外检测器检出限为0.4~30μg/L;方法精密度为0.58%~1.36%(荧光)、1.13%~5.48%(紫外);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6.4%~111%。  相似文献   

18.
以白糖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荧光寿命。研究了盐酸多西环素与该碳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在pH 7.96的BR缓冲介质中,盐酸多西环素对CQDs荧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提出了基于CQDs为探针测定盐酸多西环素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2.0×10~(-7)~3.0×10~(-5)mol/L,相关系数r=0.9992,检出限为1.94×10~(-7)mol/L。该方法用于样品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测定,回收率为97.2%~99.5%。通过测定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了二者的猝灭类型。  相似文献   

19.
高锰酸钾-甲醛-荧光素-没食子酸丙酯在酸性介质中有较好的发光特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没食子酸丙酯溶液浓度在8.0×10-6~2.0×10-3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0),对1.0×10-3g/L的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平行测定11次,RSD为1.9%,检出限为5.6×10-6g/L。该法用于食用调和油中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1,7-二(2-苯并咪唑)-庚烷(SBHt)为客体,八元瓜环(Q[8])为主体,利用1H NMR技术、动态光散射实验、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详细探索了其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及作用模式. 首先考察了八元瓜环对客体pKa的影响,确定了研究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条件,并详细探索了主客体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及作用模式. 主体Q[8]与客体SBHt相互作用的1H NMR谱图表明,主客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1:1超分子聚合物. 这一推断得到动态光散射实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测定结果的证实,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确定其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2.79×105 L/mol及2.48×105 L/mol. 而晶体结构测定表明主体Q[8]与客体SBHt自组装形成1:2的简单包结配合物. 导致Q[8]与SBHt在溶液中和固体状态下形成不同自组装结构可能源于瓜环的外壁作用与包结作用竞争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