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06,27(11):27-28
从课前准备、问题探究的设计、课堂应变几方面探讨了一次教学“卡壳现象”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项目的开展情况,从培养目标、实施探索和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拔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为今后"拔尖计划"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魏朔  李运超  范楼珍 《大学化学》2019,34(10):71-73
扼要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加强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包括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先进培养模式(例如加入美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推行连贯式分层次的国际化课程学习、科学训练、综合实践项目,以及开创基于慕课平台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等。期望通过总结与反思探索出一种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和中师化学的演示实验中,有一大类是属于“对比性”的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以支持和验证所教授的化学理论。这类实验成功与否主要看现象之间的“对比”效果是否明显、强烈、突出,只有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做出了这种“对比”的效果,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化学现象之间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差别,才算达到了演示实验的预期目的。反之,若对比不突出,对问题的说服力就不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实验的“对比性”认识不够,除了一些直接了当的对比性实验外,把一些原本是分步操作的先后对比的一个实验做成了前后联系似乎不大的2个近乎“孤立”的实验,弱化了对比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程序的改变,将其由不是对比性的或是对比性不太强的改造成对比性的或对比性较强的实验,以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全面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探索与实施,包括:目标定位、生源遴选、导师配备、课程体系、科研训练、管理机制和实施成效等。  相似文献   

6.
元素实验现象解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莲 《大学化学》1995,10(1):49-51
元素实验现象解疑董淑莲(北京化工大学100029)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有些疑难现象经过查阅资料,反复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解释。本文就元素实验中的几个疑难问题,提出如下见解,供同行参考。一、碱性介质中Cr(OH)4与H2O2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丁达尔现象的再认识"教学为例,设计一系列"非常规胶体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打破学生思维惯性,基于建构主义和反省思维,探索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化学问题中可能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我们都应通过实验验证或是结合其他资料来寻求合理的答案,而不可凭空臆测或是想当然.下面给出几个例证.希望借此让我们重视对引起因素的全面思考并重视通过实验探索求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探索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科研兴趣、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界面不稳定现象与相间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有流动界面的多相体系中的溶质相间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表现为界面变形、界面流和多种形式界面运动的不稳定现象.该现象的直接驱动力是界面局部区域出现的张力梯度,表面活性物质在该现象中起重要作用[1,2].溶质相间迁移通常可考虑为三步:(1)溶质在原所在相内部向  相似文献   

11.
氢氯混合气"自爆"原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富初 《化学教育》2004,25(1):47-48
氢氯混合气在收集时就自发爆炸,严重危害师生的安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因素,找出了气体“自爆”的真正原因,是仪器上附着的红磷引起的,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谭宗俊  向雪皑 《化学教育》2001,22(11):36-3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是摆在中学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学化学教授的内容是化学的基础知识 ,而这些基础知识又都是前人经过探索并已验证过的真理 ,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多少的发明和创新。关键在于组织学生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以实验为基础 ,而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又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分组实验时 ,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 ,反应原理和现实已知的 ,犹如照方拿药 ,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蔡苹  胡锴  罗威  邓鹤翔  程功臻 《大学化学》2019,34(10):41-44
详细介绍了武汉大学"化学拔尖计划"的探索与实施,包括学生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学生的选拔依照"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进行;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学生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管理采用导师制和书院制并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06,27(6):59-60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26页[实验3—2]有这样一段实验描述:“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铁粉,再加入约5mL稀硫酸,观察发生的现象,证明所产生的气体是H2。待反应完成后(铁粉略过量),将上层清液分别装入2支试管中(图3—4),在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溴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几滴浓硝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专题2“物质的性质探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有一个实验“铝配合物的生成”,其中“Al^3+与F^-形成配离子的实验”,其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现象不符,我们对现象作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飞红 《化学教育》2014,35(15):18-23
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以实验和球棍模型探究相结合实施“乙炔”教学,以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在参与、探索、体验中发现并理解有机化学宏观现象背后对应的微观本质和规律。渗透有机物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经测评,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邓存 《化学通报》1989,(8):13-17
探讨六配位Co(Ⅲ)-卟啉的电子结构时,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荷移现象,即在六配位金属卟啉类络合物的轴向配体X,Y和卟啉环间存在着某种“电荷呼吸”(charge或breathing)现象,而在Y配体和卟啉(Por)间还存在着另一种“电荷吸收”现象。这些现象虽有报道,但  相似文献   

18.
界面不稳定现象研究胡学铮张景尧虞学俊(无锡轻工大学化学工程系214036)液-液或气-液体系中的溶解、蒸发,表面活性物质的迁移和温度效应可能导致自发的界面变形、界面流和界面运动,该现象是界面局部区域物理化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综合表现,称为Marang...  相似文献   

19.
用界面化学基本理论阐明生物体与高分子材料接触时的界面现象,并研究界面热力学参数与材料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这是研制生物相容性,特别是血液相容性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依据。本文就此领域的基本理论,主要方法有研究进展作了综合性介绍和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盛京  李凤奎 《应用化学》1995,12(6):92-94
聚苯乙烯的热释电行为盛京,李凤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聚苯乙烯,松弛现象,热释放电流谱聚苯乙烯(PS)的松弛过程有大量研究。应用热释电法(TSC)研究聚苯乙烯的松弛报道较少[1,2]。无规PS是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它的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