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ET/PEN共混物的相容性与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1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2,6-萘甲酸乙二酯(PEN)、PET/PEN共聚物的共混物酯交换反应的研究,测得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诱导期.根据酯交换反应程度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诱导期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与相容性的关系,认为PET与PEN的相容导致或增强了酯交换反应,即相容性是酯交换的必要条件;同时酯交换的发生又促进了PET与PEN的相容.酯交换和相容是聚酯共混物熔融时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水滑石为载体,负载钾盐作为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催化剂,采用XRD、Hammett指示剂-苯甲酸滴定、N2吸附-脱附、TG-DSC研究了活性组分和载体类型、焙烧温度和时间以及负载量对催化剂碱性和酯交换活性的影响.H-介于9.3 ~15的中强碱量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钾与水滑石高温焙烧形成的相互作用物种是催化剂中强...  相似文献   

3.
Zn-Al水滑石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Al水滑石,并用于多相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研究了不同n(Zn)/n(Al)比的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等对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Zn-Al水滑石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很高,当n(Zn)/n(Al)=3时,在150~180℃,n(PhOH)/n(DMC)=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在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DMC的转化率达到55.9%,DPC和MPC的收率分别为25.3%和27.0%,酯交换产物的选择性达到93.6%.利用XRD,TG-DTA和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对紫杉醇的包合和释放过程,考察了二者物质的量之比、温度等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在一定条件下与紫杉醇可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后水溶性明显提高,且随着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紫杉醇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去叔丁基杯[8]芳烃乙酸钠今后有望成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5.
聚β-羟基丁酸酯和聚ε-己内酯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研究了聚 β 羟基丁酸酯 (PHB)与聚ε 己内酯 (PCL)在液相条件下的酯交换反应 .讨论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浓度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采用1 3C NMR ,FTIR ,DSC ,WAXD和TGA等方法对PHB和PCL共聚酯 (PHB co PC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结晶行为、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酯交换反应 ,所得到的共聚酯为嵌段共聚物 .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酯交换反应的发生 .随着酯交换量的增加 ,PHB co PCL的结晶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是 ,PHB co PCL晶体结构并没有因为PCL链段的引入而发生变化 ,而且它的热稳定性在空气气氛中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碳酸二苯酯(DPC)是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PCs)的重要原料,具有多种酯交换法合成路线,如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法、DMC与苯基乙酸酯(PA)酯交换法、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法等.本文对比测定了几种金属乙酰丙酮配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基乙酸酯(PA)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钛[TiO(acac)2]是一种良好的酯交换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条件θ=180℃,n(PA)=0.8 mol,n(DMC)/n(PA)=1/2,n(TiO(acac)2)/n(PA)=0.006,t=4 h下,DMC转化率可达74.9%,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和DPC的选择性分别可达56.9%和38.9%.探索并提出了TiO(acac)2催化DMC与PA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首次将乙酰丙酮氧钛用于苯酚和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很高的酯交换选择性,催化剂经180℃热处理后,苯酚转化率可达45.8%,转化数(n(苯酚)/n(Ti))为96,高于有机钛类均相催化剂.结果表明,当乙酰丙酮氧钛用量为0.2g以上,开始有副产物苯甲醚生成,酯交换选择性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苯酚转化率仍可达40%以上,酯交换选择性为99.9%,表现出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选用钛酸四丁酯作为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研究了流场中不同组分比的PLA/PC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机理及酯交换反应对不同组分比的共混体系相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PLA/PC共混体系中是否含有催化剂,酯交换反应次数、参与酯交换反应的PC的含量、生成的共聚物中PC链段的含量及生成的共聚物的总质量和总摩尔数均随组分中PL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的加入更拉大了这种差距.主要原因是与PC作为连续相相比,当PLA作为连续相时PLA链段沿界面的取向程度更高,从而导致进行多次酯交换反应的几率增加.添加催化剂后,影响酯交换反应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LA/PC 30/70体系界面反应的机理发生改变.钛酸四丁酯有效地促进了PLA/PC体系的酯交换反应,使分散相的尺寸都得到不同程度降低,尤其当PLA为连续相时催化产生的共聚物的总摩尔数更多,从而使PLA为连续相时的分散相粒径较PC为连续相时降低的更多.  相似文献   

9.
碳酸二苯酯(DPC)是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PCs)的重要原料,具有多种酯交换法合成路线,如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法、DMC与苯基乙酸酯(PA)酯交换法、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法等.本文对比测定了几种金属乙酰丙酮配合物和有机钛化合物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基乙酸酯(PA)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钛[TiO(acac)2]是一种良好的酯交换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条件θ=180℃,n(PA)=0.8 mol,n(DMC)/n(PA)=1/2,n(TiO(acac)2)/n(PA)=0.006,t=4 h下,DMC转化率可达74.9%,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和DPC的选择性分别可达56.9%和38.9%.探索并提出了TiO(acac)2催化DMC与PA酯交换合成DPC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盐酸及过氧化氢分解试样,在 pH5.5~5.8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使铝与铬天青 S 形成紫红色络合物,进行光度测定。Fe~(3+)的干扰以抗坏血酸还原,基体锌的干扰可在标准中加入试样等量的锌加以克服,其它杂质元素不干扰测定。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主要试剂: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每升溶液中含300克无水乙酸钠和50毫升冰乙酸;锌溶液:称取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ed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onvenient microwave‐assisted proc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1,3,5‐trisubstitued pyrazolines ( 10a ~ 10f , 11a ~ 11f , 12a ~ 12f , 13a ~ 13f ). Chalcones, as the key intermedi‐ ates, were obtain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each of appropriately substituted aromatic aldehydes ( 1 ~ 4 ) with 4‐substituted acetophenones ( 5a ~ 5f ) via a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Cyclization of the chalcones ( 6a ~ 6f , 7a ~ 7f , 8a ~ 8f , 9a ~ 9f ) with p‐toluene sulfonhydrazide af‐ forded 1,3,5‐trisubstitued pyrazoline derivatives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process in 25 min and 140 watt power in glycol. The structures of targeted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by IR, 1H NMR, MS and ele‐ men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tic process presen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enhancement in rate, decrease in reaction time, clean reaction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2-(氨基苯基)六氟异丙醇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燕  李斌栋  罗军  吕春绪  胡玉锋 《应用化学》2009,26(9):1090-1099
以六氟丙酮三水合物和芳香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芳胺基六氟异丙醇化合物。研究了反应中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及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六氟丙酮三水合物用量为90 mmol,芳香胺用量为30 mmol,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其用量为苯胺物质量的6%时,回流反应5~35h,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分别高达40.1%~100.0%,39.0%~99.0%。同时本文对六氟丙酮三水合物和无水六氟丙酮与苯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推测了六氟丙酮三水合物与苯胺的反应历程,并通过对其中间产物结构的表征进一步确认了该历程。  相似文献   

13.
柠檬醛及中间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戊烯醛和异戊烯醇为原料,经异戊烯酸催化缩醛化反应得到3-甲基-2-丁烯醛二异戊烯基缩醛,再经磷酸二氢铵催化消除反应得到顺/反-异戊二烯基-3-甲基丁二烯醚,并进一步热重排获得柠檬醛。研究了缩醛化反应条件和消除反应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3%异戊烯酸为酸性催化剂,70~75℃共沸脱水反应8 h,异戊烯醛的单程转化率达到63%~64%,处理后可得含量为97.5%的3-甲基-2-丁烯醛二异戊烯基缩醛,收率96.8%;以0.2%~0.5%磷酸二氢铵为催化剂,100~130℃,2.66 kPa下反应并及时将反应产物蒸出,处理后得到含量为95.9%的顺/反-异戊二烯基-3-甲基丁二烯醚,收率97.0%。顺/反-异戊二烯基-3-甲基丁二烯醚在120~130℃重排反应1 h,其反应产物柠檬醛含量97.5%,收率90.2%。  相似文献   

14.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噻吩和乙酸酐反应合成了2-乙酰噻吩(1,收率83.5%);1与不同结构的酰肼反应合成了四种新型席夫碱(2a~2d),收率90%~95%,其结构经UV,~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优化了合成1和2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The methyl coumarins reacted with N‐bromo‐succinimide gave compounds ( a~c ) which on further reacted with various peracetyl sulfhydryl glycose ( 1~3 ) afforded a series of novel coumarin thioglycopyranoside compounds ( 1a~1c, 2a~2c, 3a~3c ). And when used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his method offered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yields and short reaction time than the silent reaction. All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IR, 1H NMR, 13C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苯并呋喃-2-酰基)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涛  程秀萍  李阳 《有机化学》2010,30(3):456-460
氯乙酰基二茂铁(1)与水杨醛或取代水杨醛在聚乙二醇-400作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使Williamson反应与Knoevenagel反应在一锅内完成,以40.2%~70.0%的总收率得到了由羰基相连的二茂铁与苯并呋喃组成的结构新颖的闭环产物(苯并[b]呋喃-2-酰基)二茂铁衍生物2a~2n.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了所合成新化合物2a~2n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田敉  王孝科 《有机化学》2009,29(10):1654-1658
二醋酸碘苯促进下, 由邻苯二胺或4-甲基邻苯二胺与各种芳醛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13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反应时间3~5 min, 反应产率83%~98%, 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合成方法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反应产率高的优点. 根据实验结果对该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2-芳基-5-(6-哒嗪酮-3-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晶  曹玲华 《有机化学》2009,29(4):634-637
1,4,5,6-四氢-6-哒嗪酮-3-甲酰肼(1)和1,6-二氢-6-哒嗪酮-3-甲酰肼(2)与芳香醛反应得到相应的芳香醛腙3a~3g和5a~5g, 再将3a~3g, 5a~5g在溴的作用下, 合环得到一系列1,3,4-噁二唑的衍生物4a~4g和6a~6g. 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组分氮杂Wittig反应,以磷亚胺2、对氯苯基异氰酸酯和酚,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芳氧基-3-对氯苯基-3,5,6,7-四氢-4H-环戊二烯并[4,5]噻吩并[2,3-d]-嘧啶-4-酮衍生物,产率52~74%。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真菌的抑制活性优于对细菌的抑制活性,对桔青霉菌的抑制活性在65.2%以上,其中5n的抑菌率最高,达到89.1%。在化合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中,对绿脓杆菌的抑菌率较好,在52.8~73.0%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低,在43.3~65.5%之间。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甲醇降解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工程塑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工程塑料及其各种合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汽车、机械及民用等各个领域,而中国是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