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硝酸与石蕊试液反应本质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酸与石蕊试液的反应曾经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硝酸的性质实验之一,此内容也多次在高中生近年来的化学试题中出现,而硝酸与石蕊试液的作用情况比较复杂,其一是石蕊试液与稀硝酸和浓硝酸的反应现象不相同;其二是在不同温度下石蕊试液与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也不完全相同。室温下将紫色石蕊试液滴人稀硝酸中,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微热之,无明显变化发生;而室温下将紫色石蕊试液滴人浓硝酸中,溶液的颜色会由红色变为橙色,最后变为黄绿色,并伴随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此实验现象,有的教师解释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石蕊试液与浓硝酸作用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逸出的红棕色气体是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二氧化氮。而稀硝酸的氧化性弱于浓硝酸,在此仅表现出酸性,因而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浓硝酸与石蕊试液作用是否主要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黄绿色产物是什么物质?针对上述疑问,我们进行了反复研究,大量实验事实说明,浓硝酸与石蕊试液在发生酸色反应后,主要发生的是硝化反应,同时伴随有硝酸的分解反应,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从实验与理论的角度, 对涉及炭与浓硝酸反应的2个问题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1)常温下氯离子对炭与浓硝酸的反应未见明显加速作用, 但自身会被浓硝酸氧化;(2)炭与浓硝酸反应的主要氧化产物是CO2, CO虽有生成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李林山 《化学教育》2008,29(5):73-73
[问题由来]教材对卤素离子的检验只要求用稀硝酸,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浓度,拿了1瓶浓硝酸取一定量稍微稀释了一下就去做实验,在实验中竟然出现异常现象.由此提出卤化银能否与浓硝酸反应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杨玉麟  姚国霖 《化学教育》2001,22(11):39-39
在全国统编教材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 (p180 )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第二册 (Ⅰ ) (p2 6)中均提到碳与浓硝酸能反应 ,以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由于该实验课本没作要求也很难做成功 ,所以教师只能在学习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性质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方法让学生认识浓硝酸的这一特性。碳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很难做成功的原因经分析 ,我们认为主要有 3点 :一是反应温度达不到要求。由于浓硝酸中含有一定量的水 ,当红热的炭块投入到浓硝酸中时只能发生局部的短暂的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足以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故炭块不…  相似文献   

5.
铅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在无机化学教材和相关资料中对铅与硝酸反应的阐述不一致,这将不利于学生在无机化学学习中对铅的基本性质的掌握。针对无机化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探究了铅与硝酸反应的条件以及硝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铅与硝酸反应的影响,并考查了硝酸铅在不同浓度硝酸中溶解度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铅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铅易溶于稀硝酸而在浓硝酸中溶解度小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杨玉麟  姚国霖 《化学教育》2002,22(13):39-39
在全国统编教材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p180)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第二册(Ⅰ)( p26)中均提到碳与浓硝酸能反应,以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由于该实验课本没作要求也很难做成功,所以教师只能在学习金属与浓硝酸反应性质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方法让学生认识浓硝酸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7.
李晋凯 《化学教育》2016,37(11):57-60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互动答题系统,选用比表面积极大的新材料--电池级泡沫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完全密闭装置来完成硝酸和铜的反应,分析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产物,探究浓硝酸和铜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整个过程十分安全,现象明显,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极高。  相似文献   

8.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2,33(4):72-74
简单说,集约(合)化实验就是把几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事实和实验现象归并组合成一个实验.例如,把浓H2SO4跟Na2SO3反应生成的SO2气体,依次通过紫色石蕊液、Ba2水、酸性KMnO4溶液;把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C2H2,依次通过CuSO4溶液(洗去H2S)、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把KMnO4与浓HCl反应生成的Cl2,依次通过NaBr溶液、KI溶液和KI的淀粉溶液.这些实验组合所产生的集约化效果,历来受到化学教学同仁们的广泛青睐.但是早已流行在教材、参考和教辅资料中的一些不恰当的集约化组合,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硝酸和铜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常规做法都会逸出大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实验装置及药品将干燥管下端接一直导管插入锥形瓶中组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2操作步骤和现象(1)浓硝酸和铜反应向锥形瓶中加入约15mL浓硝酸,打开止水夹A、B,用洗耳球将酸液压入干燥管内至浸没铜片,随即关闭A。反应迅速进行,干燥管内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液体同时变蓝。实验完成后,从碱液中取出导管,打开A,使液体流回锥形瓶,反应停止。关闭A、B,避免二氧化氮逸出。(2)…  相似文献   

10.
李风华  张晓梅 《化学教育》2012,33(10):70-70
1 实验仪器和药品 特制高脚杯,镊子,锥子,长胶头滴管,坩埚钳,表面皿,大烧杯,2 mol/L 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浓硝酸,熟鸡蛋. 2 实验步骤及现象 (1)用锥子小心在熟鸡蛋表面敲刻,用尖嘴镊子剥除部分蛋壳,呈现出太阳图案.  相似文献   

11.
苯酚水溶液与石蕊试剂反应显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04,25(12):50-51
在大、中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讲到“酚的化学性质”时,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讲:“苯酚的酸性极弱,弱到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一些较有影响的化学书刊,在讲到同样的问题时也这样认为。也有人认为苯酚能使石蕊变红,用蒸馏水做对照实验效果很好。苯酚水溶液与石蕊试剂反应显色情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做了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邓遗根 《化学教育》1995,16(5):39-39
中学教材以钢与硝酸的反应来验证硝酸具有氧化性。其方法是:在放有钢片的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现行苏教版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从教学实际的角度,科学地设计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方案.该设计将2项实验组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操作简单、现象对比明显、原料节约、原理展示清晰、绿色环保和有效调控的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芴(1)为原料,浓硝酸/浓硫酸为硝化剂,合成了2,7-二硝基-9,9-二辛基芴,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最佳反应条件为:1 20 mmol,n(1):n(HNO3)=1:18,c(H2SO4)=15.3 mol.L-1,于10℃反应7 h,收率56%。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氮族元素时,对 5价氮的氧化性有较深刻的认识,如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而对-3价氮元素的还原性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教材中只介绍了工业上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没有可演示的实验。这里介绍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3价氮元素的还原性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16.
杨頔  靳红旗  于善亮 《化学教育》2014,35(11):77-78
针对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阐述了实验装置的绿色化设计,通过控制条件使反应溶液呈现绿色和蓝色的变化,并挖掘实验中的化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何隆华 《化学教育》2003,24(6):37-38,42
看了 2 0 0 1年第 12期《化学教育》上发表的“铝与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索及理论研究”一文后 ,我认为该文作者关于铝和浓、稀硝酸及稀硫酸在常温下作用情况的表述欠慎重。我在该问题的实验研究中所看到的事实和得出的结论与该文有很大的出入 ,即铝表面的氧化膜即使不除去 ,常温下 ,它也能和浓、稀硝酸及浓、稀硫酸起反应 ,直至铝全部消耗完为止 ;不仅如此 ,铝和浓、稀硝酸在常温下作用时 ,还会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变化 ,让人感受到极为难得的审美享受。这一情况不仅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也和许多大学无机化学教科书及工具书对铝的性质的叙述相矛…  相似文献   

18.
己内酰胺三氟甲磺酸离子液体中甲苯的区域选择性硝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俞慧丽  葛继云 《应用化学》2009,26(8):905-908
以三氟甲磺酸和己内酰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液体己内酰胺三氟甲磺酸([CP]OTf),用1HNM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把[CP]OTf作为催化剂和溶剂,用于催化甲苯的硝化反应。借助气相色谱研究了[CP]OTf的用量、硝化温度、反应时间、硝酸浓度和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甲苯硝化反应区域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6h,甲苯与95%浓硝酸的摩尔比为1:1,离子液体用量占甲苯摩尔数的15%时,产物中邻对位硝基甲苯摩尔比为1.12,较浓硫酸催化硝化的相应值(1.67)显著降低,硝基甲苯的产率达到78.41%,[CP]OTf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和对位选择性。[CP]OTf) 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及对位选择性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9.
李先栓 《化学教育》2006,27(10):57-58
1课题引入教科书在介绍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有这样的叙述: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气体并不是氢气。实验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1]。这段话虽  相似文献   

20.
林永盛 《化学教育》1988,9(2):33-33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书中讲的是用小铜片与硝酸反应。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尽管所用铜片很小,反应后铜片仍有剩余,现在我们只用一根比试管长些的铜丝,头上略加弯曲一下(防止戳穿试管底)。先在试管中加入半毫升稀硝酸,随即把此长铜丝插入硝酸中,当看到反应已明显发生,溶液已变成蓝绿色,试管下部已充满 NO2但还未从试管口逸出时,就把铜丝从浓硝酸中取出洗净,反应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