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体电解质是一种具有某种离子导电的固体,氧离子固体电解质是一种具有氧离子导电的氧化物体系。在固体电解质中,氧离子固体电解质是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种。氧离子固体电解质及其电池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为载体,碱金属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制备出负载固体碱,对其吸附硫化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固体碱吸附硫化氢能力较强,在固体碱孔外主要进行化学吸附,在固体碱孔内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能力分别与固体碱、固体碱孔内所负载活性组分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炭为载体,碱金属化合物为活性组分,制备出负载固体碱,对其吸附硫化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固体碱吸附硫化氢能力较强,在固体碱孔外主要进行化学吸附,在固体碱孔内以物理吸附为主,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能力分别与固体碱、固体碱孔内所负载活性组分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固体润滑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大大延长基材使用寿命,已成为工业领域应用于低速、重载和高低温等工况下机械运动件摩擦副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分子固体润滑替代或者配合流体润滑,利用高分子粉末、薄膜或复合材料避免金属间的直接接触,形成低摩擦润滑介质实现减摩耐磨。本文概述了粘结固体润滑涂层(BSLCs)、固体润滑块(SSLs)、固体润滑膏(SLPs)以及自润滑复合材料(SLCs)四类高分子固体润滑材料(PSLMs)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以水性环氧(WEP)、水性聚氨酯(WPU)、水性聚酰胺酰亚胺(WPAI)为粘结剂的水性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当前研发现状以及固体润滑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短板,展望了高分子固体润滑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与固体结构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从固体的两大类延伸固体和分子固体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出发,论述了分子固体之间的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柱状结构阵列碳纳米管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 .决定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中 ,化学性质是内因 ,而几何结构形貌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改变其浸润性 [1~ 5] .通常 ,人们用水接触角的大小来衡量固体表面水的浸润性 ,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 1 5  相似文献   

7.
通过Ag-110m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环境吸附体系中的固体浓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Ag-110m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趋近于线性,且随着固体浓度的升高,等温线呈下降趋势,存在固体浓度效应。解吸等温线比吸附等温线滞后,固体浓度0.1~1.0g·L~(-1)范围内,吸附滞后角(θ)随着固体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可逆性明显增强,固体浓度改变了吸附体系的不可逆性,符合"亚稳平衡吸附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产生机制的预测,而固体浓度达到3.0g·L~(-1)后,吸附-解吸等温线几乎重合,体系接近可逆反应。因此对于放射性核素,存在一个区间范围使得吸附体系的不可逆程度随固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超过区间的上、下限值后,体系趋近于可逆反应。应用Freundlich-SCA表面组分活度模型,用活度代替浓度,校正实际与理想吸附体系间的偏离,将不同固体浓度下的吸附-解吸实验数据分别归入同一条吸附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可以用来预测其他固体浓度下的吸附-解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料成本低、安全性高以及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在移动电源、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系统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亟需解决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电荷转移阻抗大、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界面兼容性和接触差等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相关报道和本课题组研究成果,概述了β-Al2O3型固体电解质、NASICON型固体电解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综述了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界面特性、固体电解质表面修饰、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改性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界面改性策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界面科学问题的认识,并对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应用形成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固体酸燃料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磊  冉然  蔡锐  邵宗平 《化学进展》2008,20(2):405-412
固体酸燃料电池(SAFCs)具有不渗透燃料、较高电极催化活性和抗一氧化碳中毒的特点,作为燃料电池领域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概述了固体酸燃料电池的发展背景及目前的研究状况,较详细地介绍分析以固体酸为电解质膜的燃料电池反应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固体酸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固体酸燃料电池能得以应用必须解决的一些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 Ⅰ.不渗透阻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不渗透阻挡技术在固体基质上保持恒定的化学发光区域,实现了固体表面化学发光分析,并对固体表面化学发光特性,发光的均匀性和重视性,固体基质的选择和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测定了13种无机及生物活性物质固体表面化学发光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由于此法克服了固体基质荧光分析和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的散射光背景的影响,获得了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至少一种固体在溶剂中的溶液,该固体贮存于空腔中。其中在溶剂中可溶的固体首先用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所覆盖或包封,以阻止该固体的溶解。接着将溶剂导入空腔,并如此处理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以使在溶剂和可溶的固体之间进行接触,由此使该固体在溶剂中溶解。可以有利方法制备含两种或多种固体的溶液。  相似文献   

12.
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氧化物固体碱的研究现状,包括金属氧化物固体碱的种类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固体碱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周永洽 《大学化学》1989,4(3):16-18
固体化学教学包括材料合成、固体结构、固体热力学和相平衡、固体结构研究和表征、结构和物性的关系等五个部分,它应有自己的内容和特色,而不同于传统化学、固体物理等邻近学科,这些内容都应着眼服务于材料科学,落脚于指导材料合成,予以精心组织和讲授.  相似文献   

14.
固体电解质是指固体状态下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离子导体,根据其传导离子所带电荷分为阳离子导体(如:Na+,Li+,H+等)和阴离子导体(如:F-,Cl-,O2-等)。固体电解质与液体电解质不同之处为:(1)是固态;(2)电荷载流子通常只有一种;(3)由于晶格能较大,通常在较高温度下离子才能迁移。具有实用价值的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一般在10-3S·cm-1以上,同时要求其离子迁移数要足够大。至今,已发现和合成了上百种固体电解质材料。在加速研制绿色化学电源、寻找高离子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低成本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固体电解质的研究中,ABO3钙钛矿型…  相似文献   

15.
高峰  钟顺和 《分子催化》2000,14(5):321-326
合成了PW12、PMo12和NaPMo123种固体表面材料。采用IR、TPR、PT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技术等手段,考察了固体表面材料的表面构造、晶格氧的活泼性和甲烷在固体表面的化学吸附以及部分氧化反应的规律。分别以980和960cm^-1的激光光子激发固体表面的W=O和Mo=O键,甲烷的部分氧化反应在100℃以上和常压下顺利进行。CH4在固体表面的吸附位、固体表面材料的晶格氧活性、激光频率和反应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不同固体颗粒物样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中的固体颗粒物主要由焦炭颗粒、灰分和少量高分子有机物组成,其中,灰分主要包括多种金属元素和一定量SiO2,有机物主要是具有木质素结构的低聚物。不同热解工艺的固体颗粒物样品特性也不同。循环流化床工艺制取的生物油中固体颗粒物含量较高。此外,固体颗粒物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受到热解原料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固体酸催化合成油酸月桂酯。用固体酸SO42--TiO2、TiOSO4、TiOSO4/SiO2催化合成油酸月桂酯,用Hammett指示剂测定固体酸表面的酸强度,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征固体酸的表面酸性,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产物,用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固体碱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不腐蚀设备,与产物容易分离,可重复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所以寻求环境友好的新型固体碱、固体超强碱催化材料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研制开发出的一类新型催化材料[1-4],其克服了传统液体酸催化剂易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副反应多、产物选择性低等缺点.尤其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纳米级固体超强酸的研究颇受人们的青睐.但纳米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与液体产物的分离及回收中存在困难.为了进一步改良纳米固体超强酸的性能,本研究将磁基体Fe3O4与固体超强酸复合,制得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 TiO2 - Fe3O4,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联合载体用于改善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黄晓斌  赵姗  张建斌  吕岩  吕国军  马小军 《应用化学》2016,33(12):1383-1388
通过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29/32)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采用溶剂法制备白藜芦醇(Res)二元及三元固体分散体。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M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技术手段来表征Res二元和三元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溶出度。 FTIR结果显示,Res与PVPk29/32及HPMC均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溶出结果表明,二元和三元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而XRD和MDSC结果表明,三元固体分散体的相容性优于二元固体分散体;3个月的加速实验(40 ℃,75%RH(relative humidity))中,XRD、MDSC及体外溶出结果表明,Res三元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优于Res二元固体分散体。 HPMC的加入可以改善Res三元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