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电子垃圾的污染问题作了简要的概述与讨论.电子垃圾含有人类需要的金属、塑料、阻燃剂等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向环境排放几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在这些污染物中,二次污染物是研究比较少的.电子垃圾的处理方法可按目的进行分类,即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为目的的两种处理方法.目前多数处理方法不能达到两者的最优兼顾.中国粗放式的电子垃圾处理方式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问题,包括重金属、含澳阻燃剂,二(噁)(唝)、多氯联苯污染等,应引起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电子垃圾的研究历史不长,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污染物的释放动力学、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物形成机制、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含溴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等.可以预计电子垃圾的污染研究是新世纪环境科学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也是我国环境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国正面临着履行公约以及削减与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挑战。本文总结了笔者课题组近几年在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的进展,讨论了本领域学科前沿和履约工作的科学需求。  相似文献   

3.
红壤中痕量五氯酚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五氯酚因其对生物体的广谱毒性和诱突变性,被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列为环境优先监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它在红壤地区曾广泛大量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超声波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红壤中痕量五氯酚的方法,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确定了一种较可靠的方法。该法的回收率为89%-101%。  相似文献   

4.
短链氯化石蜡(SCCPs)组成复杂,具有远距离环境迁移的能力、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一定的生物毒性,已被提议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A、B或C.我国是氯化石蜡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且尚未限制SCCPs的生产.几个研究已揭示了SCCPs在我国的环境中存量较高,因此应对其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给予关注.本文重点评述了SCCPs的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定量分析及国际实验室分析比对情况,同时也对SCCPs的环境行为、生物累积和毒性效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江桂斌 《分析试验室》2003,22(Z1):104-104
目前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动向、研究计划相关环境条约以及新的名词.例如: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T(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Chemicals);持久性生物可积累性毒性化合物;BFRs(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溴化阻燃剂;EED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PT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等.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11,(5):40-40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电学纳米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毒性高、化学稳定性强等特点。传统检测方法复杂,检测仪器体积大、成本高,因而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效应,研制具有现场实时检测功能的纳米传感器件,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成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会导致人类和动植物各种疾病的发生,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研究发现, POPs分子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生物体内一些蛋白质受体上, 发挥其致病机制. 本文运用基于分子对接的反向虚拟筛选方法,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筛选出配体分子可能的受体蛋白质, 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4'-DDE和CB-153潜在的受体蛋白质. 结合实验信息, 讨论分析了排在前5%的蛋白质受体.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一些蛋白质受体都排在了虚拟筛选结果的前列. 该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有毒污染物分子的致病机制, 还将为设计针对该类污染物分子的生物传感器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全氟辛基磺酸(PFOS)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在痕量分析中的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PFOS类化合物的分析.论述了近年来HPLC-MS在检测环境、工业品、食品及生物中PFOS类化合物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中药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大量的药物及其代谢物对生态安全和生物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准确测定水环境中的药物种类和含量,对于环境药物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水环境中药物标准物质作为量值的载体,在化学测量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研究开发环境药物计量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因环境问题复杂性而产生的学科交叉特性既是环境化学的特色,又是学科生长点。2010年以来,新型污染物和纳米材料的污染问题以及化学污染导致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关注,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亦随着实际问题的出现而延展,新型污染物种类持续上升。继2010年首次在氟化工厂环境中发现并报道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碘烷的存在,2011年又基于效应分析成功甄别了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新型溴代污染物,标志着我国在污染物研究方面已从全面跟踪国外研究到部分引领方向转化。继青藏高原环境介质污染物归趋行为研究之后的极地环境科学考察进一步将视野着眼于全球尺度环境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建成,污染物环境界面行为探索已达到分子水平。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纳米污染层面,其形成、转化和环境归趋行为的研究亦取得突破。污染生态化学研究方面,借助于先进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理论模拟等先进手段,在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探索和联合毒性机制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环境与健康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成果极大丰富了学科内涵,为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引用参考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能够在大气中通过蒸发-冷凝作用远距离传输而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一类半挥发性毒性很高的污染物.面对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200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8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当前纳入公约控制的POPs已有22种.此外,短链氯化石蜡、六  相似文献   

12.
《斯德哥尔摩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沈平 《化学教育》2005,26(6):6-10
本文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斯德哥尔摩公约》;削减和淘汰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结构、用途、危害及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况。  相似文献   

13.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是一类新的环境有害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和潜在毒性,能够造成机体DNA损伤.目前国内外对EPFRs的环境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成机理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EPFRs的毒性效应和风险控制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EPFRs的毒性、分析方法和环境污染特征,重点讨论了EPFRs的产生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研究EPFRs与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生成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对于EPFRs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源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等实验室.早在20世纪70年代,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化纤浆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剑辉  冯精兰  薛万新 《色谱》2004,22(3):287-287
化学纤维生产中所产生的浆粕废水,排放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是引起水体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源当前,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主要是以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3)、化学需氧量(COD)来表述。其实只靠这些综合指标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组成与含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能够快速、灵敏的分析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采用GC-MS联用仪首次对化纤浆粕废水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王媛  张彭义 《化学进展》2010,22(1):210-219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人工合成全氟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量的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它们普遍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呈现出全球分布的态势,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PFOA和PFOS的环境来源和传输途径,解析了人体暴露的三种主要途径以及在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灰尘中的污染现状,并就围绕着它们所开展的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多氯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氯萘(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PCNs)是一类理化性质相似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共有75个同类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全球范围内已陆续停止了PCN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环境中PCNs的污染主要来自历史上生产和使用PCNs以及现有废弃物焚烧、金属冶炼及其它类似过程的废气排放.PCNs广泛分布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有所显现,PCNs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PCNs的污染控制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环境管理的新任务.本文重点介绍了PCNs的特性、环境中PCNs的来源、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污染水平、环境化学行为与环境归宿.同时还讨论了我国有关PCNs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展望了有关多氯萘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生物链(网)累积,对人类健康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其作为棉麻等种植中的杀虫剂可能在纤维上残留,从而通过与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气背景监测点PCBs含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2001年5月22日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其化学性质稳定,难于被生物降解,能够通过食物链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大气是此类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水平,对11个不同背景监测点的大气进行了样品采集、净化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强,可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能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进行全球性迁移,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POPs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毒性.生殖健康不仅关乎人类繁衍,更能对人口素质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POPs的生殖毒性以及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回顾我国POPs环境污染与人类暴露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着重讨论几类典型POPs的生殖毒性和致毒机制以及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关注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