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Sn-In-Zn三元系相图和无铅钎料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玉军  张启运 《物理化学学报》1998,14(12):1098-1103
Sn-In-Zn三元体系的液相限相图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发现体系存在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46Sn-52ln-2Zn(100ω),其熔点为108℃.在相图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该体系作为无铅焊料的最佳组分为6.7Zn-8.0In-85.3Sn(100ω),其熔化温度为188℃。  相似文献   

2.
作为系列研究含稀土氯化物的三元相图工作之一,本文测定了CeCl_2-SrCl_2-CaCl_2三元体系的液相限。该相图未见文献报道。相关的三个二元体系相图,文献已有报道。CeCl_2-SrCl_2与CeCl_3-CaCl_2属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前者低共熔点为67.3wt-%CeCl_3(640℃);后者低共熔点的组成为57.0wt-% CeCl_3(622℃)。SrCl_2-CaCl_2二元体系相图属带有最低点的连续固溶  相似文献   

3.
CaCl_2-LiCl和CeCl_3-CaCl_2二元体系的相图已有报道。这两个体系的相图都属于简单低共熔型。文献[1]报道的CaCl_2-LiCl的低共熔点为487℃(43.3wt%LiCl),该体系在439℃以下有复盐CaCl_2·LiCl存在。对于CeCl_3-CaCl_2二元体系相图,各文献报道的低共熔点组成相差较大,归纳大致有三种:625℃(57.5wt%CaCl_2);613℃(61.5wt%CaCl_2)和618℃(26.9wt%CaCl_2)。由于盐的熔点和盐的纯度及  相似文献   

4.
PrCl3—MgCl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熔盐体系相图对于研究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及电解制备金属是很重要的,但含稀土氯化物体系相图至今报道甚少,作为系列研究含稀土氯化物的三元相图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Pr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该相图未见报道。 相关的三个二元体系相图已有文献报道。PrCl_3-LiCl与PrCl_3-MgCl_2属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其低共熔点的组成分别为71.3wt%PrCl_3(470℃)和59.8wt%PrCl_3(645℃);MgCl_2-LiCl体系相图属有最低点的连续固溶体类型,其最低点组成为  相似文献   

5.
NdCl3-LiCl及NdCl3-LiCl-NaCl体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TA和X射线结构分析研究了NdCl3-LiCl二元体系相图和NdCl3-LiCl-NaCl三元体系液相限. 发现NdCl3-LiCl体系相图属于简单低共熔型, 低共熔点e3为28.5(wt%)LiCl, 452℃. 在低共熔温度以下有一固相下生成的介稳化合物, 在443℃分解, 组成为2NdCl3.LiCl. 经长时间退火, 该化合物消失. NdCl3-LiCl-NaCl体系有对应NdCl3、LiCl、NaCl、2NaCl.LiCl、NaCl.LiCl的五个液相面, 七条两次结晶线, 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69.0(wt%)NdCl3, 13.5(wt%)NaCl, 374℃], 两个三元转熔点P1[69.5(wt%)NdCl3, 14.5(wt%)NaCl, 380℃], P2[70.0(wt%)NdCl3,15.5(wt%)NaCl, 385℃].  相似文献   

6.
CeCl3-MgCl2-LiCl三元体系液相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Cl_3-MgCl_2-LiCl三元体系中的三个二元体系相图均已有文献报导.其中CeCl_3-LiCl及CeCl_3-MgCl_2都是简单低共熔型的,低共熔点的组成和温度分别为67.0wt%CeCl_3(466℃)和54.0wt%CeCl_3(660℃).MgCl_2则是有最低点M的连续固溶体型,M的组成和温度为59.9wt%MgCl_2(570℃).本文中的二元体系,经验证后直接引用文献数据.据此测定了该三元体系的液相限.共测定七个多温截面.各截面端点组成见表1(Table 1).  相似文献   

7.
YbCl3-MCln体系相图的研究(M=Li、Mg、Ca、Pb; n=1,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于DTA与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YbCl_3-MCl_n(M=Li、Mg、Ca、Pb; n=1或2)二元体系相图.发现YbCl_3-LiCl体系相图属固液异组成型,有化合物Li_3YbCl_6生成,它在481 ℃有一相转变. 其无变点分别为x_(YbCl_s)=0.410;526 ℃和x_(YbCl_3)=0.340,547 ℃;YbCl_3-MgCl_2属类转熔型相图,在富YbCl_3相区666 ℃有一尚不知其性质的热效应,为x_(YbCl_3)=0.380,628 ℃;YbCl_3-CaCl_2和YbCl_3-PbCl_2体系皆属简单低共熔型相图,其低共溶点分别为x_(YbCl_3)=0.530, 615 ℃和x_(YbCl_3)=0.340, 415 ℃. 后者在固相下有一不稳定化合物PbYbCl_5生成,在392 ℃分解,同时探讨了相图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导电、抗静电、自限温加热、甚至导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这类复合材料中所用的填料主要有金属、炭黑、石墨、石墨烯等。这些填料在加工过程中处于固态。与之不同的是,低熔点金属熔点低,在加工过程中处于液态,从而可以降低复合体系粘度、提高加工性能、降低设备磨损;还可以实现加工过程中填料原位细化和原位纤维化,以及形成双连续相结构。本文概述了低熔点金属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结构、导电性、流变性和力学性能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与其它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相比LMPM/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优势,指出了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DTA测定了YbCl3-CaCl2-MgCl2三元体系液相限.发现本体系有对应于YbCl3、CaCl2、MgCl2和不稳定化合物X的四个液相面,五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38.0wt%YbCl3,31.0wt%CaCl2,31.0wt%MgCl2;556℃)和三元转熔点P’(45.5wt%YbCl3,28.0wt%CaCl2,26.5wt%MgCl2;600℃).  相似文献   

10.
低共熔溶剂是一类新型的绿色溶剂,但目前文献报道的低共熔溶剂大多是亲水性的.它们在水中不稳定,很难在含水体系中得到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受到特别的关注.本文在介绍低共熔溶剂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含水体系中短链脂肪胺、低碳醇、双酚A、杀虫剂、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萃取/分离为例,综述了近年来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在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等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桑色素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桑色素在pH=1~14的水溶液中的极谱行为. 于不同pH范翻内得列了四个还原波. 研究证实在pH<4条件下获得的P_1波为表面催化氢波. 其余三个波为不同形态桑色素的单电子吸附还原波, 并伴有随后化学反应过程. 测得在单分子层饱和吸附条件下, 每一个桑色素分子所占汞电极面积为1.36 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了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DSC和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初始投料中两单体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的分子结构;调节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分子量,进而影响到其形态与性质.采用高分子量的共聚物进行电纺丝加工,得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无纺布,由SEM可观察到纤维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粘结.在孔隙率约为75%左右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抗拉强度可达6.1MPa,延伸率为500%.  相似文献   

13.
焦磷酸铜络合物还原过程中要经过一价铜这个中间产物在一些文献中都假设过。这个问题不仅是有兴趣的理论问题,而且也很有实际价值。因为在工业电镀中经常出现的所谓“铜粉”,常常影响镀层的质量。简单的Cu~(2+)离子在氧化物溶液中进行阴极还原时,曾经用旋转圆环-圆盘电极(RRDE)的方法实验证实了一价铜中间产物的存在。但是在铜以络离子存在时,尤其是在过剩的焦磷酸离子存在下,使得还原在较负的电位下进行。这时是否有一价铜中间产物,尚未见到RRDE的研究。用RRDE研究络离子还原的工作还很少。可是这一有力方法的应用将会揭示许多一般方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共聚物的合成和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元催化剂(Y(Cl3COO)3-ZnEt2-glycerin)催化二氧化碳与氧化环己烯共聚反应,制备了高分子量二氧化碳与氧化环己烯共聚物(PCHC).8 h内催化剂平均活性达到11.8 kg polymer/mol Zn,PCHC主链上碳酸酯单元含量大于95%,数均分子量达到7.0×104.研究了PCH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量的关系,当PCHC的数均分子量(Mn)低于8.5×104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Mn增加而升高;Mn高于8.5×104时,Tg对Mn的依赖性不大.当PCHC的分子量充分高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达到120℃,PCHC的自由体积特征常数K=1.91×105.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分子量有利于提高PCHC的热分解温度.通过实施聚合反应和后处理,三元催化剂转化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主要为氧化锌)残留在聚合物中,采用Kissinger方法得到纯PCHC(除去金属氧化物)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约为199.9 kJ/mol,含金属氧化物(Zn含量4400×10-6)PCHC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下降为143.9 kJ/mol.因此氧化锌能够促进PCHC的热降解,减少PCHC中氧化锌的含量有利于改善PCHC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分子束-气装置上测量了Sn+N_2O和Sn+O_2反应的发光光谱, 得到了压力为10~(-2)~10~(-4)乇时两个反应的发光光谱随反应压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 Sn+N_2O反应生成的SnOa~(3∑)态主要是由其它电子态经碰撞而布居的。实验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得了Sn+N_2O反应的总碰撞截面为0.32 nm, 说明发光态是由Sn(~3P_2)+N_2O反应直接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脱乙酰甲壳质是甲壳质衍生物中最重要,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属阳离子性聚电解质,可以溶于多种稀酸溶液中,本文从脱乙酰甲壳质在甲酸、乙酸和丁酸溶液中的粘度变化,研究其稀溶液性质。分別考察了脱乙酰甲壳质在8×10~(71)~3×10~(72)/1,酸浓度在5×10~(-1)~1×10~(-1)mol范围内溶液ηsp/c-c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作为脱乙酰甲壳质溶剂的酸,在溶液稀释时对溶液ηsp/c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当溶液中可离解的酸还未能完全满足游离氨基成盐要求时,酸溶液的增加将导致溶液的ηsp/c的增加,而一旦游离氨都已成盐,过量酸的增加都会导致溶液粘度的下降。而在一般情况下,酸的酸性越强,酸的浓度越大,都会使溶液得到较低的粘度值。  相似文献   

17.
N-取代马来酰亚胺聚合物中的酰亚胺环为平面五元环结构,阻碍了酰亚胺单元绕聚合物主链的旋转,限制了聚合物主链的运动,使聚合物的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来,有关N-取代马来酰亚胺均聚合研究的报道已经有很多,但大多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和负离子聚合方法,采用配位催化聚合方法很少.  相似文献   

18.
磷原子簇正负离子的激光产生与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子簇的产生与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化学与物理学界兴趣的一个焦点。最近我们在自制的装置上,首次观察到各种大小的磷原子簇,并通过对其正负离子质谱的分析,探讨了其可能的构型。实验装置的原理与详细构造已有另文介绍。本实验选择的激光是Nd:YAG激光器的倍频输出(532nm),聚焦后作用于样品的激光功率密度接近10~7W·cm~(-2)。实验的单质磷样品是多次提纯后的红磷。图1所示的磷原子簇的正负离子质谱由两台飞行时间质谱计同时记录,由连续30次采集的数据平均而成。  相似文献   

19.
在-20℃~85℃的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贮氢合金MINi~3~.~7~5Co~0~.~6~5Mn~0~.~4Al~0~.~2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R~t,欧姆内阻R~0,阴极极化过电位,阳极极化过电位,阳极极化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电位η~a和浓差极化过电位η~c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对称因子β和电极中氢的扩散系数D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放电电流密度较低时,电化学反应是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当放电电流密度较高时,氢的扩散是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在中等放电电流密度下,电极过程由电化学过程和氢的扩散过程混合控制。该电极中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氢扩散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28.1kJ.mol^-^1和19.9kJ.mol^-^1。  相似文献   

20.
The Co–S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for Sn-based anode material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is system in the liquid state, however, are rather sparse. In this work, the atomic structure and structure-sensitiv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viscosit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thermoelectric power) of liquid Co–Sn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elting-solidification region.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data in order to verify the liquidus curve in the Sn-rich part of the Co–Sn phase dia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