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07萃取色谱对硫酸盐体系的钴,镍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革取色谱法分离硫酸体系中的钴、镍进行了研究。用含P507萃取剂的革淋树脂,经过MgSO_4转型后,使Co~(2+)的萃取能力提高而达到了与Ni~(2+)的完全分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pH=5.2—5.6的条件下,Co~(2+)全部上柱而Ni~(2+)只部分上柱,用pH≥2.20的H_2SO_4即可将Ni~(2+)淋下而使Co~(2+)、Ni~(2+)分开。该萃淋树脂对微量钴的富集、对含钴样品中镍的分离及测定均达到很好的效果。Ni收率在100%—100.5%之间。  相似文献   

2.
减压离子交换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钴钢中低含量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二酮肟直接比色法因Co~(2+)有干扰,不适用于测定高钴钢中低含量镍,而使用萃取光度法操作手续又较为繁琐。用离子交换技术分离镍、钴、铜、铁等元素是有效的方法。本文选用细粒度(20—50微米)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YSGR_4 NCl,小型交换柱(φ6×100毫米),在盐酸介质中,减压下使Ni~(2+)与Co~(2+)、Cu~(2+)、Fe~(8+)等分离,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Ni~(2+)。试验部份装置:以10毫升滴定管加工成上部为杯形,如图安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3.
二癸基次膦酸的合成及其萃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廉价的工业副产物混合癸烯和次膦酸钠反应,在常压下合成了二癸基次膦酸,分离产率达99.8%,产物纯度98%.萃取实验表明,二癸基次膦酸对镍/钴分离的选择性要好于Cyanex272,对镍和钴的萃取率和反萃率均大于96%;同时,对钴等金属离子,可实现对低pH浸出液的直接萃取.  相似文献   

4.
对于某些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形成氯络离子交换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再利用各金属络阴离子稳定性的差别,以不同浓度的HCl淋洗进行分离回收。在工业实际应用中,人们总希望降低淋洗液的酸度,这对回收过程更为有利。对分析中的分离来说,降低淋洗液酸度也便于分离后的测定。本文对分离回收Co~(2+)、Fe~(3+);Co~(2+)、Mn~(2+)、Fe~(3+)所用树脂和低酸度洗脱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为了除去铁杂质回收钴或锰的离子交换分离或Mn~(2+)、Co~(2+)、Fe~(2+)的层析分离,不仅可在较浓的盐酸溶液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较低浓度的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完成。增大淋洗液中NaCl的浓度,就可降低其中盐酸的浓度,可得到同样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测定锂盐中镁是采用8-烃基喹啉氯仿溶液在正丁胺存在下,将pH调至10,萃取二次,继用盐酸反萃取后进行测定。测定镉采用螯合树脂交换分离洗脱后与其它离子一起进行测定。国外也有用Wofatit Y-29多孔性聚乙烯二乙烯苯树脂在含有0.25M8烃基啉溶液pH=11时,振荡一小时吸附的离子用HCl处理后测定Mg~(2+)及Cd~(2+)。我们利用0.1M二苯甲酞基甲烷(DBM)一苯溶液,在洒石酸钠存在下将pH调至11,同时萃出Mg~(2+)及Cd~(2+)与主体锂分离。0.4N HCl反萃取,镁萃取率为98.4%,镉为96.5%,回收率为95-105%,检测限为1×10~(-4)%,相对标准偏差3.2%。本法还可适用于氯化钠、钾、铷、铯样品中镁及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丙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NH_4)_2SO_4-水体系萃取分离汞的行为及与常见离子分离条件.试验表明:调节pH1.0或3.0,能使Hg(Ⅱ)从Fe~(3+)、Co~(2+)、Ni~(2+)、Zn~(2+)、Mn~(2+)、Cu~(2+)、Al~(3+)等离子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铁、钴,钯-3,5-diBr-PADAT-SLS体系。在pH5.5的HAc-NaAc介质中,七种金属离子可与试剂生成配合物。用Spherisorb 5 ODS柱,含有4.02×10~(-2)mol/L KCl和0.06mol/L pH3.0HAc-NaAc甲醇/乙腈/水(83/0.5/16.5)溶液作为流动相,分离出了Fe~(2+)、Co~(2+)和Pd~(2+)配合物。对分离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铁、钴、钯的同时测定的HPLC-光度法。用于对虾饵料中铁、钴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平洋中部深海粘土HCl浸出液酸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克服现有萃取剂不足,采用新型萃取剂P535从高浓度HCl浸出液中直接萃取回收Y~(3+),考察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和相比对萃取的影响以及HCl,H2SO4反萃剂对反萃的影响,分别绘制萃取平衡等温线和反萃平衡等温线,确定反萃方案并完成转型。结果表明:以有机相组成为10%P535(质量分数)+磺化煤油作为萃取剂,料液酸度为1.12 mol·L-1HCl,其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5 min,相比O/A=1∶2。经过3级逆流萃取,Y~(3+)萃取率达到98%,Fe~(3+)共萃进入有机相,其他金属基本不萃取。负载有机相用2 mol·L-1的H2SO4溶液可选择性反萃Y~(3+),得到Y_2(SO_4)_3溶液,反萃Y~(3+)的有机相再用8 mol·L-1HCl溶液反萃共萃的Fe~(3+),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乙酸缓冲溶液中(pH3.5),铜试剂能有效地沉淀分离铁、镍、钴、铜、钼、钨、钒、铌和大部分铬、锰、钛等干扰元素而不吸附铝,然后用EDTA进行滴定。残留的钛以及含少量锆或稀土的试样可以在滴定时用铜铁试剂进行有效的掩蔽。当铁、钴共存时,加入铜试剂能使部分Fe~(3+)还原为Fe~(2+),而Co~(2+),被氧化为Co~(3+),降低了对铁的分离效果,加入过氧化氢可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本法适用于含锰≤2%,含钛<5%的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钒铁、合金钢和铝青铜中铝(>0.4%)的测定。方法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0.
负载PMBP聚氨酯泡沫(PF)塑料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负载PMBP-PF塑料萃取稀土的条件,并从岩石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一些共存元素如Al、Fe、Sc、Zr的影响。在pH1.0时,La~(3+)、Y~(3+)的萃取率均为零,而Fe~(3+)高达90%,可望用于分离;在pH5.0时,La~(3+)的萃取率高达93%;在pH6.0时,Y~(3+)的萃取率高达95.4%;在磺基水杨酸的掩蔽下铝完全不被萃取,可与La~(3+)、Y~(3+)分离;当pH1.0~3.0时,Sc~(3+)萃取率为零,可与La~(3+)、Y~(3+)分离;在1~6mol/L盐酸范围内,La~(3+)、Eu~(3+)、Y~(3+)等稀土元素不被萃取而Zr~(4+)的萃取率高达92.0%以上,可使之与稀土元素分离。  相似文献   

11.
因铁离子具有强烈的水解倾向及易与其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性质,在溶剂萃取体系中的存在形式极为复杂。在稀土萃取体系中,采用P204或N235除铁,经盐酸反萃后,有机相中铁的反萃率较低,不能深度除去,影响萃取剂的萃取性能。而在P507-N235盐酸萃取体系中,Fe3+在低酸度下可被P507萃取,在高酸度下形成Fe Cl-4配合物被N235萃取,萃取率达99%以上,且难被反萃下来。研究采用草酸和EDTA络合法除去有机相中的铁,结果表明:草酸络合法除铁率较低,较难用草酸络合法将有机相中的铁反萃下来;在温度25℃、反萃时间14 min,相比1∶1的条件下,用EDTA络合法除铁,铁的反萃率可达97.51%,经4次错流反萃后,可将有机相中铁的浓度降至0.002 g·L-1,达到深度除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Emim] PF_6-邻菲咯琳萃取体系对废旧镍镉电池中镉、镍离子的萃取性能,考察了振荡时间、温度、平衡水相酸度和萃取剂用量时萃取性能的影响.在水相pH值为5.91、温度为80℃时,4.0mL4g/L的邻菲咯琳与3.0mL离子液[Emim] PF_6组成的萃取体系时废旧电池液中镉、镍离子萃取效果良好.同时研究了废旧离子液在不同时间及酸度下的反萃效果,在浓度为1.0mol/L的盐酸介质中反萃1h,镉、镍离子能较好地被反萃.  相似文献   

13.
P507体系反萃取条件对平衡负载稀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507-盐酸体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萃取分离体系.在用P507-盐酸体系分离含中重稀土的原料时,由于重稀土元素(Tm,Yb,Lu)难于完全反萃,使得长期使用后的空白萃取剂中仍负载一定量的重稀土(称为平衡负载).在重稀土元素分离时,平衡负载甚至高达有机相正常负载的10%以上,严重影响了相关分离工艺的运行和实际分离效果.根据多组分萃取分离体系的萃取-反萃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将平衡负载引入反萃取参数计算的物料平衡模型,对反萃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反萃酸的相对流量、反萃级数等工艺条件对平衡负载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平衡负载随反萃级数和反萃酸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消除重稀土平衡负载、保证反萃完全需要较高的反萃酸耗和较长的反萃级数.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分离需要选择相对经济的工艺条件,将平衡负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CL—5709萃淋树脂对硫酸盐体系的Co、Ni萃取色谱分离及提纯进行了研究。针对Mg~(2+)型树脂及Ni~(2+)型树脂各自的特点及分离效果,研究了Mg~(2+)型树脂对Co、Ni混合样品的分离分析效果及Ni~(2+)型树脂的提纯效果。结果表明,Mg~(2+)型树脂分离Co、Ni效果很佳、条件易行。只需用pH=2.27的H_2SO_4即可将Co、Ni完全分开。而Ni~(2+)型树脂对提纯Ni较有利,提纯后Ni纯度达99.58%。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作为萃取剂、NaClO4作为共萃剂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考察了萃取温度、溶液pH值、相比和ClO-4用量等因素对Li+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水一次萃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温度25℃,Vo/Vw=2.0,n(ClO-4)/n(Li+)=2.0,pH=5~8,Li+和Mg2+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65.41%和13.31%,锂镁分离系数达到12.32.用水在Vw/Vo=1.0、50℃时进行反相萃取,Li+的反萃率达到81.52%,此时镁锂质量比由45.61下降至8.45.锂镁离子萃取过程呈放热效应,金属离子的萃入对TBP中H的化学位移没有影响,但会导致P O双键的红外伸缩振动吸收峰从1280 cm-1移至1264 cm-1.25℃时用斜率法测定Li+萃合物的组成接近2LiClO4.5TBP,反萃液经深度除镁后可制备碳酸锂.  相似文献   

16.
在 KI-Vc-HCl 介质中,用10%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方法可同时富集岩矿土壤中痕量的 Pb、Zn、Cu、Cd、Mo、Bi、Sn,将主量元素 Si、Fe、Al、Ca、Mg、K、Na 分离,确定富集分离的最佳条件,讨论 HNO_3、CH_3COOH-H_2O_2,H_2SO_4-H_2O_2三个反萃体系对痕量元素的反萃作用,探讨萃取及反萃机理。  相似文献   

17.
酰胺型萃取剂于盐酸、硫酸介质中萃取分离某些金属离子已有报导。但这类萃取剂在磷酸介质中的萃取性能及其在分析上的实际应用尚未见报导。本文研究了磷酸介质中用N,N-二烷基乙酰胺(A_(?))萃取剂分离钼的条件,并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作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钼。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酒石酸-磷酸介质,用A_(101)萃取剂可定量萃取钼(Ⅵ),一次萃取率达95%以上,且重现性好;数十毫克的铁、钴、镍、锰、铜、锌和铅等均不影响10微克钼的萃  相似文献   

18.
多烷基支链仲胺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建民  李奇伟  陈景 《应用化学》2001,18(4):276-280
研究了多烷基支链促胺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考察了平衡时间、水相初始pH值、金浓度、离子强度、温度、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相比等因素对金萃取率的影响,绘制了萃取等温线,测定了金的饱和容量,考察了萃取体系对银(Ⅰ)、铁(Ⅱ)、铜(Ⅰ)、镍(Ⅱ)、锌(Ⅱ)的萃取性能,计算出了金与这些杂质元素的分离系数,研究了负载有机相中金的反萃,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在pH5-11范围内对Au(CN)2^-有较高的萃取率和选择性,pH1/2=11.7,可用于碱性氰化液中金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9.
萃取色谱—吸光光度法检测镍中微量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钴是镍中最常见杂质,光度法分析镍中钴时要求Co:Ni≥1:60,否则镍对分析有较大干扰.文献[4]采用镁型P507树脂分离钴、镍,EDTA滴定法可用于混合液中常量镍的分析.本文研究采用萃取色谱法富集、亚硝基R盐吸光光度法分析镍中微量钴.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硬质玻璃色谱柱((?)9mm)IL-951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实验仪器公司)pHS-3型精密酸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WLB-80型电子微量泵(浙江新昌国康仪器厂)P507萃淋树脂(江苏如东化工厂,萃取剂含量55%)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十分快速简便的两相pH滴定法,研究HDEHP萃取Cu~( )、Co~( )、Ni~( )机理。此法在两相平衡时,只要测定水相的pH,通过预先假定的有机相萃合物的形式及种类,确定数学计算式,用实验数据验算萃合常数,来证实设想的反应机理的合理性。它比常用的研究络合物的溶剂萃取法省略了测定两相金属离子浓度这一步骤,但也带来了本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在金属离子Cu~( )、Co~( )、Ni~( )不发生水解、聚合、有机相只存在一种萃合物MA_2·2HA情况下,研究萃取机理的数学假定及实验方法。实验确定HDEHP萃取Cu~( )、Co~( )、Ni~( )时,萃合常数1gβ_(Gu)=11.58;1gβ_c。=10.63:1gβ_(Ni)=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