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sCuHPVAsMoO杂多化合物对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合法合成了CsCuHPVAsMoO系列杂多化合物催化剂,并采用FT-IR,H2-TPR,NH3-TPD和TG-DTA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异丁烯进行选择性氧化,考察了Cs,Cu和As含量、催化剂焙烧温度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Cu和As的引入在提高催化剂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当焙烧温度为340℃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高.组成为Cs0.1Cu0.2HxPVAs0.2Mo10Oy的催化剂对异丁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氧化能力,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醛和乙酸的收率分别可达52.84%,12.05%和18.2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组成、结构的BiMo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丙烷选择氧化至丙烯醛的性能.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原位傅里叶变换激光拉曼光谱(FT-LRS)、电子顺磁共振(ESR)等多种表征结果表明,BiMo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丙烷经由中间物丙烯选择氧化至丙烯醛,催化剂的晶格氧为选择性活性氧物种.丙烷直接氧化下丙烷至丙烯醛的选择性和收率与催化剂的Mo=O物种的氧化-还原性质密切关联,而Mo=O物种的性质又取决于Mo离子的配位环境,Mo=O物种的选择性转化丙烷经由丙烯至丙烯醛活性随畸变MoO6八面体、共顶点八面体、共边八面体、MoO4四面体配位环境递增.组成、结构优化调变的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至丙烯醛选择性和收率可达45%和13.5%,催化剂中具有选择氧化活性的晶格氧物种数可达258 μmol/g.  相似文献   

3.
M-Na-P-Mo-V/SiO2系列催化剂对异丁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浸渍法制备了M-Na-P-Mo-V/SiO2系列催化剂,并用FT-IR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上的异丁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空速900h-1和345℃的反应条件下,过渡金属的引入可提高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其中Cu对催化性能的改善最佳,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可达65.7%;而在Na-P-Mo-V/SiO2催化剂上,乙酸选择性可达50%,但甲基丙烯醛选性仅为4.1%.在催化剂中引入过渡金属时,Cu在提高甲基丙烯醛选择性的同时,也抑制了完全氧化产物COx的生成;Fe提高双键断裂产物和完全氧化产物选择性的同时,使甲基丙烯醛选择性下降;Zn对反应的影响不很大.TPR结果表明,在入Cu的催化剂中,Cu与杂多酸阴离子之间可能存在“溢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丙烷选择氧化用VPO/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对比研究了VPO和VPO/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元素氧化态、还\r\n原性及其对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与VPO催化剂相比,VPO/S\r\n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VPO主要以(VO)2P2O7的形式高度分散于SiO2表面;VPO/SiO2催化剂的还原温度较低;VPO/SiO2催化剂与丙烷的相互作用较强;在反应条件下,VPO/SiO2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产物丙烯的选择性较低,并有丙烯醛等C3含氧化合物生成.这可能是由于VPO/SiO2催化剂表面的V与Si发生了相互作用之故.随着VPO担载量的增加,VPO/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催化剂的还原温度略有升高,可还原的晶格氧量增加;催化剂表面与丙烷的相互作用增强;丙烷转化率升高而丙烯选择性降低,丙烯醛选择性在5%VPO/SiO2催化剂上最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VPO担载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晶格氧的密度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5.
王大文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9):705-710
 用溶胶-凝胶法以磷钼酸(MPA)的铜盐溶液水解钛酸四丁酯制备了CuPMo/TiO2催化剂,并用ICP,XRD,TG-DTA,IR,TPD-MS和微反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杂多钼酸盐与TiO2表面通过O2-桥发生键联.在623K下,杂多阴离子仍保持其原有的Keggin结构;CO2在Lewis酸位Cu(Ⅱ)和Lewis碱位Cu-O-Mo桥氧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Cu(Ⅱ)←O-(CO)←(O--Cu);丙烯以分子吸附态在催化剂上吸附;在空速1500h-1,压力1MPa和温度563K的反应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4.2%,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6%.  相似文献   

6.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中Ce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一系列助剂如:Cu、Zn、Mn、W、Ce、Pr、Nd等对Ag-Mo-P-O催化剂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的影响.其中添加助剂Ce的Ag-Mo-P-O催化性能较好.添加Ce降低了丙烷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并有利于中间产物丙烯转化为丙烯醛.采用BET、XRD、H2-TPR、O2-TPD、C3H8-TPD和EPR等方法,研究了含Ce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助剂Ce改善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并调变了催化剂中Mo5+/Mo6+比例,有利于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生成丙烯醛,这可能归因于催化剂中形成Ce3++Mo6+Ce4++Mo5+氧化-还原循环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MoPO/SiO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丙烷以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的有关中间体或其探针分子(如丙烯、烯丙醇、异丙醇和正丙醇)和产物(如丙烯醛、丙酮和丙醛)在MoPO/SiO2催化剂上的反应行为,用以探明该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可能路径. 结果表明,异丙氧基是MoPO/SiO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主要中间体,异丙氧基脱β-H生成丙烯或脱α-H生成丙酮,而丙烯则经σ-氧烯丙基转化为丙烯醛.  相似文献   

8.
杂多化合物膜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多孔钛片为支撑体,将组成为HxCu1.2PAs0.6Mo12Oy的杂多化合物与具有氧溢流效应的氧化物Sb2O4制成催化膜,在特制的膜催化反应器中进行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结果表明,杂多化合物-Sb2O4催化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甲基丙烯酸收率可达26.3%,甲基丙烯醛收率可达22.4%,液体产物(即可用产物,包括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醛、乙酸和丙酮)收率可达67.4%.  相似文献   

9.
以流动床微分反应器研究了Bi_2MO_3O_(12)-Bi_2O_3催化剂上的丙烯氧化动力学。丙烯和氧的分压范围分别为0.05—0.95atm和0.07—0.80atm。当氧和丙烯分压低于0.30atm时, 丙烯醛的生成速度对丙烯为一级对氧为0.5级。表观活化能为30.1 kcal mol~(-1)。当丙烯和氧分压高于0.30atm时, 丙烯醛生成反应的动力学不能用幂速度方程描述。丙烯醛的生成速度对丙烯和氧分压存在着极大值。热脱附实验表明, 在低于150 ℃时, 分子态丙烯可以吸附于氧化态催化剂。但当温度高于300 ℃时, 丙烯则不以分子态吸附, 且脱附物为丙烯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广阔的温度区(25—500 ℃)氧皆不以分子态处于催化剂上。因此, 建议了以表面双位反应为速控步骤的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丙烯选择氧化制丙烯酸杂多酸催化剂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萱  王浩 《分子催化》2000,14(5):384-387
丙烯选择氧化制丙烯酸是丙烯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目前工业上采用两步法生产 ,即丙烯先被氧化为丙烯醛 ,丙烯醛再被氧化为丙烯酸 .两步法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多为复合氧化物[1 ] .杂多酸催化剂由于富含晶格氧 ,有可能使丙烯一步被氧化为丙烯酸 [2 ] .其中具有 Keggin结构的杂多酸易于制备 ,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好 ,被广泛用作多相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剂 .我们选取 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催化剂 ,调变其阴阳离子组成 ,用于丙烯一步氧化制丙烯酸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 .1实验部分1 .1催化剂制备含铜、铬的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见文献[3] .将三…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Fe-Al-P-O催化剂,采用IR、XRD、TEM、BET、TP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1/2-Al1/2-PO4由10 nm左右 FePO4和AlPO4微晶组合而成,其晶格氧的活泼性大于单纯FePO4,AlPO4在Fe1/2-Al1/2-PO4中起到分散FePO4微晶的作用;Fe1/2-Al1/2-PO4的反应性能与原料气组成密切相关,丙烯与O2的选择氧化产物主要是丙烯醛,原料气中加入H2后,反应产物以环氧丙烷为主,同时还有部分丙烯醛,原料气中引入水蒸气后,可进一步增加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及减少丙烯醛的产率;在0.1 MPa、200 ℃、C3H6/O2/H2/H2O/N2=1∶1∶1∶1∶6(mol比)和空速1 200 h-1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8.9%,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81.0%。  相似文献   

12.
丙烷选择氧化的铋钼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激光拉曼光谱(FT-LRS)和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丙烷选择氧化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组分是丙烷催化氧化脱氢为丙烯的主要活性组分,而丙烯醛选择性的大小与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组成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丙烷转化率(~28.0%)相近的情况下,其丙烯醛选择性随Mo/(Mo+Bi)原子比的增加先逐渐增加,在Mo/(Mo+Bi)原子比为0.50时达极大值(~28.1%).随Mo/(Mo+Bi)原子比进一步增加,丙烯醛选择性又急剧下降.XRD和FT-LRS结果表明,Bi2O3和MoO3之间可形成二元Bi-Mo-O晶相固溶体,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当α-Bi2(MoO4)3和γ-Bi2MoO6两相共存时,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选择氧化催化性能.γ-Bi2MoO6参与了α-Bi2(MoO4)3对丙烷的选择氧化,加速了选择氧化活性氧物种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Cu/SiO2催化剂上丙烯在空气中的直接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系列用NaCl修饰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丙烯在空气中直接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利用TPR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丙烯转化率为0.16%,环氧丙烷选择性达到44%.在反应气中加入氢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并且催化剂稳定性大大增强.反应结果表明,还原态的低价铜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NaCl与铜离子结合而生成新物种可能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性Ag/α-Al_2O_3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对丙烯气相环氧化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改性负载银催化剂,并利用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技术研究了氧在其表面上的脱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Ag/α-Al2O3催化剂只能使丙烯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当该催化剂用K2O改性后,可获得少量的环氧丙烷;Y2O3改性的Ag/α-Al2O3催化剂,可获得极少量的丙醛和丙酮;将0.1%(w)Y2O3添加到Ag-K2O/α-Al2O3后,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性能.在0.1MPa、245℃、20%C3H6/8%O2/72%N2和气体空速2000h-1的反应条件下,通过20%(w)Ag-0.1%Y2O3-0.1%K2O/α-Al2O3催化剂时,丙烯转化率为4.0%,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46.8%.O2-TPD研究表明,少量的Y2O3、K2O或Y2O3-K2O作为助剂添加到20%Ag/α-Al2O3催化剂中时,减少了高温区与丙烯完全氧化有关的吸附氧物种的量,低温区余下的吸附氧物种量不变,有利于丙烯环氧化反应,提高了环氧丙烷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郭玲玲  虞静  王伟伟  刘家旭  郭洪臣  马超  贾春江  陈俊翔  司锐 《催化学报》2021,42(2):320-333,后插41-后插47
氧化物负载的含铜材料是丙烯选择性氧化制备丙烯醛的理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该催化体系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仍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以碳酸钠为沉淀剂,通过沉积沉淀法将铜负载于高比表面的二氧化硅载体上,从而得到了均匀分散且小尺寸的Cu/SiO2催化剂.另外,采用浸渍法制得了相同负载量的分散不均匀、大尺寸的Cu/SiO2催化剂.丙烯选择性氧化反应活性测试发现,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比浸渍法制备的更有利于丙烯醛的生成,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在300℃反应时,丙烯的转化率达到25.5%,丙烯醛的选择性达到66.8%,对应的丙烯醛的生成速率高达10.5 mmol·h^-1·gcat.^-1或111.2 mmol·h^-1·gCu^-1,远远超出了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1.7 mmol·h^-1·gcat.^-1或17.2mmol·h^-1·gCu^-1)和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结合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对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在反应后铜物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小尺寸的氧化铜(CuO)团簇转变为氧化亚铜(Cu2O)团簇,并且铜物种的尺寸没有明显的增大.为了进一步探索铜物种在预处理(氢气还原)以及催化反应时(丙烯+氧气)的结构变化,对不同方法合成的两种催化剂进行了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发现不同尺寸的铜物种在还原和反应时都经历了从氧化铜(CuO)变为金属Cu再到Cu2O的结构变化,并且Cu2O在320 min的反应过程中可以稳定存在,说明它是该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另外,通过原位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追踪反应时气体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脱附状态,发现丙烯可以有效地吸附在小尺寸Cu/SiO2催化剂表面,随着Cu2O的形成,检测到了烯丙基中间体(CH2=CHCH2*)的产生,该物种可以与邻近Cu2O上的一个氧发生反应,从而生成丙烯醛,因此结合N2O滴定实验,我们可认为,高度分散的小尺寸的Cu2O物种是丙烯进行高效选择性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醛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6.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以用来生产聚氨酯、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等化工产品,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然而,目前PO的生产工艺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副产物、原料经济性等不足之处.考虑到环保、技术、资金等关键性问题,丙烯气相环氧化工艺是PO生产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是最理想、原子经济性最高的反应,也是当今催化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研究报道Ag基催化剂和Cu基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可得到较好的催化性能.尽管Ag催化剂催化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已成功实现工业化,但是Ag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得到的PO选择性低于10%,这是由于丙烯比乙烯多出的甲基中的α-H受双键影响变得非常活泼,C?H键易断裂,导致丙烯容易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2.因此,研究报道采用不同助剂对Ag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Ag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了Ag-CuCl2/BaCO3催化剂,当CuCl2的负载量为0.036 wt%Cu和0.040 wt%Cl时,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可以得到1.3%的丙烯转化率和71.2%的PO选择性.适量CuCl2的改性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分子氧物种,同时抑制原子氧物种的形成,从而提高PO选择性.但是CuCl2作为前驱体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引入的Cu和Cl的比例是恒定的,不可调节.因此,我们以Cu(NO3)2和NH4Cl作为Cu和Cl的前驱体,采用还原-沉积-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Cu-Cl/BaCO3催化剂,分别通过调节Cu和Cl的负载量来进一步提高Ag-Cu-Cl/BaC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表征手段来研究催化剂中Cu和Cl的作用.研究发现,Cl负载量的提高更容易导致大尺寸Ag颗粒的形成,而Cu负载量的提高对Ag颗粒尺寸影响不大.适当的Cl负载量可抑制氧气在催化剂表面解离吸附形成原子氧物种,从而抑制了丙烯的完全氧化,提高PO选择性.过高的Cl负载量会导致催化剂发生Cl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性能.适当的Cu负载量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生成PO,但当Cu负载量过高时容易导致Cu物种发生聚集,更多原子氧物种吸附于Ag颗粒表面,有利于丙烯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2,降低了PO选择性.适当的Cu和Cl负载量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分子氧物种和原子氧物种达到平衡,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当Cu和Cl负载量分别为0.036 wt%和0.060 wt%时,Ag-Cu-Cl/BaCO3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200℃,0.1 MPa,3000h-1反应条件下可得到1.2%的丙烯转化率和83.7%的PO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e含量的MoBiTeO/SiO2催化剂, 并用XRD、Raman、XPS、NH3-TPD、吡啶吸附FT-IR和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方法考察了Te组分对催化剂的结构、酸性及其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Mo氧化物与Te氧化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通过形成Mo—O—Te 桥氧键生成了Te多钼酸盐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Mo-O活性中心, 同时TeOx具有脱除丙烯α-H、插氧并将其转化为丙烯醛的功能, 因此, 在MoBiO/SiO2催化剂中添加Te组分使丙烯醛选择性有显著的提高. 但是Te的加入同时也使催化剂中B 酸增强, 这不利于丙烯醛生成. 因此, Te添加量有一最佳范围, nTe/nMo为0.05-0.1 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Te的添加及Te含量对MoPO/SiO2催化剂催化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 MoPO/SiO2催化剂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中间产物丙烯选择性较高,而Te的添加促进了丙烯向丙烯醛的转化. N2吸附、XRD、Raman、XPS、H2-TPR、丙烷脉冲、NH3-TPD和Py-IR等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添加Te后虽然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但单位比表面积上的酸量增加,催化剂低温可还原性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丙烷的转化. Te可能有利于丙烯α-H的脱除和/或烯丙基的插氧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丙烯环氧化反应用Au/TiO2系列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菲菲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8):600-604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TiO2系列催化剂,并用XRD,TG-DTA,BET,TEM和I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对催化剂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u/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100m2/g以上,Au粒子以纳米级超细颗粒均匀分散在锐钛矿型TiO2的表面.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相是Lewis酸位Tin+与Au粒子,Au可以吸附氢与氧并将其转化为过氧化物.在50~150℃温度范围内,丙烯的转化率为0.56%~1.16%,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在87%以上.原料气中H2或O2的含量增大时,丙烯的转化率随之升高.在催化剂中引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硝酸盐作为助剂,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以用来生产聚氨酯、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等化工产品,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然而,目前PO的生产工艺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副产物、原料经济性等不足之处.考虑到环保、技术、资金等关键性问题,丙烯气相环氧化工艺是PO生产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是最理想、原子经济性最高的反应,也是当今催化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研究报道Ag基催化剂和Cu基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可得到较好的催化性能.尽管Ag催化剂催化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已成功实现工业化,但是Ag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得到的PO选择性低于10%,这是由于丙烯比乙烯多出的甲基中的α-H受双键影响变得非常活泼,C-H键易断裂,导致丙烯容易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_2.因此,研究报道采用不同助剂对Ag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Ag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了Ag-CuCl_2/BaCO_3催化剂,当CuCl_2的负载量为0.036 wt%Cu和0.040 wt%Cl时,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可以得到1.3%的丙烯转化率和71.2%的PO选择性.适量CuCl_2的改性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分子氧物种,同时抑制原子氧物种的形成,从而提高PO选择性.但是CuCl_2作为前驱体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引入的Cu和Cl的比例是恒定的,不可调节.因此,我们以Cu(NO_3)_2和NH4Cl作为Cu和Cl的前驱体,采用还原-沉积-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Cu-Cl/BaCO_3催化剂,分别通过调节Cu和Cl的负载量来进一步提高Ag-Cu-Cl/BaC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表征手段来研究催化剂中Cu和Cl的作用.研究发现,Cl负载量的提高更容易导致大尺寸Ag颗粒的形成,而Cu负载量的提高对Ag颗粒尺寸影响不大.适当的Cl负载量可抑制氧气在催化剂表面解离吸附形成原子氧物种,从而抑制了丙烯的完全氧化,提高PO选择性.过高的Cl负载量会导致催化剂发生Cl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性能.适当的Cu负载量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生成PO,但当Cu负载量过高时容易导致Cu物种发生聚集,更多原子氧物种吸附于Ag颗粒表面,有利于丙烯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_2,降低了PO选择性.适当的Cu和Cl负载量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分子氧物种和原子氧物种达到平衡,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当Cu和Cl负载量分别为0.036 wt%和0.060 wt%时,Ag-Cu-Cl/BaCO_3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200 ℃,0.1MPa,3000 h~(-1)反应条件下可得到1.2%的丙烯转化率和83.7%的PO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