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化学性质;对聚苯树脂炭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的研究Ⅱ.炭化产物制备的电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汪树军 《应用化学》2001,18(11):889-0
元素含量;对聚苯树脂炭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的研究(Ⅰ)树脂炭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3.
商用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已有20年,为了满足不同方面的社会需求,人们迫切需要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相关知识,随后对多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改进方法及电化学性能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各种电极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本文还对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待锂离子电池更好...  相似文献   

4.
《化学研究》2021,32(3)
磷基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磷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类型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变化和考察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6Li和7Li核磁共振谱的变化,可以清楚地了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Li与邻近金属或碳原子的配位情况及在充放电过程中对应于锂离子嵌/脱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变化,对于研究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固体NMR技术在研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及嵌锂机理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纳米电极材料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尤金跨  杨勇 《电化学》1998,4(1):94-100
采用XRD,TEM方法对纳米相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对电极材料的嵌锂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纳米材料的微结构特性使萁 具有优越的嵌锂特性;1)锂离子嵌入电极材料内部的深度小,过程短,具 较大的比表面,有利于采用较大的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放电;2)具有较大的嵌锂空间位置,有利于增加电极的锂嵌容量。  相似文献   

7.
摇椅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嵌入式电极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着重对摇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采用的嵌入式电极材料的结构,常见的合成方法,插层反应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情况以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化学进展》2021,33(4):633-648
科技进步使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柔性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成为各类产品的主要电源。为满足电子产品柔性化、微型化发展需求,开发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锂离子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其关键材料之一的柔性电极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柔性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自身带有电化学活性的碳材料、Mxene材料的一体化柔性电极,基于非电化学活性的聚合物材料、纺织材料、金属基的一体化柔性电极,以及为满足可穿戴设备可编织和大尺寸形变使用需求的宏观柔性新型电极结构设计,分析并探讨了柔性电极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高能量密度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粘结剂是制备电极必须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其选择和使用显著影响电极的宏观电化学性能,其优化是制造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粘结剂在电极电化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阐述了不同锂离子电池电极粘结剂的特征和优缺点,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电极粘结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是一类新型高比容量的储能材料,通过S-S键的可逆断裂与键合进行释能与储能,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该材料包括有机二硫化物、有机多硫化物和硫化聚合物等。本文综述了有机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如何提高现有材料的比容量并改善其循环性能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纳米薄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情况,特别是本课题组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我们从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两方面对各种纳米电极材料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对于纳米颗粒组成的薄膜电极材料,除了对传统的锂一金属氧化物(LiMO2,LiMn2O4等)电极材料和聚阴离子型(LiFePO4等)电极材料薄膜化的研究做了介绍之外,着...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容电池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成为具有前景的新型储能系统。然而,电池型电极和电容型电极之间的动力学不平衡、能量密度不太理想和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若要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在该领域开发出新型正负极电极材料。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容电池正负极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碳材料、硫化物等)的研究进展以及技术路线,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电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及对其他化学电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原子尺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近平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与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和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脱/嵌锂前后电极材料的近平衡微观结构,有助于从更深层次认识电极反应机理和性能演化规律,对于全面理解材料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详述了球差校正扫描透射成像技术在研究电极材料表界面结构及反应机理方面的进展,探讨了未来建立电极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性能相关联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特殊的电学、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信息工程、国防工程等的应用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聚苯胺经掺杂后可形成P型和N型导电态,这种掺杂机制使得聚苯胺的掺杂和脱掺杂完全可逆,而掺杂度受pH值和电位等因素的影响,且电化学活性同比传统锂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优异的可逆性能,因此有关在设计聚苯胺参与锂电池电极复合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不同结构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聚苯胺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研究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展望了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转化反应机制实现储锂功能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尤其是其可逆循环容量的重要方法,对于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转化反应机制实现储锂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转化反应机制等新概念,重点讨论了基于转化反应机制实现储锂功能的简单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的电...  相似文献   

16.
郑洪河  石磊  曲群婷  徐仲榆 《化学通报》2006,69(10):741-748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把锂离子电池纳米级负极材料分为金属基纳米负极材料、非金属基纳米负极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纳米负极材料、纳米氧化物负极材料和其它纳米负极材料。论述了各类材料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与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纳米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任慢慢  周震  高学平  阎杰 《化学进展》2008,20(5):771-777
核壳结构材料可以实现核与壳功能的复合与互补,近年来核壳结构的设计理念也被引入到锂离子电池材料中。本文综述了纳米/亚微米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该类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还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合成核与壳功能互补的材料,可望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新型树脂碳电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分析了碳化处理条件对糠醇树脂碳化产物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20℃碳化处理的样品出现了明显尖锐的(100)晶面特征衍射峰。同时还发现了(110)和(006)晶面特征衍射峰,表现糠醇树脂是一种较易石墨化的树脂材料,碳化样品比表面积均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处理气氛对碳化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表现得更为强烈。700℃惰性气氛中碳化处理的样品与还原性气氛中处理的样品相比,比表面积降低了约61.5%,实验结果还发现620℃-1300℃范围内处理的糠醇树脂碳化样品组装的锂离电池都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其中700℃碳化处理的样品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容量最高,实验结果还表明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越大,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正、负电极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正极材料包括嵌锂的层状L ixMO 2 和尖晶石型L ixM 2O 4 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M =Co、N i、M n、V ) , 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含氢碳、硬碳和金属氧化物。侧重于阐述控制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可逆嵌锂容量和稳定性的嵌锂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质。给出118 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纳米储锂电极材料由于奇特的纳米效应与动力学优势,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尺寸效应、形貌效应以及电极材料碳包覆的作用;并以作者的近期研究为主,着重讨论了几种"动力学稳定"的纳微结构电极材料和具有"三维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高倍率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