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差示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琥珀酸(Succ)作为第一配体,草酸(OX)为第二配体与镉(Ⅱ)形成的混配三元配合物,计算表明,有3个三元配合物形成。在20±0.2℃时测得的稳定常数分别为:[Cd(OX)(Succ)]~(2-),Igβ_(11)=4.68;[Cd(OX)_2(Succ)]~(4-)、Igβ_(21)=5.75;[Cd(OX)(Succ)]~(4-),Igβ_(12)=5.68;在35±0.2℃结果为Igβ′_(11)=4.61,Igβ′_(21)=5.74,Igβ′_(12)=5.67,也求得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混合常数K_((?))和稳定化常数K_((?))的对数值均大于零,说明三元配合物[Cd(OX)(Succ)]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2.
改进了教学实验中常用的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方法,提出一种使用六亚甲基四胺-硝酸缓冲溶液控制体系pH的方法,预先配制磺基水杨酸的二钠盐溶液,省去强酸强碱反复调节溶液pH的过程,简化了实验操作。在pH 5.60时测得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3.6×10~3,并推出其稳定常数为K_(CuL)=3.6×10~9,与文献值K_(CuL)=3.3×10~9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精密pH电位法测定了在甲醇 水混合溶剂中配体氨三乙氧基三苯甲酸 (NEB)质子化常数 (2 5℃ ,I =0 .2 0mol·L- 1 NaCl) ,讨论了溶剂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剂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测定了NEB与部分过渡金属M(Ⅱ) (M =Cd、Co、Ni、Cu及Zn)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数据处理用程序MINIQUAD - 82和MIQUV完成。在二元体系中存在的配合物物种有 112、111、110及 2 10型 (M2 + ∶NEB3- ∶H+ ) ,并且 111及 110型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变化规律Cd(Ⅱ) Zn(Ⅱ)符合Irving Williams序列  相似文献   

4.
光度法单核与多核共存体系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等色点摩尔比法测定单核与多核共存体系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方法用于铟-二甲酚橙体系,测得体系中存在的两配合物的组成比In/XO分別为1:1(λ_(max)=510nm)和2:1(λ_(max)=560nm),其稳定常数分别为K_1=8.83X10~8,K_2=1.44X10~7。  相似文献   

5.
荧光光谱法研究原花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原花青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根据295 K、303 K、310 K、315 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表明原花青素对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rHm)和熵变(△rSm)均大于零,推断出原花青素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  相似文献   

6.
pH电位法研究了镉(Ⅱ)、钴(Ⅱ)与邻二氮菲和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配体在37℃、离子强度I=0.02(NaCl)条件下形成12组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_(MAB)~M、△lgK和lgX值表明,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具有额外稳定性,并从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方面对该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 pH 滴定法测得25.0±0.1℃时0.1mol·dm~(-3)KNO_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H_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 CBMIDA 的镁(Ⅱ)、钙(Ⅱ)、锶(Ⅱ)、钡(Ⅱ)、镍(Ⅱ)、锌(Ⅱ)、钴(Ⅱ)、镉(Ⅱ)、锰(Ⅱ)、铜(Ⅱ)、铁(Ⅲ)、钍(Ⅳ)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K_(MH_2L)~M、K_(MHL)~M、K_(ML)~M、K_(M_2L)~M 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K_(MH_2L)~H 和 K_(MHL)~H.讨论了 CBMIDA 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 CBMIDA 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3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5-Rphen,R=CH~3,H,Cl,NO~2)的质子化常数,Zn(Ⅱ),Cd(Ⅱ),Hg(Ⅱ)分别与PnAO和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Zn(Ⅱ),Cd(Ⅱ),Hg(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二元、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6种固态高氮含能配合物M(ATZ)(bpy)m·nH2O((1)M=Mn,m=2,n=3;(2)M=Co,m=2,n=7;(3)M=Ni,m=2,n=0;(4)M=Cu,m:1,n=0;(5)M=Pb,m=1,/7,=3;(6)M=Zn,m=1,n=1;ATZ=5,5'-偶氮四唑,bpy=2,2'-联吡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了298.15 K下各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rHc(1)=241.245 4-0.060 kJ/mol,△rHθ≠(2)=-256.875±0.050 kJ/tool,△rHθm.(3)=-265.172±0.038 kJ/mol,△rHθm:(4)=-236.538±0.038 kJ/tool,△rθm(5)=-249.698±0.038 kJ/mol,△rθm(6)=-185.072±0.048 kJ/tool.通过试验测定得到的所有液相反应的△rθm均为负值,有利于目标物生成;并改变反应温度,研究了它们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改变温度研究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利用反应热化学数据和动力学方程结合热动力学实验数据计算了活化焓(△Hθ≠)、活化熵(△Sθ≠)、活化自由能(△Gθ≠)、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活化能(E)、指前常数(A)和反应级数(N).  相似文献   

10.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应用pH法测定了水杨醛缩α-氨基酸 的酸离解常数及它们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生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均符合金属离子的欧文-威廉序;对于同一种金属离子,在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的碱性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1.
D301大孔树脂吸附钒(V)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D301大孔树脂对钒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H值对D301树脂吸附钒的影响很大,与钒在溶液中的赋存状态有关,且在pH=2时吸附效果最好: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H=8.97kJ/mol,△G_(313)=-5.69kJ/mol,△G_(303)=-5.2kJ/mol,△G_(293)=-4.9kJ/mol,△S=46.84J/mol·K.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考察了溶液浓度、搅拌速率对交换过程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理论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钒(V)在D301树脂上吸附交换过程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反应级数n为0.2391.  相似文献   

12.
在(3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5-Rphen,R=CH~3,H,Cl,NO~2)的质子化常数,Zn(Ⅱ),Cd(Ⅱ),Hg(Ⅱ)分别与PnAO和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Zn(Ⅱ),Cd(Ⅱ),Hg(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二元、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Cu(Ⅱ)与α-氨基肟配体PnAO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宽  张渊明  古宗信  陈荣悌 《化学学报》1994,52(10):1017-1021
用pH法测定了PnAO的质子化常数及Cu(Ⅱ)-PnAO,Cu(Ⅱ)-5-R-Phen-PnAO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直接量热法测定了PnAO的质子化热及Cu(Ⅱ)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Cu(Ⅱ)三元配合物体系与5-R-Phen的质子化体系之间存在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并对取代基效应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用微量热法对菲洛合铜[Cu(phen)2]2^2 和联吡合铜[Cu(bpy)2]^2 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McGhee-Von Hippel邻近排斥方程确定了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结合位点距离n及热力学参数 △rHm,△rGm和△rSm。结果表明这两种铜的配合物与DNA之间均可 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且反应为熵驱动过程,DNA与这些配合物的刍合过程中同时存在插入和静电作用两种模式,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金属配合物中配体的平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25℃,I=0.10 mol/L KNO3的实验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吲哚-3-乙酸(IAA)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质子化常数,讨论了有机溶剂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溶剂甲醇含量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呈线性关系.确定了二元体系M(Ⅱ)-IAA(M=Fe、Co、Ni、Cu、Zn和Cd)在甲醇含量为50%(V/V)的混合溶剂中主要存在的配合物物种,并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数据的处理运用计算机程序Hyperquad、Glee和Hyss完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在(25.0±0.1)℃,I=0.1mol/LNa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n(配体):n(金属离子)=2: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7.
DH-2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镝离子在HD-2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在HAc-NaAc体系pH=6.20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56mg/g(树脂),用0.1~2.0 mol/L HC l可定量洗脱,表观速率常数k198=1.16×105s-1,表观活化能Ea=16.1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 i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6.5kJ/mol,△S=58.2 J/(mol.K),△G298=-0.859kJ/mol。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用pH滴定法分别对Cu(Ⅱ)、Zn(Ⅱ)、Ni(Ⅱ)、Co(Ⅱ)、Mn(Ⅱ)的EGTA及L-酪氨酸的三元体系进行了研究。在30±0.1℃下。离子强度为0.15mol/L(硝酸钾),测得相应三元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其顺序为Cu>Ni>Zn>Co>Mn。也测定了L-酪氨酸的离解常数K_1,K_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5℃时配阳离子Cu(SCN)^+在乙醇-水介质中的稳定常数.乙醇在混合溶剂中的重量百分数为0,5,10,15,20和25.用NaNO3调节溶液离子强度I=0.2--2.0mol.dm^-^3.实验的pH=1.5--1.6.本文提出了基于Pitzer方程式的曲线拟合法,确定混合溶剂中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常数.讨论了该常数和一级介质效应与溶液组成和介电常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光谱法研究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0的Tris-HCl 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随着温度升高,橙皮甙与BSA 的猝灭常数逐渐增加.实验表明:橙皮甙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70.71 kJ/mol)大于零和熵变[△S=316.29J/(mol·K)]大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